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研究

2018-12-08 19:38汪铖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计价离岸国际化

文/汪铖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研究

文/汪铖

上海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进出口排名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近年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有所增长,但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仍不相符,推进以人民币定价和结算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09年,我国开始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行两年后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

1 研究背景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万亿人民币,进出口总额达到4.43万亿美元,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我国作为第一大出口国这样的经济地位不相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根据最新数据,2017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货币排名为第五名,市场份额为1.61%,排在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体现,2009年,我国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逐年攀升,由2010年的0.51万亿元到2015年的最高值7.23万亿元,虽然近两年有所回落,但总体来说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竞争,我国国内一大批企业有了开拓境外市场的迫切需求,政府也顺势而为提出“一带一路”这样的顶层设计,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程和意义

2.1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概念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以人民币为中心,涉及到境内和境外或者居民和非居民,银行为交易双方提供相应的结算等服务。在我国银行还没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时,我国居民与境外经济体之间贸易往来的币种主要是美元等为世界各国所认可的国际货币。使用其他的货币的缺点就是不能规避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后,国内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投资时,可以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对双方并没有带来不必要的手续上的麻烦,只是银行结算会发生变化,这样就能为本国企业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2.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进程

二十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经济一家独大,依托强大经济的美元被世界各国所认可,除了美元就是比较早取得国际货币地位的英镑,我国当时主要把英镑作为贸易结算币种,但当时英镑的币值不稳定,一度兑换美元出现过大跌的情况,英镑汇率变化很大,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英镑计价结算给我国企业带来过巨大损失。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1968年3月,我国选择了香港和澳门这两个连接境内外贸易交流的地区作为试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因为香港和澳门与境内来往密切,除此之外,两地区的国际化水平较高,具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因此成了我国开展人民币计价试点的急先锋。三年后,这种有一定经验的人民币计价开始在其他四十多个国家试行,基本覆盖所有地区,之后的几年这种试点还在扩张,已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8年以后,我国外汇管控力度不断加强,不是用于贸易结算的人民币结算逐渐收紧,1999年后非贸易下的人民币结算不再进行,后非贸易下的人民币结算不再进行,当时进行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为了让我国出口商规避汇率风险。

2009年以后,我国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推进,沿海地区比如上海、广州等对外贸易量较为突出的城市中的365家企业成为了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企业,境外主要是港澳台和与中国外贸频繁的东盟地区国家,一年后,在之前的基础上,国内试点范围涵盖了全国20个省份地区和直辖市,境外也有之前的一些东盟国家扩大到全世界。2011年,境内试点扩至全国,至此我国全面启动了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进程,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国内进出口企业积极参与下,跨境贸易结算量快速攀升,2010年当年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量为0.51万亿人民币,随后的一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达到2.08万亿人民币,增长率为300%,增长显著,增长趋势一直延续到2015年,在这一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到顶峰为7.23万亿人民币,随着818汇率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的两年出现了下降,2017年结算量为4.36万亿,这一数额低于2013年的4.63万亿。

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人民币国际化抱有很大希望,这些年来,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上也有了一些成果,但是人民币结算的进程是循序渐渐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制度或者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这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设置了障碍。政府监管制度和进出口核销流程不够完善。在进出口核销业务方面,我国之前都是使用国际货币,比如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工具,当我们把这种计价和结算工具改成人民币时,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都会相应替换成人民币,那么现有的核销制度就会相应变化。如果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工具时,就会遇到境外资金界定和出口退税界定等问题。一方面中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越来越大,可相应的监管措施却还停留在之前的那种滞后的状况。另一方面,在制定相应监管措施的时候,由于存在着滞后的效应,当监管措施制定完全后,人民币结算业务又会出现新的状况,从而使得多方求证实验的监管显得很是鸡肋。

3.2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

金融市场的开放可以分为三个过程:通过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通过本币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利率和汇率的全面市场化。目前,我国在金融行业领域已经做到了对外开放,对外资金融行业参与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并在制度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第一阶段开放已经基本完成。对于本币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循序渐进进行中,2005年开始,我国为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进驻中国提供了很多便利,一开始我国允许取得合格资格的境外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也可以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发行国债看来,本币金融市场开放目前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政策来支持。

4 政策性建议

4.1 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完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其已经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61家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实际业务服务了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731家法人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投入使用三年左右,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推动我国货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可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我国金融机构设立的地点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在中亚、中东、东欧等地区开设机构很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连开立人民账户都是比较难的,这都是我们以后需要加强的地方,在金融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是美国的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使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布局,使得适应人民币结算量提升的步伐。随着人民币结算支付系统的完善,国际社会上使用人民币结算支付更加便捷,人民币结算基础设施对人民币结算会有积极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势下,我们应该借力一带一路顶层设计,鼓励我国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开设分支机构,鼓励引导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开始清算行,为双边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

4.2 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

人民币离岸市场为融资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人民币,由于不受两国的监管等因素,利率较低,从而给融资者提供了较低成本的资金。另外,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也会促进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给人民币金融产品投资者更多的投资产品。人民币离岸市场给人民币融资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打下基础,这都会使得境外人们更多的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达到1961.5亿美元,这样一个规模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对外投资选择人民币作为对外投资的货币,可以输出人民币,从而形成境外人民币资金池,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因此可以选择中国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潜在目的地。下表6.2为2017年发布的中国2016年对外投资报告中信息,属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以色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越南、韩国和泰国,其中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相对较好,我们可以选择其他这几个国家作为重点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对象。

[1]Andrea Ferrero. Fiscal and Monetary Rules for a Currency Un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9(1), pp.1~10

[2]Bacchetta, Philippe and Eric van Wincoop. A Theory of the Currency Denom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5(6'7), pp.295~319

[3]巴曙松.“沪港通”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预期影响评估[J].新金融评论,2014(4):40-50

[4]高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当代经济,2009 (11 ): 82-83

猜你喜欢
计价离岸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离岸架构承压 税务方案再优化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