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
——重现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生活——《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评介

2018-12-04 07:20
文物春秋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尼拉华侨史料

白 婧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 100007)

侨批,又称“番批”“银信”,是近代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机构或个体寄回国内、并附有寄递钱物凭证的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家书和回文回执的统称,是华侨特有的档案文献遗产。侨批因其原始性、唯一性、丰富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被国学大师饶宗颐赞誉为“海邦剩馥”“侨史敦煌”[1]。2013年,由福建、广东两省联合申报,“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记忆财富,侨批由此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硕果累累,出版了一批侨批资料汇编和研究论著。2016年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1907—1922)》[2]由著名侨批收藏家、研究者黄清海编著,是首部以人物为专题的侨批史料汇编(图一)。

黄开物,生于1878年,字在毓,福建泉州府同安县锦宅村人(今属漳州台商开发区角美镇锦宅村),早年南下菲律宾马尼拉,与其兄、侄一起经营恒美布庄,20世纪40年代于马尼拉去世。其在菲律宾加入中国同盟会,是普智阅书报社的成员,曾为同盟会菲律宾机关报《公理报》撰稿人。该书收录黄开物侨批123封246件,既有他寄给家人的,也有其亲友、革命同仁寄给他的。这批侨批是2009年在黄开物家乡被发现的。全书分为五章:

图一 《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1907—1922)》书影

第一章为家庭亲属侨批,包括两部分:一是1907年1月—1911年5月和1913年7月—1916年3月黄开物在马尼拉期间给他在家乡的妻儿的侨批,二是1921年其在马尼拉的兄、侄寄给当时在家乡的黄开物的侨批。

第二章为辛亥时政侨批,为1911年5月—1913年6月黄开物在家乡期间,居住在菲律宾、香港、厦门等地的辛亥革命志士寄给他的侨批及信函,以及此间内容涉及时政的侨批。

第三章为商业往来侨批,为1911—1913年、1921—1922年黄开物在家乡期间,其在马尼拉的兄侄和伙计寄给他的有关布庄经营情况的报告和侨批。

第四章为捐资公益侨批,为1912年、1921—1922年黄开物在家乡期间,在外的乡族人寄给他的有关捐资办学校的侨批。

第五章为亲友问候侨批,为1911—1915年、1921—1922年黄开物在家乡期间亲朋好友寄给他的问候请安的侨批,以及侄亲寄给在家乡的黄开物妻子的侨批。

此外,该书附录一介绍相关人物与事件,包括黄开物、林书晏、郭有品与天一信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中国同盟会等;附录二作为侨批解读备查工具,列具商码(花码)对应数字 表 、1894—1933年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侨批上常见农历月份别称对照表,以方便读者进一步释读批信原文。

在学界,史料可大致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侨批兼具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的特性,经过黄清海的搜集、整理、鉴定、研究,成为系统的、有价值的史料。该书把这种经过鉴定、研究的实物资料提供给研究者使用,将直接促进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

首先,该书作为侨批史料汇编,最大的特点在于将123封侨批原貌展现,宛如一个侨批展览,使读者能直观地触摸到过去的历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批封上的印记、记载的货币和物品、批信局等信息,为专家学者深入挖掘这批侨批更多的细节内容提供了可能。

其次,作者将123封侨批一一整理,并进行文字识读,添加标点符号,以方便研究者使用。为尊重原文,批信中的错字、别字、异体字不加改动,而用“[]”标示其正确写法;文中作者注释用“[]”,写批信本人注释用“()”标示;批信原文中缺字、漏字、模糊不清的字和尚未识读的字用“□”表示。

该书对于学术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该书中贴近生活的相关资料,为利用侨批资料研究华侨宗亲问题提供新的切入口。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深厚的家族情感,是一代代华侨背井离乡出洋谋生的初衷所在。该书中家庭亲属侨批所占份量最重,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从批信可知,黄开物家族是一个传统、和谐的华侨大家庭,在出洋的宗族乡族中,黄开物可谓是成功者,他的个人名望带动一批宗族人、乡族人陆续迁移菲律宾,织就一张家族、宗族、乡族意识浓厚的人脉与情感网络。

2.华侨由对家庭、宗族、家乡的热爱,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热爱表现在他们对时局的认识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思考。“目下吾国危如垒[累]卵,日本早起野心,欲顺欧洲酣战之时,无暇东顾,起而吞并中国,言之殊堪痛恨。”[2]38“现政府十分恶劣。”[2]53在这些批信中,所涉辛亥革命人物除了黄开物,还包括林书晏、陈金芳等,涉及的活动和事件包括阅书报社、创办《公理报》、菲华通过演戏募捐革命经费、汇寄钱款、通报军情、沟通同盟会活动信息、菲同盟会派人支援厦门活动、菲华主动剪辫子,等等。

3.黄开物主张接纳新知新风,革新家国和社会风气。他不仅坚定地提出“愚窃以为现时开通时代,凡诸俗习,亦当改良”[2]28,而且付诸实践。首先是从身边的妻儿乃至家族做起,譬如力陈“放足”的好处:“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无一害,卿何妨而不为?”[2]14另外还有为儿子谋划上中西学校,主张丧葬从俭,对神明切勿执迷信仰,等等。其次是热心公益,捐资办学,以期对家乡面貌的改观和乡民社会素质的提升。溯其源头,黄开物及其宗亲在海外经商谋生过程中,饱受没有文化知识的艰辛,因此发动旅菲黄氏宗亲在家乡创办锦宅华侨公立小学,在菲律宾成立校董会,并通过侨批这一渠道与学校保持着密切联络。

4.持续十几年的黄开物侨批大多由郭有品天一信局在马尼拉、厦门的流传社等机构办理,遗留在批封上和批信里的邮政戳记、金融汇兑、经济贸易等信息,成为研究天一信局以及邮政史、国际金融史、华人经济史等的重要文献。这些资料中涉及的货币、欠账、放账、投保、存款、储蓄票、西文簿记等行业术语,有着丰富的史料信息,充分显现出清末民初海外华人的商业、金融意识远胜于国内民众的真实情况。

远离故土的华侨栉风沐雨、砥砺打拼,在求得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上,谋得家族安泰、宗族振兴、乡族荣耀,进而上升到在动荡时局下对国家命运、社会变革的勇于担当和务实作为,这种华侨精神自近代至今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该书由真实的历史资料汇编而成,展现了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的种种真实面貌,是研究华侨历史、弘扬华侨精神的重要资料。

[1]刘进.饶宗颐先生对弘扬侨批价值的贡献[J].八桂侨刊,2015(4).

[2]黄清海.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1907—1922)[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马尼拉华侨史料
我的华侨老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菲律宾·马尼拉
菲律宾·马尼拉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史料二则
菲律宾·马尼拉(1)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