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具备优良品质

2018-12-09 08:47范丽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快乐品质体验

范丽平

摘 要:分享爱,分享喜悦,这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欢笑由两个人分享,快乐将会加倍。只要懂得分享,快乐和幸福往往便会“不请自来”。会分享是一种能力,乐于分享更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应从小培养。

关键词:品质;体验;快乐

在现阶段,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类孩子多数比较自私,在生活中希望独占;也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过度替他人考虑,不懂得拒绝,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些孩子愿意与人分享,但在分享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总是让他和别人一起分享食物、玩具,有时候他也会这样做,但有时候他内心并不想把这些他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有时候他把玩具分享给别人了,但小伙伴却不爱惜他的玩具;如果不分享,别人就会觉得他小气,其实他觉得自己不小气,就只好分享给别的小朋友,他心里很难过、很委屈。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与人和谐相处,他们很需要得到分享方面的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需要获得他人认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因此,从小要引导学生学会快乐地分享。

一、创设情境,理解分享

分享,是一种境界;分享,是一种智慧;“分享”是备受赞扬的美好品质;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因为它支撑着群体生活,帮助我们建立和谐友好的群体关系。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在课伊始可创设情境来增强理解分享的效果。老师拿出一个大大的披萨,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想品尝吗?在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后,老师告诉学生这是王×妈妈今天早上给她做的生日礼物,王×拿到班级想和同学们一起吃。同学们兴奋极了,纷纷祝萌萌生日快乐。在同学们分吃披萨后,老师告诉同学们王×把妈妈给她做的披萨拿来和大家一起吃,让同学们也尝到了妈妈做的美味,她这种行为就叫分享。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到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些行为都叫分享。这样帮助学生明晰了“分享”的概念,唤起了学生已有的分享经历及由此带来的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建立了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让学生初步感受分享的乐趣。

二、适时引导,快乐分享

人类的一切真知始于实践活动,儿童的亲身活动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认知的内化,促成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来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例如: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读故事,就引导大家先来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分享阅读更有趣》,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后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收到妈妈送的好看的故事书后,是怎么做的?故事中的小女孩把书拿给大家一起看,她高兴吗?学生畅所欲言:她和好朋友一起读;和同学们一起把书中有趣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课后又与其他的伙伴一起看……小女孩特别开心。老师适时地进行小结:这就是分享给小女孩带来的快乐。你有过这样开心的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诉说着:我在雨天放学时和李木子共用一把伞,我觉得帮助了别人,挺开心的;手工课上,我把我的卡纸送给同桌用,心里很高兴;我经常和同学交换故事书看……看到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讲述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开展实践活动——“快乐地分享”。你现在最想把什么分享给大家呢?在小组内交流后,有的同学主动地到讲台前背诵了儿歌;有的大方地到前面唱了一首歌;有的勇敢地到前面分享了手工作品;有的分享故事书等。每分享完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交流了分享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分享秘密要小声;分享故事要生动;分享方法要仔细;分享作品要小心,老师在此基础上强调与人分享时还要礼貌点、快乐些。我暗中观察他们都美滋滋的,即使不说,我也感觉到他们在亲身活动中已经体会到了分享的快樂。分享能学到好的方法、能品尝到美味、能玩到新的游戏,能体会到分享时快乐的心情,这就是分享的魅力啊!

三、懂得拒绝,学会分享

会分享也要会拒绝。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或是选取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分享。如:体育课下课了,小明口渴了,水杯却不在身边,乐乐把自己喝了一口水的水杯递给小明,可是小明拒绝了;冬冬把爷爷送的纪念品——精美的贴画分享给大家看,结果被丽丽弄坏了。通过这些学生分享后不快乐的事例,让学生懂得: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分享。当你希望别人与你分享时,别人拒绝了你,不要与他斤斤计较;在分享别人的物品时要小心,要学会分享,也要学会理解;学会分享,也要学会珍惜;学会分享,也要学会拒绝。围绕“哪些东西可以分享”“分享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当别人拒绝与你分享该怎么办”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并适时指导,有了情境的依托,指导有的放矢,教学就更有实效性。

教会学生分享还要突破单一的“物”的分享,要拓宽学生分享的内容,客观看待分享中的“吝啬”行为,倡导乐于分享但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的理念。学生对于分享有了充分的认知,知道了分享的意义,就会把“分享”延续到生活中,因为人类的一切真知源于实践活动。课后可以在班级设置分享园地,展示学生分享的作品、感受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分享,渐渐地把分享当成一种习惯。同时倡导学生多读分享方面的书籍,把分享体验逐渐上升为理论性的道德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内化成为道德行为,这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万春.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12).

[2]张丽.如何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J].成才之路, 2014(5).

猜你喜欢
快乐品质体验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