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风险监管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8-12-08 19:38王晓彤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借款人借贷

文/王晓彤

P2P的风险监管与发展策略研究

文/王晓彤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P2P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且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P2P满足了很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使得理财方式更加的多种多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风险问题也一点点的暴露出来,比如老板跑路,平台因资金困难无法还款导致倒闭,涉嫌非法集资,甚至诈骗等等,这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它所暴露出来的政府监管、信用体系、法律规范、约束机制等等的缺失,急需政府部门推出有关政策,来推动P2P行业的健康有序运行。

P2P;风险监管;发展对策

1 P2P的发展概况

P2P借贷起源于小额借贷,该模式是由2006年“诺贝尔和平安”得主尤努斯教授(孟加拉国)首创。小额借贷初期,主要是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主要形式也是传统的线下模式。之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额借贷的目标群体也不再局限于一些低收入人群,而是逐渐扩大到一些小型商户和企业,模式上也作出了改变和创新,相比于原来仅有的线下模式,现在拓展了线上服务,即P2P网络借贷。全球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在英国上线的Zopa,随着国内的不断引进,并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创新,国内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便开始蓬勃生长,国内第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拍拍贷,他是2007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随后P2P行业进入膨胀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暴露了P2P平台存在的问题,恶性事件频繁发生,行业面临挑战,平台数量逐步减少,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在不断采取行动。

P2P网络借贷的产生并不是空穴来风,首先,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绝大多数是面向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及弱势群体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不能被满足,其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淘宝、京东等的电商平台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为P2P网络借贷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并且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为传统金融业务转向网络业务提供了契机。P2P凭借其拥有的网络交易模式、多种理财选择、虚拟交易空间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中小型客户的关注,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自主创业能力。

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分析

2.1 信用风险

当前P2P在我国仍处于法律空白期,行业内部也未形成有效的规范,虽然平台方面会通过现有的资源进行借贷双方的信用审核,经济状况审核,但是仅仅通过民间所能掌握到的信息并不能有效防止借贷双方提供虚假信息以通过审核,这样一来,平台的审核可信度就下降很多,无形中增加了借款人欠款的可能性。其次,大多数的投融资双方互不相识,无法进行直接的沟通,所以对于借款人在得到借款之后将资金用向何处并不得而知。虽然在借贷双方合同订立之时,P2P平台会审核借款用途,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得到资金,借款人可能会对借款用途进行隐瞒,这使得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最后,由于平台在获得投资金额之后,并没有迅速转移到借款人的账户上去,在这段时间里,这笔巨额资金就可能被缺乏自控能力的内部人员利用,投资到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上来实现资本的升值,这会产生网贷平台内部的信用风险。

2.2 法律风险

P2P在中国是一个刚刚兴起的网络借贷新技术,因此对于该行业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P2P存在很大的监管空隙,这一法律漏洞就使得一些缺乏自控意识和责任心的相关人员可能趁此机会从事一些违法活动,如洗钱,非法集资,发布虚假消息来骗取资金等等,而这些不恰当的行为却因为缺乏法律约束力而得不到规范和惩治。除此之外,P2P的借贷行为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借贷双方互不相识,诉讼证据也只是电子借条类的证据,并且P2P的借贷通常不是一对一,一个借款人可能对应多个贷款人或者一个贷款人对应多个借款人,并且借贷双方之间的交易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披露,此时一旦有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如何去判定电子凭证的真实性,如何去确定责任人,以及债权的金额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法律制度的完善。自P2P在我国成立至今,因无法承担高风险,出现公司倒闭,诈骗跑路的平台已经有100多家,总共损失了上亿的资金。

2.3 操作风险

所谓操作风险是指内部程序不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平台系统存在漏洞或者是来自外部事件比如投资者的不法行为等等造成的资金损失的风险。由于目前国内P2P的注册用户已经上万,这就需要平台有一个强大完善的系统去支持个人信息,项目以及交易信息的有效保管和处理,一旦数据库因技术漏洞造成系统瘫痪或者遭到黑客的袭击等等问题,导致大量的个人信息泄露,必然损失惨重。其次,一个交易的形成涉及到了多个系统,包括借贷双方的开户行,P2P网络借贷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机构等等,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系统出错,都会导致借贷交易无法完成。最后,P2P网络借贷平台较低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平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的欠缺,在内部控制流程,风险防范技术,信贷业务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更容易导致内控程序的失效,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加大了贷款人的风险。

2.4 流动性风险

目前国内的P2P公司因为高杠杆,高利率,并且附带担保的优势吸引了很多盲目追求利润的投资者,使网贷平台汇聚了巨额的资产池。通常情况下,贷款人的资金并不是直接通过个人账户转账到借款人的账户,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或者是由平台直接转入个人帐户。如果是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自身是有信用额度的,可以为用户提供保障,如果是个人转账的话,网贷平台通常作为中间账户,因此平台的经营者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控制巨额滞留资金,投向基金,股票等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加之目前P2P行业借款需求旺盛,投资额不断增加,即使旧的资金流被私人非法利用,仍然有新的投资流进入,这样不断循环往复,减少了前一阶段的资金压力。虽然说目前P2P行业较好的控制了坏账水平,但是不断积聚的流动性风险不得不重视。一旦经济面临调整或者下行,整个市场的投资需求下降,资金链断裂,就会造成网贷平台的经营压力,提高坏账率,引发大规模的流动性危机,使得投资者的利息甚至本金遭受损失,从而逐步减少对P2P的投资,平台的资金无法维持,规模不断减小,最终倒闭。

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策略分析

3.1 健全行业自律体系

中国的P2P行业由于缺乏准入机制,法律规范和监管体系,为了避免风险,促进新兴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这个时候加强行业的自律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成立行业内管理协会,扩大自律组织的覆盖面。其次,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的自我建设,如加强行业自我信息披露方面的建设以及主动建立防火墙机制的自我建设。最后,加强自律公约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使其成为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

3.2 构建内部监督体系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健康稳定运行不能完全依靠行业的自律行为,健全的内部监督系统是维持平台正常运行,良好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保障。首先,设立严格的工作程序,明确监管的主体及职责。其次,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P2P平台应该有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将影响投资者切身利益的相关信息都发布在平台上。最后,加强对网贷平台系统的监测和数据库的维护。

3.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对于P2P网络借贷的合法性只从个别方面得到了确立,对于它的一些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刑事责任、准入机制、信用标准等等都没有从立法层面得到确定。针对目前我国法律欠缺,行业混乱,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出台相关法律,规范平台行为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完善现有法规,制定更全面的法律制度。其次,明确行业的准入门槛。最后,根据P2P平台的不同业务类型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4 结论与建议

进入信息高速流动的21世纪,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购买东西,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活动,省时省力,并且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产品和网络支付工具也相继出现,作为互联网金融表现形式之一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但是由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不可控风险都对P2P借贷双方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不能只看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蓬勃发展,更要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各种风险,必须尽量防范风险,规范行业运行流程。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任重道远。

[1]沈轶雯,P2P网络借贷行业信用风险防范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杨雪,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以陆金所为例[D],暨南大学,2015

[4]Magee J R. Peer-to-peer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surviving after Dodd-Frank. 2011

[5]Kumar,S. Bank of on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eer-to-Peer Financial Marketplaces.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MCIS). 2010

猜你喜欢
借款人借贷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关于“债”的事儿,你必须知道
浅论借户贷款情形下隐名代理的法律适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热词
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