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18-12-08 19:38项枭洋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创新能力大学生

文/项枭洋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文/项枭洋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作为新时代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学会创新、敢于创新;还要明白如何提高并应用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首先指明了通过介绍创新创业背景,指明了当代大学生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次,再具体对创新能力进行浅析,指出创新能力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然后,通过列举几位名人对创新创业能力的看法,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最后,详细地阐释了如何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介绍了对于创业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率

1 创业的必要性

创新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当今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标志。人类的最高欲求,理应是时时创造生活,时时开拓生活。如果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就会被时代抛弃。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

1.1 创新创业能力的紧迫性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连年扩招使得大学生在校人数与日剧增,但同时也使得毕业生人数激增,使得就业压力异常大。具相关机构统计显示: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在201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之最的700万,而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却只有70%左右。另外,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反而开始出现逐年上升的现象。那么,有创新创业意识则能让大学生脱颖而出,屹立于就业大军中。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不变应万变。尽快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尽管就业压力大,但很多企业却招不到人。经调查,现目前,众多企业都在为用人愁,很多职位都空缺,而且对于具备相关技术的职位更是缺乏。因此,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 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 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 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 实意义。

1.2 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大学生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这也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 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 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 革与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 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 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 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 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 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 积极的作用。

2 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

既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我们那么重要,我们怎么培养创新能力呢?

2.1 好奇精神——创新意识的萌芽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

2.2 提高兴趣——创新思维的营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2.3 敢于探索——创新学习的方法

创新性学习方法——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式学习。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2)模仿学习。就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换句话说就是从“学会”到“会学”。

(3)探源索隐学习。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

(4)创新性阅读。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

(5)创新性课堂学习。通过老师的传授和指导,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同时,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对新知的自学和探求,以便上课时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大胆“插嘴”,从而获得课堂学习高效率。

[1]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3]孙鑫.浅谈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J].商界论坛,2012,(19).

[4]吴启运.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

项枭洋(1994-)男,汉族,安徽合肥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研究生,国际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创新能力大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