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新汇改”在路上

2018-12-08 19:38苏睿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美元汇率中间价篮子

文/苏睿



人民币“新汇改”在路上

文/苏睿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距离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觉已经有10年时间。汇改十年中国央行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纠正了人民币持续被低估的境遇,使得中国的内外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成就之二,是显著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成就之三,是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8月11日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调整可以说是汇率改革的又一分水岭,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市场反应参差不齐,人民币竞争性贬值打货币战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客观来讲,新汇改的深层次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新汇改;贬值;稳增长;人民币国际化

1 引言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即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同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消息传出后同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在上日收盘汇率6.2097元的基础上出现约200个基点的贬值,贬值幅度为1.9%,这是自1993年以来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幅度最大的一次。人民币的这种疲软态势,持续到8月12日。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报价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再次贬值1.6%。这样,在24小时之内,人民币对美元相继贬值了3.5%,这对人民币来讲是史无前例的。

2 对新汇改的市场误读

央行的汇改新举措,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种媒体对此都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述。市场表现和许多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引导的竞争性贬值,将拉开中国式输出性通缩,并引发新一轮全球资本动荡,更有甚者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观点。具体来看,当前市场对央行的误解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人民币贬值是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的开始。有观点认为,央行此举是为获得贸易优势,而这也必将引发其他国家相继效仿,促发竞争性贬值。例如,央行汇改不久便有越南央行宣布将越南盾与美元汇率的每日波幅区间从此前的1%扩大到2%,就是例证。从数据来看,当前中国出口表现不佳,7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3%,表现与全球进出口6%目标相距甚远。

2、央行此举会引发输出性通缩。有观点认为,中国央行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的行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通缩威胁,并列出了传导至全球的三种路径:一是贬值的人民币和走强的美元将使得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打压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中国的出口成本将会降低。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利润将会增加,而这意味着,中国的贸易伙伴的利润将会下滑。

3、人民币贬值会促使新一轮资本外流的出现,中国经济崩溃论扶摇直上。这是最为悲观的观点,其强调不断强化的贬值预期将加剧资本外流进程,并有可能引发资金撤离中国股市、房市等,这对于当前已不断下滑的国内经济环境与脆弱的金融市场来说是雪上加霜。

3 新汇改的原因和意义

综合看来,央行此举既有稳增长,又有促改革的双重意义。一方面,当前海内外经济与金融形势动荡加剧,稳增长压力较大之下,人民币相对非美元保持强势不利于稳出口。另一方面,人民币今年致力于申请加入SDR货币篮子,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配合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加快与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并为人民币加入SDR保驾护航。

3.1 稳增长之举

具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不容乐观。国内方面,最近发布的一组关于我国经济的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态势实在是差强人意。7月份,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3%,进口的增速也下降了8.1%。而作为衡量经济状况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制造业指数,也比前一年下降了5.4%。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的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乏力,缺乏亮点,2015年保“7”堪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肯定会把如何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摆在优先地位。

而海外方面,考虑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已升值20%以上,美联储9月加息的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资本市场必将遭到挑战;欧元区希腊问题反复发酵。一体化道路存在不确定性;更加值得担忧的是新兴市场国家,政治风险,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将使得一度在危机时表现卓越的新兴市场走向低谷,特别是俄罗斯、巴西如今已经陷入负增长。考虑到中国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份额逐年增长,部分新兴国家增速下滑必将拖累未来中国出口。国际环境的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而美元升值,人民币相对非美元货币依然强势将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在进出口双双回落,全年完成6%外贸目标几乎无望的背景下,此时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助于稳定出口,进而有助于下半年稳增长。

但是,对于人民币实现一次性贬值,我更倾向于渐进式贬值,主要考虑到当前全球需求仍然疲软,人民币大幅贬值未必能对出口反弹起到过多帮助,反而可能影响市场信心,引发更大量的资金外逃压力,加剧危机局面。

3.2 SDR和人民币的国际化

更进一步,央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意义重大,有助于为人民币争取年内进入SDR篮子做出积极准备。

从客观条件上讲,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从2010年~2014年这5年的时间里,中国出口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的11%,在欧盟和美国之后稳局全球第三位;拥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也从2013年的27个上升到2014年的38个;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也上升至全球第7位,与分别排在五、六位的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只差1个百分点。所有数据表明,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已经开始具备了成为SDR货币篮子的实力。

但为什么IMF在这一问题上显得疑而不决呢?这是因为,要想成为SDR货币篮子,还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货币汇率中间价的确定要由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导;第二,就是本国的资本市场必须对外开放,允许资本自由进出。

对于第一个条件,在这次汇改之前,中国明显是没达到要求的。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由央行制定,造成人民币的汇率与市场的实际情况脱节。这次的汇改,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离IMF的要求更加接近了。所以,虽然央行在宣布汇改的动机时并没有提到SDR的问题,但这次的新汇改在客观上却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扫除了基本障碍,让人民币朝成为SDR货币篮子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事后,IMF也对中国政府这次的汇改及时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将会对加快人民币的市场化进程和开放资本市场做出积极的影响。

虽然IMF同时也表示不会因为中国政府采取新的、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机制,而在让人民币是否纳入SDR货币篮子的问题上改弦易辙,仓促作决定,但是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现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是助力于人民币国际化与申请加入SDR的必然要求。

4 结论

这次中国央行的汇改,其实有两个环节:第一,是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的定价机制市场化,这是重点;而第二个是人民币的贬值,但它只不过是第一环节的一个自然结果罢了。媒体和市场注意到了人民币贬值的事实,却忽略了这正是人民币向市场化回归的结果。这次汇改后人民币的贬值,其实正是人民币利用市场机制,自我调整的结果。从停止盯住美元到2013年底,人民币大约升值了1/3。从那之后,为了加入IMF的SDR货币篮子,央行一直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在6.05~6.27之间浮动。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美元持续走强。从2014年年底到现在,美元大约升值了20%。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这样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人民币对其他货币被严重高估了。考虑到美联储可能加息,美元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听之任之,人民币对其他货币就会被进一步高估,从而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总而言之,我认为,8月11日人民币贬值是中国汇率政策的另一个分水岭,与2005年7月21日中国解除与美元完全挂钩一样重要。此次央行汇率新举措体现了完善汇率市场机制的改革意图,是汇改十年以来的又一重要进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尚未完成,中国人民币国际化依然在路上。

[1]奚君羊:《国际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梁红:《人民币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FT中文网》,2015年08月10日.

[3]徐瑾:《人民币贬值三重冲击波》,《FT中文网》,2015年8月12日.

[4]李杰:《人民币预期管理:离岸汇率干预或更有效》,《FT中文网》,2015年09月16日.

[5]任永力:《人民币新政:逆安倍三箭而行》,《FT中文网》,2015年09月22日.

苏睿(1994-)女,苗族,江苏泰州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研究生,国际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美元汇率中间价篮子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篮子
木桶和篮子
主要有色金属市场参考价 (2011.4.11)
主要有色金属市场参考价 (2011.10.12)
我把秋天装进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