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2018-12-08 19:38彭梦雅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工作者人员

文/彭梦雅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文/彭梦雅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审计作为一个控制风险的活动,自身也难免会有审计风险。如何规避审计风险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讨论的问题。要规避审计风险,首先就要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正确地认识审计风险,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稳定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审计风险;风险;措施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公司间的竞争出现白热化状态,而在这种形势之下,审计风险也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大。强化审计风险的管理,与预防审计风险的意识、如何有效地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把审计风险尽可能降低,已经成为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1 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主要是表示资产受到伤害,蒙受损失等可能性的大小。审计风险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财报没有依据会计准则进行报告,或者是存在重大遗漏等问题,但是审计员没有察觉。其次,审计人员认为自己审核的财报存在重大错误,但是实际上该报告表述公允。它涉及固有方面的、控制方面的和检查方面的三类风险。

2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

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处在审计战线上的工作者也不例外,所以很难能使其所应当完成的审计任务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审计业界与社会对审计的结果不满意或与预期的不一致。因此审计结果只能相对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可能绝对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工作者需要全面的且深层次的从自身的观念认识以及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然而客观地讲,并不是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可以达到所有的需求,所以这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审计的质量。因此,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等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引起审计风险的增加。

2.2 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存在缺陷

在现代审计方法当中,多采用抽样调查的审计方法,其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允许在工作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该方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审计的结果肯定能会带有一些误差。同时在抽样调查的不确定性与放弃掉的审计程序的双重作用下,审计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差距或偏离。

2.3 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不断变化

法律的存在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井然有序,毫不例外,审计也在法律的管控之中。特别的,审计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离开了法律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将会出现混乱和无序发展情况,也就无法得到真正有序的运行。审计工作的起始工作是源自于委托人的审计请求,审计工作者接受了该请求之后需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进行工作的开展,以为委托人提供一份真实可靠的审计调查结果。但是假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行为,导致最后的审计结果失真则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条文作为对其提起诉讼的依据,且任何一方都有权利追究其法律责任。

2.4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因为我们开展审计工作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经营开展服务,而这将使得其涉及到企业运营整个流程当中更加广阔和宽泛,而为了确保其资金以及各项操作活动的合规、合法性,必须要将审计工作拓宽到更加广泛的范围内。而由于企业的审计工作需要牵扯到众多的方面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和繁杂,如果没有较强的内部审计意识,则非常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和失误进而将使得审计风险大大增加,而我们强化内审意识则可以使得工作更加有序,有效的避免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3 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3.1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从审计实践的角度来看,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在根本上决审计工作的质量。为了防范审计风险,而这不单单是要看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和工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工作态度分不开。因此,要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首先就应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以防出现像上述安然事件那样存在“暗地交易”的现象。

3.2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一个正规且合法的企业必定需要有自己自己严谨、完善且成体系的控制机制和体系,而审计的监管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效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可以有效防范一些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风险,任何一项措施和举措的有序推进和开展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企业规范的内审工作提供保障,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以切实避免和减少企业审计当中的风险。

3.3 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审计工具和技术,能够切实的将审计水平提升上来,并降低审计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每个工作者都需要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审计的风险意识,这样对于工作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只有这样改进的审计方法才能真正的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并从他们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3.4 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

要确保审计质量,完善内控体系是必然选择。并且建立合理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也有助于降低被审计企业存在错报等情况发生的可能。也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其实,质量控制本身也是审计机构内部的重要内控机制之一。

4 结论

总之,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构建好良好的审计环境具有必要性,必须要明确审计问题相关法律责任;加大相关软件的开发,降低人工风险,提高审计精度;完善社会制度建设。并且就企业内部而言,要进行定期的内控制度审核,从流程上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降低风险。

[1]吴革.财务报告粉饰手法的识别与防范[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2]郜林平,李根旺.将公司治理机制引入国有资产管理之研究[J].会计之友,2014

[3]曹利,中国企业财务舞弊审计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5.

[4]张启銮.如何识别虚假财务报表[J].财会月刊,2016

[5]王乔,张卫东.企业会计舞弊审计行为探析[J].会计研究,2016

彭梦雅(1990-)女,籍贯:湖南省汨罗市人,民族:汉,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审计,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交叉领域。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工作者人员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