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耘:在画布上流淌重庆的千娇百态

2018-12-11 01:14唐纲
重庆与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望城百态画布

□ 文/本刊记者 唐纲

侯耘,男,艺名染功,画家,1966年生。他是重庆国际艺术品博览会艺术总监、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电视台专题节目特约嘉宾。

侯耘没有受过高等美术院校的正规教育,也不是职业画家,他的头上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艺术光环。但他自幼承父习画,酷爱摄取艺术,长期勤笔创作,在人生的绘画实践历练中,提高艺术修养。他热爱油画艺术,对此不竭追求。20多年来,他在绘画世界里孜孜不倦地埋头耕耘,认真地画出了200余件油画人物、风景和系列静物作品,作品对写实、写意和抽象等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6年,他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了大型个人画展,成为他绘画史上的里程碑。

侯耘,重庆国际艺术品博览会艺术总监、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

侯耘成名作《警惕!绿色正在消失》完成于2004年。

曾经,一些地方森林被毁,草原退化,湖泊枯萎……面对青山不再翠绿的苍凉景象,他凝重地怒目圆睁,大声呐喊:“警惕!视野中的绿色正在消亡,正在褪去……”2004年,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成了油画—《警惕!绿色正在消亡》,这成了他的成名作。该作在当下也极富现实意义。

“我最爱的还是重庆。重庆就是我的情人。我要画出她千娇百态的美丽。”对于10岁随父举家迁至重庆,在巴渝从一个孩童走向成年的侯耘来说,家乡的美丽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味醇忆浓。侯耘对记者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捕捉重庆的美丽,他要在画布上流淌重庆的千娇百态……

“巴渝十二景”的称誉,得益于清乾隆年间颇有文学素养和审美价值的巴知县王尔鉴,他在巴渝山水中圈定了12处最具代表巴渝美色的景致让其流芳百世,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历史的沉淀让“十二景”格外厚重和醇香。

对于侯耘来说,不管是呼归石那个常去玩耍的地方,还是龙门皓月宁静的夜晚,或不经意间沉浸在海棠烟雨笼罩着的单拱石桥上,这历历在目穿梭于时空的巴渝景象,都是他创作完成“十二景”的动力。为此他完成了《字水宵灯》《黄葛晚渡》《洪崖滴翠》《海棠烟雨》等“巴渝十二景”系列作品,展现了当代都市人寻找本土记忆时心理情绪的视觉呈现和精神缩影。这组作品一经面世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好评如潮。2016年8月,他还首赴哈萨克斯坦,其“巴渝十二景”全套作品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带一路”宣传的重庆形象之一,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图书馆之“中国馆”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油画是依靠画面语言来表达的视觉艺术,在侯耘一幅幅倾注了自己情感的油画作品中,有关重庆题材的画作无疑是最出彩的。他画过上世纪70年代的重庆城,从黄葛古道望城—《古道阅故城》,画过上世纪80年代的重庆城,两江汇流望城—《呼归石的记忆》,他画过21世纪当下的重庆城,如巴渝十二景—《字水宵灯》,他也憧憬着重庆的美好未来,畅想22世纪的重庆,他画了—《魔幻重庆》。

① 侯耘油画《皓月古道》。

② 作品《古道阅故城》,上世纪70年代重庆城,从黄葛古道望城。

③ 作品《呼归石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重庆城,两江汇流望城。

④ 21世纪初当下的重庆,《字水宵灯》巴渝十二景之一。

幅幅画作,将他对重庆的情感从笔尖狂泻而出,在画布上滴滴流淌,这种情感,让人痴狂。

⑤ 畅想22世纪的重庆,《魔幻重庆》。

本期艺术家由重庆圣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荐

猜你喜欢
望城百态画布
相声:说学逗唱,人生百态
陈宇佳
小小书画廊
印度街头的人间百态
百态树纹
跟踪导练(三)
一个士兵和一个城市(望城)
跟踪导练(一)
大师的画布
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