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居乡村振兴的思考

2018-12-03 03:05浙江省仙居县农办317300冯夷锦
新农村(浙江)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乡贤用地农业

浙江省仙居县农办 (317300) 冯夷锦

产业兴,百业兴。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发力,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在产业发展中促进各方面融合发展。

1.要着力谋划全区域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浙江省仙居县乡村发展基础千差万别,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要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画好一张蓝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是科学调整现代乡村发展布局。根据县《总体方案》提出的任务,调整、完善现代乡村发展布局,制定实施细则,建成景城一体、产业生态、文化繁荣、宜居宜业的“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成为全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二是大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体。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种养加、吃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批跨界融合、功能叠加、多业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将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有机统一起来,拓展农业的多功能、多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三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突出主导产业,整合资源要素,强化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杨梅、三黄鸡、茶叶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采摘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要加大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重要的是补短板,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上要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要优先安排。要研究和出台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根据仙居实际,在产业发展融资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一要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一方面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确保每年适度增加;另一方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使用方式、提高支农效能上。要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文章。“整合”,就是要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把各类涉农资金尽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撬动”,就是要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二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要从“建机制”和“建机构”双管齐下。“建机制”就是要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涉农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监管和考核,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解决投放“三农”贷款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建机构”就是要优化村镇银行设立模式、提高覆盖面,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支持现有大型金融机构增加网点,解决投放“三农”贷款市场主体不足的问题。三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在项目立项、配套补助资金、土地流转等方面要大力支持。要社会资本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与当地农民合股开放,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要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投资者预期目标效益。

3.要完善用地保障机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迫切需要。一要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调整完善对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赋权,防止土地撂荒、地租过快上涨。二要完善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对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用地,停车场、厕所、餐饮等配套用地,应实行更灵活和宽松的政策。三要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切实落实“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政策。审慎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操作办法,为乡村振兴留出用地空间,不急于把农村建设用地腾挪到城市、把欠发达地区建设用地腾挪到发达地区。四要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效途径。在不以买卖农村宅基地为出发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办法。

4.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好各类培训项目,重点对龙头企业主、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和专业大户等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农技队伍和体系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联盟、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行业领军型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农产品单一加工向系列加工转变,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三是加快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公司等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同时,外联电商龙头、内整电商主体,实施农村电商“七个一”创新工程,真正实现农产品从基地到电商平台推广销售,再到物流快递全链融合发展。

5.要优化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应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要制定出台有关农村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管理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政府除了在资金、用地、道路、通讯、水电、税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外,发展改革、城建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保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的供应;农办、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要适当向重点项目倾斜;交通、旅游部门要在项目集中区域开辟交通、旅游专线,为农业观光提供基础条件,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的作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把乡镇、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规划,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创新等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乡村干部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明确思路,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本领。三是要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要广泛团结和引导更多根在农村、情系家乡的在外成功人士,包括从乡村走出去的干部、教师、医生、企业家等新一代乡贤,以资源返乡、影响力返乡、技术返乡、智力返乡、资金返乡等方式,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推动故乡再造,发挥并通过他们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要挖掘乡贤人才资源,营造乡贤文化氛围。利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乡贤返乡的机会,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加强与乡贤的联系互动,征求新老乡贤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乡村振兴出谋献策。要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进村务协商会的建设,把各类乡贤吸纳到村务协商中来,推进乡村自治和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乡贤用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