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探析构建

2018-12-05 10:58王颖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管理模式构建

王颖

摘 要:高校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创业就业能力并不高。为真正优化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并落实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质量评价;构建

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作为引领高校大学生科学就业创业的关键性课程,高校创业教育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这与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机制、制度、组织等有一定的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得到完善,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科学教育模式。

一、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为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全面优化他们的创业能力,高校应该注重创业教育管理,同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因此,构建高效而科学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一)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全面优化教育目标。一直以来,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更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优化,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理念的渗透,这就使得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观念,鲜少进行创业实践,更遑论创业成功的先例。基于此,高校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必须注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科学引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全面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业方法,进而敢于创业,敢于创新。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发展,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创业积累经验。高校也应该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允许和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进行创业尝试的过程中,既要给予必要的扶持,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完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搭建学生创业平台。一直以来,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并没有专门性的组织保障,大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给就业指导部门,同时学生也缺乏真正的创业平台来“施展拳脚”。基于此,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该率先完善教育组织体系,确保各项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实践等等能够真正“落地”。高校创業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大型工程,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参与,也需要高校的参与,更需要社会的参与与支持。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完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全面搭建学生创业平台。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全面完善创业教育组织体系,设置专门性的创业指导部门,全面夯实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建立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政党领导、督学、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全面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真正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在创业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努力搭建创业平台,真正给予学生一个实习实践的场所和平台。比如高校可以寻求企业合作,共同创设创业平台。同时,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还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追踪,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科学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成立创业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加大创业课程的开发。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全面优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应该注重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研究,不断研究符合学生需求的创业课程、创业教材、创业平台等。一方面,高校应该集中优势力量,科学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成立由专家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全面夯实对本校创业课程、创业教材的开发,有效摆脱传统的“水过地皮湿”的创业教育窘境,切实提升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努力搭设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比如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组织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将创业信息、创业政策等发布出来,及时与学生进行交互与沟通,了解学生对创业的认知,给予学生精准性的创业指导。

二、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与发展等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可能消耗较大的时间、精力、资金等,为整体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质量,应该落实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全方面评价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及时发现需要调整和优化的地方,切实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

(一)学校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学校,落实全面详细的质量评价体系,应该重点从学校评价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创业课程的质量评价。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载体,若创业课程不符合学生实际,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自然难以提升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评价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课程的评价,重点评价课程的匹配性与适应性,重点评价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业思维以及创业能力,重点评价课程包含的方方面面内容能够优化学生的整体素养。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评价,重点评价教师自身的创业理念是否先进科学,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与精准,重点评价教师的科研与指导能力等等。

(二)创业教育环境方面的评价。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中,科学的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环境的支持。因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应该重点评价创业教育环境。一方面,注重对创业教育软环境的评价,包括创业比赛的开展情况,学校创业机制的完善情况等等。另一方面,注重对创业教育硬环境的评价,比如学校的创业平台、创业基地等等。

三、结语

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管理,全面完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落实科学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思思,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J],科学导报,2014(Z2).

[2] 谭晋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5):20-23.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管理模式构建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