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研究

2018-12-08 19:38刘芳杨兴全屠海波张永志郝传勇赵常松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民办高校应用型

文/刘芳 杨兴全 屠海波 张永志 郝传勇 赵常松



互联网新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研究

文/刘芳1杨兴全2屠海波1张永志3郝传勇4赵常松4

1.黑龙江东方学院;2.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3.黑龙江大学;4.黑龙江工商学院

在“互联网+教育”新形势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受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养的影响,一支有着高素质、高理论基础、高实践水平、先进创业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将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本文针对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建议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互联网+;创新创业;应用型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焦点,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出现新机遇,大学生创业积极性高,创业空间不断深化,自主创业成为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未来的高校教育改革将会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在这种变革的推动下,应用型民办高校如果想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创业型导师,才能真正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推动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

1 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1 学校的师资建设机制比较滞后

从学校角度来看,对创新创业教学的管理机制尚不清晰,思路不清、多头管理等问题比较严重,相关教师也涉及不同的职称领域,显现出分散化、异质化的问题,这就使教师的属性、工作内容不够清晰,难以适用于现行的岗位工作量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利于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开发、理论教学及创业实践指导的全面拓展。

1.2 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深入

对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透彻,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缺乏深入的认知体会,这就使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显露出理念不清的问题,难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尤其是校内创业型导师实践能力比较弱,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自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纸上谈兵”。而对于校外导师,其稳定性较差,作为兼职而非专职教师,与学生见面交流的机会较少。

2 “互联网+”对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影响

2.1 “互联网+”改变高校教师固有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主要是通过技术革新、资源共享和信息联通等方式来进行的。许多高校课堂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作为教学工具,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教师更大限度的和学生进行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下,文本、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这些技术改变着教师只能通过板书讲述的传统教学模式,给高校教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变革空间。

2.2 “互联网+”改变人们对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希望获取方法性的知识而非记忆性知识,教师需要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与学生共同探索,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按照最新的信息化水平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的去调整和完善,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的时效性。

3 互联网新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开拓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渠道

应用型民办高校要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要面向社会吸纳更为广泛和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要开拓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渠道,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移动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化优势,建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以较好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还可以利用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流程、标准化的服务,为创新创业教师发展平台的完善奠定数据基础,以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几率。

3.2 优化创新创业教师成长的职业环境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要依循“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和原则,深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可以采用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有:1.选派教师开展“专业-职业-创业教育”的培训。2.有计划地进入到企业中锻炼和培养,让创新创业教师熟悉和了解企业岗位设置、职责、操作规范、知识技能等,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3.参与指导大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举措和策略,推动应用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4.鼓励教师亲身参与创业实践可以在园区申请创办科技企业、教师工作室,真枪实弹地体验创业的实践过程,为创新创业教学创造条件。

3.3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教师要成为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作为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成为信息资源的整合者。“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承担起信息整合的任务,对信息资源进行分门别类、整理筛选形成体系。然后,教师要成为协作学习的组织参与者。“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教师、学生之间有着便利的沟通渠道,更容易通过协作互助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最后,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咨询顾问。“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提倡自主性与协作性,学生要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的沟通合作学会知识获取、分析、应用,在对知识进行判断、筛选、应用的过程中真正的学会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解答;针对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在网上的沟通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手段进行学习跟踪评价、反馈调节、答疑解惑、技术支持,并指导学生合理的分工合作,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顾问。

[1]梁迎娣,颜玄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大学研究版,2016(6):41-45.

[2]蒋德勤.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3]王焰新. 高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16G390)。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民办高校应用型
强化住培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质量——中医住培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