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2018-12-05 10:58陈学兵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体育兴趣激发

摘 要:笔者认为培养体育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是孩子愿意参加校外兴趣培训的最主要激活动机,认知内驱力是学员坚持参加培训的最主要持续动机。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好校外体育培训,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学生的需求,要坚持以激发体育兴趣为主,重视和优化培训活动课程体系建设;要重视与孩子的交往合作,情感态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对学员的鼓励与学习评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兴趣;校外教育;学习动机;激发

体育兴趣指个人在运动实践中力求认识、探索体育中某些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体育兴趣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分类,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是指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所谓间接兴趣,是指由活动目的、任务、结果引起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学生在学习体育时如果缺乏直接兴趣,会对活动感到枯燥无味;如果缺乏间接兴趣,又会丧失学习的毅力,所以,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或交替进行,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

一、发挥专业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正如高尔基所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重要,更珍奇的了。”据笔者调查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其实是非常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普遍认为体育又轻松、好玩,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首先抓住青少年学生好动、活泼的性格,充分利用好体育项目观赏性强、娱乐性突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直接体育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体育必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学生把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作为一种内在的需求,才能充分调动他们上好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否则,教师的一切努力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教师,对工作要有赤诚的敬业精神,对学生要有诚实的热爱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如何爱护教育的对象。”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获得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信任,说话才有号召力和吸引力。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地位來对待,尊敬他们的人格、意愿和情感。态度要诚恳、和蔼、平易近人,使学生觉得教师没有“架子”,把你当作良师好友,喜欢接近你,乐于与你交往,对你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自然产生兴趣,主动接受你的教育和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尊重与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正确选择合理的教材,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

(一)处理好教材的目的、任务、要求与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明确选用的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培养“运动员”,追求技术的完美。在安排教材时动作的把握,要求不要过高,过细,只要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即可。这样,使学生明确体育教材本身正是从他们的利益处出发,与其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容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持续地为自己的健康而从事体育活动。

(二)注意教材内容的选择及要求,符合学生的心里和生理需要。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始终认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只有从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才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内动力。因此,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如果难度过大、要求过高,超出学生现有的运动水平和身体技能水平,学生易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故体育教材的结构上应减少技术难度,选择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学会的,有符合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学特征的教材,也就是说要有科学性。以便学生掌握和提高技能水平,这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积极作用。

(三)注意教材内容的趣味性。青少年学生精力旺盛,好玩,好胜,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具有游戏化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动机。为使学生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新刺激,满足新的需要,不断提高运动欲望,采用竞争化的教材来满足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取胜的欲望。而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体育运动方式,进行各种练习,把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开展各种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和比赛。

四、帮助学生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学习目标制定太高,学生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屡受屡折,就会丧失学习信心。但如果目标制定太低,学生轻而易举达到目标,就会对下一个目标失去兴趣。因此,确定目标应当兼顾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两个方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使之发挥最大潜能。目标的完成也可分多步完成,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例如: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练习,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尽可能提高动作的难度和数量;而对于完成比较吃力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和控制数量,让他们跳一跳摸得着,同时也能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欢乐,不断提高完成目标的积极性和坚持性。

五、结语

总之,校外培训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体育培训教学工作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 朱训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J].中国学校体育,2008.

作者简介:陈学兵(1973.09- ),男,四川仁寿人,本科,小学体育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校外教育。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体育兴趣激发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