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类理工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18-12-05 10:58张改改王妍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工程制图项目式教学医疗器械

张改改 王妍

摘 要: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医学类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面临着课时量被压缩、专业相关度低等问题,需要针对专业情况进行教学改革。适当删减教学内容,融入计算机绘图(CAD),依托于医疗器械的机械结构,进行实地实践,全面推动线上教学平台,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制图;教学改革;医疗器械;项目式教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论是身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是道路上穿行的车水马龙,小到各类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医疗器械,大到机械加工,化工纺织,航空航天等,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工程图样,它被比喻为工程世界共同的技术语言。

一、医学类理工科工程制图的现状

(一)学时少,内容多

根据国家新课标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大高校对培养计划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不断开设新课程,缩减了大量基础类课程的学时,非机类工科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也不例外。然而综合国内现有的工程制图教材来看,课程内容多,涵盖信息量大,从国标的一些基本要求开始,到绘图的基本知识;投影法与三视图的形成;点、线、面的投影及线上取点、面上取線;立体的投影(基本体、切割体);组合体的画法与标注;常用表达方法(六面视图、斜视图、剖视图、断面图);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AutoCAD绘图基础等内容,知识点繁杂,且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渗透。

(二)教学内容与医学结合少

目前多数高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不体现专业特色,且工程制图课程覆盖非机类本科专业,但是大部分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载体,在内容上对不同专业几乎不作区别,因此,除了绘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有所区别。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应用进行教学,在突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医学类理工科学生,增加其专业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不适应现代化

现如今,我们大部分的教学方法仍旧较为传统,一般情况下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较为被动,理解慢,思考少,课堂容易分神,且教学手段单一,对照PPT宣讲或者单纯的板书讲解,教具陈旧,没有与医疗器械类企业或医院设备科的实践与实地考察,教学内容和实际生产相脱离。

二、教学改革

(一)教学体系的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日趋明显。我们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全面、规范的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医学类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锁定医疗器械类企业及各大医疗机构的设备科、检验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应将工程制图课程向医疗器械方向倾斜。融入计算机绘图(CAD),注重医疗器械实地实践,全面推动线上教学平台,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注重医学仪器类的实践教学、融入现代化教学的全新理念、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要重点强调画法几何与绘图的基本知识,同时加强对CAD计算机绘图的讲解,融入医疗器械结构的相关知识,把握好学科的交叉点,充分利用模型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机件的结构及投影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少学时的问题,可充实线上资源,缩短授课时间。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较少的理论课时内只能根据专业的需求删减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理论课教学可与线上课程紧密结合,部分内容可以在理论课上罗列提纲,详细具体的说明课在线上资源库中查看,比如国标的一些要求,基本偏差代号与标准公差等级等查表类的内容。在线上平台给出预习索引与巩固练习指导,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温故知新,学以致用。融入CAD绘图,提高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地位,从二维图形的绘制到三维实体的创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CAD绘图技巧,培养学生掌握手工草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绘图能力,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培养新时期高技能人才。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可增补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绘图能力。工程制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打破传统的实验课模式,根据图样或模型进行零件图的绘制,改为项目式实验教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工程制图教学手段包括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但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可结合大量的模型教具、视频动画等来展现一些复杂的机件结构。利用网络资源,构建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给学生提供开放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可将本课程的PPT、教学大纲、教案、医学仪器结构模型的图片和视频、微课、习题及解答、实验指导书等内容展示在线上平台,使学生能随时上网查阅,还在线布置作业、随堂测验。同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基于医学类理工科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在有限课时内合理优化课程内容,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问题启发式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丹.基于模块化的非机类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N].韶关学院报,2016-8-37(08).

[2] 程立艳.浅谈非机类专业工程制图教学现状与改革[J].发现.综合,2016,17(05):142-144.

[3] 李勇.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研究进展[J].新疆农机化,2014 (10):37-41.

作者简介:张改改(1991.05- ),女,河南开封人,学士,助教,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机械自动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工程制图项目式教学医疗器械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探讨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