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训练口语交际 习作变得轻松愉快

2018-12-07 06:32丘玉芬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评议趣事口语

丘玉芬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金禧小学,广东韶关 512700)

引 言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语文的教师不难发现,在作文课上,有些学生无奈地按照教师的命题和要求吃力地写;有些学生打开作文书,东找西翻;有些学生更是咬着笔头或望着天花板苦不堪言。显然,在作文课上,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都处于“要我写”的被动烦躁之中。怎样才能把“要我写”这种被动烦躁的心理变成“我要写”的轻松与快乐的心理呢?在这两年的“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和习作能力”课题研究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扎实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习作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因此,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限于口语交际课,要渗透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甚至渗透到平时的交流中[1]。这样,口语交际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才能让学生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一、经常进行口语交际,积累写作素材

“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学生习作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小学生习作路上的第一道难关。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每次习作都能产生“我要写”的意愿,就必须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而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笔者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每天课前三分钟,笔者都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进行口语交际时可与同学谈哪里的景物美;可谈自己的读后感;可谈自己的喜、怒、哀、乐;可谈自己看不惯的事或自己最钦佩的行为……总之,只要是自己想说的就说,并让同伴把自己的说话题材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素材,习作时才会产生“我要写”的强烈愿望。

二、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有话想说和有话想写

长期以来,由于单元测验都不考口语交际的内容,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忽略口语交际课。许多教师每每讲到“百花园”时,口语交际这项训练都不做课前准备。因此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基本无话可说;在教师的逼迫下,学生只好随便讲讲。有的教师干脆就跳过不练,致使口语交际根本就没发挥其编排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有话想说呢?笔者是这样做的。

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与交际主题有关的材料,亲自做与交际主题有关的实验,带领学生一起去调查、访问……并整理好相关资料。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口语交际课上就不愁学生无话可说了。

四年级上册“百花园”四,笔者编排了一次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辩论的主题是“你觉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为了让学生课上有话想说,笔者在教学本单元《蒲公英的梦》这篇课文后,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向大人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环境,然后记录下来。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辩论会,于是笔者又组织他们观看小学生辩论会的视频,让他们了解辩论会的程序。由于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都不甘示弱;下课铃响了,他们纷纷说:“教师,下节课继续,我们还没分胜负呢!”可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多么的重要啊!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在辩论会上的发言内容以《……变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了口语交际做铺垫,学生半句怨言都没了,拿起笔,“沙、沙、沙”津津有味地写了起来。

三、阅读教学渗透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只注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却忽略了文章表达方法的感悟与积累。正因为这样,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很差。在作文课上,学生即使知道写什么,也表达不清楚。不是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准确,就是条理不清楚,或者意思表达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坚持做到渗透口语交际训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都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渗透表达方法的感悟教学,并让他们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既知道课文讲什么,又知道作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还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学完课文后又让学生仿写。仿写的形式有句子仿写、片段仿写和全文仿写。只要这样坚持读写结合进行教学,就能夯实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如在教学《故宫》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弄清全文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行文;其次引导学生抓住“故宫的建筑”这一文章的重点部分,领悟作者移步动点的观察方法:从天安门进入,由南往北,先重点介绍太和殿,接着介绍中和殿,再介绍保和殿,然后介绍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领悟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的同时,感受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随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导游”和“游客”,让“小导游”介绍故宫的景点,游客可以提问;接着,又让他们仿照《故宫》的介绍方法介绍乳源的风景名胜;课后,又让他们仿照课文的介绍方法以《家乡的风景名胜》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渗透口语交际训练,自然就能使学生不断地掌握各种写作方法,不断地提高表达能力,习作起来自然也就轻松多了。

四、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为写作引路

情景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的特点,能使学生感到“易”“趣”“活”,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与作文兴趣的最佳途径[2]。

创设情境要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或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唤起他们的思维与想象;而创设情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可运用谈话、聊天或提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再依学情而导思、导情、导行,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渲染气氛,激发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活动中。

如在指导四年级下册“百花园”一的习作《寒假趣事》时,笔者先绘声绘色地跟学生讲述自己童年时玩“爆竹炸牛屎”的趣事,当讲到“我把爆竹插进牛屎堆里,想通过炸牛屎令过路人难堪,结果爆竹意外提前爆炸,炸到自己一身牛屎,才知道害人反害己”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俯后仰。由于笔者讲的趣事贴近这些农村学生的生活,这在无形中就为他们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因此,笔者的童年趣事,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欲望,顷刻间,他们像炸开的油锅—七嘴八舌就说开了。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你们在寒假一定也有不少趣事吧!请赶快把你的趣事告诉你们四人小组的同学吧!比一比,看谁说得好!”这时,他们就像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跟自己组的同学说起了自己的寒假趣事。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又在全班交流,再让其他同学评评谁说得好;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寒假趣事写下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兴趣,同时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更为他们习作引了路,习作就会变得轻松与愉快了。

五、赏识评议,体验口语交际与写作乐趣

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写作,只要学生体验到了乐趣,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会乐意地积极参与[3]。怎样才能让学生尝到“甜头”呢?笔者的做法是赏识评议,让学生主动参与评议,让他们在评议中自我提高。在评议中,教师要提供方法指导,要明确评议的重点,否则是无目的的评议,会失去评议的有效性。评议的艺术重在赏识,所以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很重要。

进行口语交际评议之前,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看看同学说的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够好。评价时要求学生先肯定同学的优点,再指出存在不足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还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同时,教师也要适时表扬说得好的学生和评得好的学生,鼓励没说好和没评好的学生。这样,让学生不断地得到赏识、不断地尝到说话的“甜头”,进行口语交际时,自然就乐不可支了。

评议作文时,可先出示一篇学生作文或学生作文中的句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讨论:评评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不足,可以怎样修改。要求学生根据每次的习作要求,从题材、内容或表达方法等方面去评议。在学生评议时,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对写得好的学生和评得有道理、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都要给予肯定表扬;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互相赏识,要防止评议演变成批判。诚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要引导学生应该看主流。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商量的语气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在小组里评议组员的作文;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的赏识评议,不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反思,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写作成功的乐趣,从而感受到作文的轻松与快乐。

结 语

口语交际对作文的指导、讲评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只要指导好学生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他们的写作自然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猜你喜欢
评议趣事口语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基于特征数据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
酒中的口语诗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口语对对碰
街头趣事还真多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