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实证分析

2018-12-08 19:38冯晨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医疗保障城镇居民

文/冯晨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实证分析

文/冯晨

上海大学

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人身保险。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不足7%,远低于一般水平20%-30%,且健康保险支出在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中占比不足2%,覆盖率极低。从数据上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居民基本医保、健康的补充,在我国医疗保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且民众主动购买其的意愿并不强烈,发展速度也较缓慢。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疾病谱发生着深刻变化,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保障水平比较低,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较为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民众的需求,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提升群众医疗保障待遇,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与需求

引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即当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满足后,人们才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如个人商业健康保险方面。

1 模型的设定与实证

1.1 影响因素的分析

1.1.1经济发展水平

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当一个地区人民基本需求满足后,他才会向往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才有更多的需求与资金用于投资、保险领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一个国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就越大。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观测值。

1.1.2老龄化程度

老龄化加重会导致老年人口人数的增加。而老年人患病率较高,且疾病种类繁多,目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养老和医疗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医疗服务需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选择65岁及以上比重作为观测值。

1.1.3居民医疗保健成本

若居民医疗保健成本越高,人们的医疗负担将会越重,人们将会倾向于选择可替代商品,因此,商业健康险市场将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能提供给人民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本文选择城镇及农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作为观测值。

1.1.4人民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越高,才有进一步资金用于保险及投资方面。需求量也进一步由其决定。本文选择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观测指标。

1.1.5税收

税收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效应体现。一方面是通过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价格变动影响而产生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水平影响所产生的收入效应。税收对健康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结果最终是这两种效应综合作用的反映。一般来说,对商业健康保险投保者提供税收优惠,相当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价格降低,其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发挥综合作用,进而使有效需求增加。本文选择税收收入作为观测指标。

1.2 模型的设定

Y 代表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

X1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X2代表税收收入

X3代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X4 代表城镇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

X5 代表农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

X6 代表65岁及以上比重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Y= C+ C1*X1+ C2*X2+ C3*X3+ C4*X4+C5*X5+C6*X6+

1.3 模型的估计

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报告形式:

Y = -1226.458 +0.002400*X1 -0.029976*X2 +0.130929*X3 -0.486265*X4 + 0.319718*X5 + 105.0159*X6

(-1226.458)(0.002424)(0.009299) (0.057300) (0.419227) (0.162396) (109.4194)

T=(-1.719602) (0.990035)(-3.248097) (2.284872)

(-1.159908) (1.968751) (0.959755)

R2=0.993936 0.990628 F=300.4785 S.E=31.99287 D.W=2.854289

2 本文的结论

回归结果说明,税收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可以显著的促进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

税收优惠可以推动健康保险的发展。它一方面相当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提高,一方面相当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价格的降低,这些无疑都会增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它是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转化的根本保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当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的时候,人们有限的收人仅能维持必要的日常生活支出,保险产品因所处的消费层次较高关注的人很少。当社会经济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经过了必要的消费之后收入还有剩余,于是保险产品因为其特性就成为较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对象。这也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带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农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说明居民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支出可以通过选择商业健康保险的方式加以分散。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农村市场健康险发展潜力巨大。

国内生产总值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不明显。国内生产总值虽也是反应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尽管GDP高,但人均GDP不一定高,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细化在人均需求方面比较困难。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不显著,这有可能是城镇居民家庭已经购买了社会医疗保险且保障水平高所致。

65岁及以上比重对商业健康保险影响不显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本应成为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较城市更为严重而农村老年人支付能力较弱 ,所以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

2.1 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政策建议

2.1.1努力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人们收入的增长会增加对健康险的需求。由于我国城乡间消费倾向和消费习惯不同,城乡居民间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应注重调整农业结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的收入稳步增长。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方面,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收入分配调节应努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从而大幅度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等各种调节手段,不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险公司在开发寿险产品时应该充分考虑城镇和乡村目标人群的差异,明确产品定位和销售策略。

2.1.2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并行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撬动商业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量的重要催化剂,应该积极发展。比如,对企业而言,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费支出税前列支比例至8%以上,并且完善补充医疗保险的定性及申请流程,同时将企业为员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保费在员工缴纳个税前列支,以鼓励企业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员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对个人而言,争取对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支出在个调税前全额列支,以鼓励有需求的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同时可以引导企业及中产阶级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释放中产阶级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占用,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2.1.3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等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对于卫生投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个人比重自然上升。伴随着日益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商业健康保险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此次医改中,确定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与“全民医保”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个人医疗支出应该逐步下降,商业健康保险似乎会面临全新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新的医改也给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此次的方案首次在政策层面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地位,并将“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予以强调,将医疗保险领域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明确为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把握机遇,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非常重要。

[1] 刘芳芳.王秀华.卞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 9(25):43-44

[2] 李白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4):29

冯晨(1994-)男,上海大学,研究生,金融统计。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医疗保障城镇居民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防控医疗保障战线的坚实卫士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贵州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助力脱贫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