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联合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2018-12-08 02:15林惠川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罗红霉素氨茶碱气道

林惠川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 主要病因有下呼吸道感染、免疫缺陷、纤毛功能异常等。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 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1-3]。临床上常用长期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 但单用抗菌药物对改善患者呼吸情况的作用效果不理想, 为减轻患者呼吸困难、调节肺功能情况, 本研究探讨了氨茶碱联用罗红霉素治疗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10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充分告知患者实验内容并取得患者同意后,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2例。观察组男36例, 女16例, 年龄35~71岁, 平均年龄(47.09±12.43)岁, 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4.77±2.45)年;对照组男34例, 女18例, 年龄38~73岁, 平均年龄(47.16±12.54)岁,病程3~9年, 平均病程(4.89±2.5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8版)中相关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4];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对实验有关用药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孕妇、哺乳期患者;③1周内使用过支气管扩张药;④未能完成随访者。

1. 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 如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国药准字H19980087, 75 mg/片)口服, 75 mg/次, 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片(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063, 0.1 g×100片)口服, 100 mg/次,2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各项指标和呼吸困难评分。①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咳嗽、咳痰、咯血、肺部啰音等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胸部CT示炎症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咯血、肺部啰音等症状明显改善, 胸部CT示炎症病灶部分吸收;无效:患者咳嗽、咳痰、咯血、肺部啰音等症状无明显好转, 甚至加重, 胸部CT示炎症病灶无明显吸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呼吸困难评分标准: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评估, 评分越高, 呼吸困难程度越重。③肺功能各项指标包括FEV1、FVC、PEF。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FEV1、FVC、PEF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FEV1、FVC、PEF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与治疗前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PEF(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1.43±0.35 2.40±0.56a 1.94±0.55 2.50±0.66a 3.82±0.75 4.91±0.90a对照组 52 1.37±0.33 1.91±0.53 1.91±0.48 2.22±0.57 3.98±0.84 4.33±0.80 t 1.248 6.348 0.426 3.342 1.325 3.47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与治疗前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2 3.07±0.55 1.14±0.21ab对照组 52 3.14±0.60 2.80±0.75b t 0.620 15.370 P>0.05 <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气道破坏性疾病, 主要由肺组织周围和支气管感染发生炎症反应, 使支气管树变形或扩张[6-8]。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肺功能降低。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的特点, 临床常用小剂量罗红霉素长期口服,以防治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感染的复发[9,10]。然而单一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基于此点, 探讨罗红霉素联用氨茶碱对于支气管扩张治疗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由于罗红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2], 阻断细菌合成蛋白质和鞭毛, 不但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还能抑制细菌游走。另外, 罗红霉素还可加强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降低气道感染的发生频率。氨茶碱作为茶碱类的代表性药, 普遍用于舒展支气管的治疗。氨茶碱可通过阻抑磷酸二酯酶活性[3], 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迅速缓解气道痉挛症状, 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状态。两者联用后, 不仅有效控制感染, 还能降低气道阻力, 发挥更优良的治疗效果。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和平滑肌遭到破坏、黏膜充血水肿、坏死细胞及分泌物堵塞管腔, 致使患者长期呼吸困难。而后又因支气管黏膜纤毛功能障碍, 使呼吸道易受病原菌感染, 加重支气管结构的损坏和肺功能的减低。故改善患者肺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一大着力点。本次实验中, 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氨茶碱有明显的舒展支气管作用, 降低气道阻力, 减轻气道充血状态, 以利于改善患者喘息症状, 提升患者肺功能。另一方面, 有研究表明[5]长期小剂量应用罗红霉素能减少患者痰总量, 利于保持气道通畅, 故罗红霉素与氨茶碱联用能共同改善气道状态,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病情痛苦。在支气管扩张的病理过程中, 免疫因素和炎症反应对气道的损伤共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罗红霉素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往气道趋化浸润, 降低蛋白酶、氧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保护气道上皮抵御炎症反应对组织带来的损伤。至于免疫因素方面, 支气管患者免疫功能较常人低, 且气道纤毛功能受损, 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许多研究表明[4], 氨茶碱在一定血药浓度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 长期罹患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常有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表现, 而氨茶碱还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强心、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有助于缓解肺心病症状。

综上所述, 氨茶碱与罗红霉素联用治疗支气管扩张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氨茶碱舒张支气管作用明显,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罗红霉素氨茶碱气道
用白花前胡戊素联合氨茶碱对哮喘小鼠进行治疗对其肺组织中NF-κB和IL-6水平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静滴氨茶碱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加服氨茶碱可致中毒
丹参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点滴型银屑病36例临床疗效观察
分析比较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克拉霉素与罗红霉素临床应用处方效果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