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研究

2018-12-07 20:05宋微史琳张舒逸魏阙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设施

宋微 史琳 张舒逸 魏阙

1.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吉林省科技资源基础数据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科研设施与仪器是技术创新与研发的基础工具,其开放程度能够反映一国科技资源的管理水平,也能从侧面反映该国的科技水平。科研设施与仪器多分布在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其开放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科技资源、成果的使用效率,能够加快我国科技发展速度,提高研发能力,对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

下面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进行阐述,并总结学者们认为我国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1.1 国外现状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的经济和科技就加速发展,这些国家对技术研发创新十分重视,同时也在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方面有所投入和发展。

欧洲的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也是欧洲首个联合科研机构,其科研资金来源于欧洲20余个投资国,有来自80余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6500余名,使得CERN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十分充裕且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大部分实验项目的科技人员参与数量都要以百计算,还普遍存在较多人员共同使用科研仪器的情况,这对通信设备和科研仪器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在1990年,研究所内的计算机领域科学家Tim以方便科学家进行科研沟通为出发点,设计并开发出万维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如今的Internet就是在万维网的基础上演进而生的[1]。

在美国,为了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的跨学科应用共享,推出了“网络基础设施”计划,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远程光学实验室,学生可以远程登录实验室平台进行实验活动。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远程实验室,许多大学也积极开发此类平台,比如伊利诺伊大学的Nmrscope系统,科研人员在向校方提交样品后可与其服务器联机,远程在网站上填写仪器参数等信息即可进行实验[2]。

日本作为科技实力领先的亚洲发达国家,对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欧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比如由政府投资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对日本高校和企业开放,可用于其生产研发活动。为了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的网络系统管理,有关部门制定了包括管理、激励、监督和评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确保各方研究人员使用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更加便捷高效[3]。

1.2 国内现状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成为国内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1997年开始,我国在8个省市相继开展了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共享试点工作,截至2007年,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已经覆盖了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西南、西北、东北、华北7个地区[4]。国内许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都设立了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张慧等认为,我国实验教学中心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存在使用率低、相关运行管理人才欠缺、设备运行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5],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有偿服务体制、开设开放性课题项目、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奖励机制等政策建议;熊明民认为,我国在农业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方面存在管理模式不适合开放、维持设备运行经费使用不当、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和体系不成熟、开放共享政策缺乏等问题,提出提高开放共享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建设相关服务平台、提高对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的基础情况了解、成立开放共享激励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引进等措施建议[6];王锐等针对军工科研院所现况,提出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管理机制、借鉴国外实验室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施经验、鼓励军工科研院所办理民用资质、建立军民融合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7]。

2 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制度

科研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相关制度在国内外也有所不同,下面总结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德国以及我国的相关制度。

2.1 国外相关制度

英国重大的科研仪器设施的使用主要由政府管理,其设备的购买投资均由政府承担,产权也归政府所有。政府成立的科学和技术设施理事会(STFC)专门负责针对科研仪器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及向政府建言,同时也为国内科研机构提供科研仪器设备的相关服务。为了提高科研仪器设施的使用率,政府对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范围十分广泛。英国对科研仪器设施的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育、奖励机制也很成熟,能够有效提高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美国购置大型科研仪器需要购置仪器申请部门立项并纳入经费预算,经国会审批通过后,与国家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合作开展项目,共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并对其相关程序负责。同时,该部门也有义务向其他机构提供设备仪器的有偿使用服务,为避免价格竞争,其使用价格不得低于同类私营机构。科研仪器设备的产权通常归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所有。

2.2 国内相关制度

2014年12 月,国务院提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避免资源独占,需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开放。秉持制度推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奖惩结合和分类管理为基本原则,争取在三年内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如:将全部在条件范围内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网络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根据不同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功能采用不同的开放方式进行分类共享;建立如提供适度有偿服务的引导鼓励机制;建立基于用户体验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加强保护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完善管理主体的责任机制。目前,北京、山西、广东、河南、陕西、四川、吉林、内蒙古等地区也相继出台关于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

3 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管理

国内外对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有所不同,因此其管理理论也有所不同,下面针对较典型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管理理论进行总结。

3.1 国外研究情况

发达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并不断发展关于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理论,其中较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如下。

