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2018-12-01 10:20何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味品味语文课

何莹

摘 要:语文课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引领学生获得感受,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是语文的文学的蕴味,包括语言、文学、形象、构思、意境、感悟等蕴味,也即语文美。“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需要还语文课堂以真味——语文味。

一、读出“语文味”

语文是读出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分析,而是靠培养语感形成的,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的确,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受到启智、熏陶。每一位名师,如于永正先生的“简单语文”,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都将诵读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可以说,没有了诵读的小语课堂,基本上就是丧失了语文味的课堂。当然,课堂上的朗读,不能只是一遍接一遍毫无起色的朗读,而应有层次,读一遍就要有读的效果,就应有朗读水平的提升。王自文老师在教学古诗《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时,朗读的指导非常到位。

师:那些权贵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朗读一次比一次投入。当如歌的诵读涌出教室,浓浓语文味便四处洋溢。

二、品出“语文味”

张定远先生说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在品析语言文字上下工夫。”由此可见,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对文本充分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进而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要通过引导学生咀嚼、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

抓关键词语来品味。如讲授鲁迅的《社戏》,在分析文章如何表現“风土美”时,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夏夜航船”“月下归航”等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摘录出来,并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词语去品味。如动词的妙用:“点”“磕”“退”“架”等几个动词准确展示了少年驾船的情状、熟练的技术、去看戏时的心情。又如从色彩、气味、声音、动态方面品味美词,并作点评。学生的点评丰富多彩,例如:“朦胧”本是个形容词,这里却用作动词,很有诗意;“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灯光倒映的色彩美,令人神往;豆麦和水草“清香”的气味,沁人心脾;“潺潺”的水声优美动听,“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仍在耳旁回响。

抓重点语段来品味。如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第二十二段,品味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有学生回答:这段话中使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荒漠”比作“大地裸露的胸膛”“肌肤筋骨”“一道道肋骨”,那么大地的“外衣”就是绿色植被;当“大地脱尽了外衣”,又赋予了大地以生命,一个“尽”字说明一丝绿色植物的痕迹都没有,大地被伤害得多么深啊。由此可见,这段话实际上传达了作者面对荒漠的痛苦之情。

三、写出“语文味”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激情洋溢的课堂,彰显独特的个性,灵活生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潜能。语文老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语文味道,将教材教出味道来,营造“语文味”课堂。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读厚:阅读体会非常丰富;教薄:把精华内容教给学生,把难点突破。我们要读到课文的深处、难处、美处,有特别感受,利用它,不仅教懂课文,还要渗透知识,更重要是培养能力、进行精神的熏陶感染。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的确,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回归语文课的本真,让阅读教学弥漫浓郁的语文味。在学习了《匆匆》一课后,老师让学生用心灵倾诉——读了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后,在空白处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有学生写道:我们的生命皆由时间组成,片刻时间的浪费,就是虚掷一部分生命;有学生写道: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流逝,但我们可以把握这有限的时间,使其迅速升值;还有学生写道:今天的天空不会飞出昨天的鸟……学生有感而发,感受如此深刻如此富有哲理富有诗意,语文素养也在训练中不知不觉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婷.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J].基础教育研究,2018(08):74+76.

[2]周宁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155-156.

猜你喜欢
语文味品味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品味桂峰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