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

2018-12-03 03:06钱苗妙苏岱昌
江西教育C 2018年9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学习效率

钱苗妙 苏岱昌

摘 要:在课堂交流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在说与听中交流意见,凸显重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提问是重要的交流方式,而提问的质量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到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在适当的时机抛出适当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有效提问 重点突出 学习效率

师生交流中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提问,而提问的方向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提问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向,要在提问中引领学生探究,在提问中触及学生的内心困惑,并在提问中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来学习。

一、有目的地提问,让问题直达学生的心田

提问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学生抓不住重点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分清层次,从而让学生的探究路线更清晰。在提问时,我们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要让问题直击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

例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中,笔者在出示课题之后就请学生猜一猜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猜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会与钉子数有关,“那么你们猜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哪里的钉子数有关呢,是图形内部的还是边上的,或者是与两者都有关系?”笔者立即抛出了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后,学生主要持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多边形的面积与图形内部的钉子数有关,他们的理由是内部的钉子数越多,图形的面积越大,另一种猜测是与两者都有关。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问题:“按照你们的猜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方案来研究多边形的面积与钉子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吗?想一想,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这样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小组发现之前的思路就是错的,笔者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参与他们的研究,并和学生交流意见。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探究并不是无方向无基础的,在揭示课题之后,笔者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确定了探索方向以及探究的具体方案,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验证猜想,这样的探究才有价值。无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得到什么结果,他们的探究思路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也为学生的学习积累下宝贵的经验。

二、有重点地提问,让问题体现主要的矛盾

数学是一门强调领悟能力的学科,许多规律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才能印象深刻,如果是直接告知学生,效果就会差很多,或者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有重点地提问,用问题驱动学生去挖掘核心的本质规律,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三只小猪分一袋饼干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了每只小猪可以分得这袋饼干的三分之一。在之后的学习中,笔者多次变换了盒中饼干的数量,学生发现:随着饼干数量的变化,每只小猪分得的饼干数也变了,但是还是可以用三分之一表示出每只小猪分得的饼干数与一盒饼干数量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之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小猪分得的饼干数明明是整数,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分数表示每只小猪分得了多少块饼干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饼干的数量是整数,但是用来平均分的饼干只有一盒,所以每只小猪只能分得这盒饼干的三分之一,而无论小猪分得的饼干是几块,都是这盒饼干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问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分别用分数和整数来表示出每只小猪分得的饼干数量,但是学生对于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去探索其中的道理,更深入地学习,对分数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有侧重地提问,让问题带来明显的启示

提问也是讲究技巧的,除了问题本身的质量,我们在提问的时候还要注重问题的指向性,要有所侧重地提问,要在问题的引领下,让一部分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在问答过程中给所有学生带来启示,让学生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思考学习。

例如在“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列出学校篮球队全体队员的身高,请学生计算出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因为数据比较多,所以不少学生费了很长时间才计算出来,也有一些学生在计算中出了差错。在集体交流的时候,笔者先请某位学生展示了计算过程,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然后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大家不觉得这样的方法在计算时太麻烦了吗?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或者好的建议?”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后,有学生提出可以简化数据,比如说身高是158厘米的就记成58厘米,这样可以便于计算。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以身高最矮的那名学生作为标准,用其余所有学生的身高减去这个数,求出得数的平均数,然后加上最矮學生的身高。也有学生提出找一个标准(比如说155厘米),然后超过的和不足的相互抵消……在分别听取了这些学生的意见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并评价这些方法的优劣,将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推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在这个案例中,提问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笔者将机会留给一部分学生来展示,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起到了教学效果,保证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有针对地提问,让问题驱动全体的提高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有差别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提问的广度,也有注重提问的针对性,既要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提问,给特别的学生以特别的帮助,做到以提问引领全体学生的提高。

例如在“纳税问题”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带来一个分段纳税的问题:国家最新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是3 500元,超出部分按照下列方法征收个人所得税:不超过1 500元的,税率为3%;超过1 500元至4 500元部分,税率为10%;超过4 500元至9 000元部分,税率为20%……王叔叔每月的税前工资为8 000元,那么他的实际月收入是多少元?在理解问题之后,有学生提出了可以先确定王叔叔的税前收入应该分成几段来纳税。在学生们认同这个方案之后,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将每一个问题分别抛给了几名中等生和后进生,问题包括“收入在多少元之间的部分要按照3%纳税?按照3%纳税的是5 000元吗?这一段的纳税额是多少?按照10%纳税的又是那一部分?王叔叔的工资总共分几段来纳税?”等。在解决了这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学生对这个问题模型有了清晰的认识,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提出的问题比较多,面向的学生也比较多,而且根据问题的难度不同,笔者提问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个税的征收办法和标准有了深入的认识。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来计算每一段需要交纳多少个人所得税,然后计算出纳税总额,进而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用问题来与学生沟融,通过提问来实现教学的深入,通过问题来引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因为提问而清晰,通过提问而深刻。

参考文献:

[1]丁维虎.论小学数学质疑提问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7(35).

[2]刘永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09).

[3]林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王媛.小学数学教师“三阶段”提问策略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学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钢琴学习中的内心默唱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