3.1.1 计划预修制

计划预修制是指按照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常规检查、保养维护以及大、中、小级别修理的制度,是一种提前预防设备磨损的措施。在实行计划预修制中,先根据设备的种类、运行环境等因素给设备分级,再按级别设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和具体内容。要预想到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损耗,提前进行防范保养,减少后续维修成本。但其不能完整地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会出现维修不足或过度保养的问题,这与管理人员工作被动以及专业技术不足有直接关系。

3.1.2 设备综合管理

该理论是以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主体,采用技术、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用低成本换高收益的最佳效益水平。设备综合管理与传统设备管理理论的不同在于它的重点不在单纯的设备保养维修上,而是从社会经济效益入手,并结合多种方法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

3.1.3 军事物流学

军事物流学也可称为后勤学,是指针对事先计划的需求来供应或维持特定资源的管理方式,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军事物流学与设备综合管理存在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追求低成本换取高效益,且管理对象是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不同点在于前者管理主体是设备,后者管理主体是设备的所有资源,而且前者的研究范围包括设备的计划、购置、保养、维修和报废,后者的研究范围更宽泛,涵盖影响整体成本的全部因素[8]。

3.2 国内研究情况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对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方向进行研究,针对管理模式考虑多方因素,目前在高校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上有较成熟的分类。

3.2.1 监控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监控仪器全程监控科研设备的开机、使用和退出等全部操作,并与高校的校园卡系统联通,可进行实名管制。目前该模式有两类:①针对智能型的设备,采用后台程序监控模式。在启动设备时必须开启设备自带的电脑控制软件,同时实现后台监控。②针对非智能型设备,采用弱电控制监控模式,只要连接电源就能够使用设备。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精准掌握使用时间且不需过多人为干涉,不足之处在于监控手段难以统一,监控软件难以完全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对于弱电控制的使用者身份确定、预约等较难实现。

3.2.2 预约管理模式

预约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的使用比较广泛,是指通过信息化实现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预约服务。使用者进行实名验证通过后,在平台上对所需设备进行具体时间预约,经平台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在预约时间范围内使用科研设施。该模式的优点在于:①可有效避免使用者时间冲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使用时间进行调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②对任何科研设备都适用,不需要安装其他软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实际确定预约者是否按计划来使用设备,也会有人在无人使用的空隙进行无预约使用,会给管理人员的后台统计带来不准确性。

3.2.3 监控+预约管理模式

考虑到监控管理模式和预约管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国内许多学者为开发“监控+预约”的创新管理模式提供了相关技术和研究方案。沈卫东基于大数据的理念,通过面向数据体系(DOA)对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进行具体环节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整合且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郭诗雅根据马尔可夫决策思想,设计并开发了大型仪器共享预约平台,该平台包括微信预约平台以及仪器计量监控系统,平台还会结合实际预约数据和设备使用情况做出最优策略。

4 国内外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对比分析

从上文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科研设备和仪器开放共享的关注起步较早,他们从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建立实验科研机构,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如万维网、Nmrscope系统、远程光学实验室等跨学科合作共享科研设备和仪器等资源。英、美、德对大型科研设备与仪器的购置比较严格,但开放范围广泛,只要符合规定的具体条件,需求者就可以使用,这大大提高了科研设备与仪器的使用率。对于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理论上有计划预修制、设备综合管理、军事物流学三种管理方法;实际操作中,发达国家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将相关理论主旨在实践中充分实现。

我国也在全球科技浪潮和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下,开始重视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的发展。学者们提出我国科研设备与仪器存在利用率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运行维持经费不足等问题。对于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模式的出现多集中在高校领域,可分为监控管理模式、预约管理模式以及“监控+预约”管理模式,学者们还在研究相关技术和方法来优化创新科研设备与仪器的开放共享平台。

相比较来说,发达国家对科研设备与仪器的购置比较严格,有效避免了相关部门借采购设备过多支出公款的行为,其开放条件和范围也比较广泛,能做到科技设备真正投入研发创新的实验中去,实现科研设备的价值。而我国在科研设施和仪器购置方面的政策规定还不完善,只针对可开放设备的范围划分进行了规定,在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也正在发展中,尚不成熟。另外,我国国家及省属科研机构的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仍不发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规划。

5 结语

针对发达国家与我国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情况的对比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相关制度,提出具体方案,避免只做表面工作;二是针对科研机构,积极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让社会各方人员均可得到便利;三是提高服务意识,组织科研设施与仪器的相关操作培训,提高设备实用性和普遍性。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设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民生设施非“摆设”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