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8-12-11 07:22李海宁
水上消防 2018年6期
关键词:长江口溢油东海

■ 李海宁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上海 200090)

0 引言

伴随着“一带一路”、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涉海活动与日俱增,海上溢油事故已成为人类开发海洋过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之一。

1 全国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

1976年2月16日,“南洋”轮在汕尾附近海域与他船发生碰撞,导致8000 t 货油全部溢出。

1983年11月25日,巴拿马籍“东方大使”油轮装载的约43000 t原油在中沙礁搁浅,导致货舱受损,漏出原油3 343 t。

1999年3月24日,油轮“闽燃供2号”装载重油1 032 t与“东海209号”在珠江口伶仃水道发生碰撞,造成“闽燃供2号”船体受损,溢出重油589.7 t。

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促进”轮与德国籍集装箱船“地中海伊伦娜”轮在珠江口外海海域发生碰撞,“地中海伊伦娜”轮燃油舱破损,导致1 200 t 船舶燃料油溢出。

2006年4月22日,英国籍“现代独立”轮在舟山马峙锚地永跃船厂进坞过程中与船坞发生触碰,造成左舷破损,并导致第三燃油舱477 t燃油(重油)外溢。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中石油储备库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起火,并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对附近海域造成严重污染。

2011年6月,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两起作业区B平台、C平台先后发生两起发生溢油事故,事故造成污染的海洋面积至少为5 500 km2。

2012年3月15日,载有2000 t化学品的新加坡籍集装箱船“达飞布拉里”轮在福建兴化湾海域因触礁搁浅导致倾斜断裂、破损溢油。

2012年5月18日,“通银6”加油船在吴淞口因风浪大进水,在长兴岛南岸发现油污带。

2012年6月25日,荷兰所属安的列斯籍杂货船“密斯姆”轮在长江口九段沙附近海域与“竞帆1号”轮发生碰撞,造成“密斯姆”轮船体破损,100多吨重油泄漏。

2013年3月19日,英国籍“达飞佛罗里达”号集装箱船与巴拿马籍“舟山”号散货船在长江口灯船东北约124 n mile处发生碰撞,导致“达飞佛罗里达”轮泄漏燃料油674 m3。

2018年1月6日晚,在长江口以东约160 n mile处,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和巴拿马籍油轮“桑吉”轮(载11.13万 t 凝析油)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桑吉”轮全船失火,最终沉没于距离事发水域东南约151 n mile位置。

2 潜在的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隐患

目前,上海正着力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目标。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上海海空国际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列居世界首位,港口集疏运结构不断优化,集装箱水水中转率达46.7%。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港。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随着上海港吞吐量的日益增长,船舶日益密集,所面临的溢油风险十分巨大,这无疑会对上海的航运中心建设尤其是港口安全构成潜在而又严重的威胁。

当然,海上安全事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海上溢油应急系统,这是减少溢油事故损失的最重要因素。今年3月8日,《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已经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印发。作为溢油处置预案中的国家应急队伍,东海救助局正积极布局,在“专”“精”“强”“特”上发力,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体系。

3 东海救助局的应急措施

东海救助局作为一支东部海区国家海上专业救援队伍,辖区覆盖我国华东三省一市,北起江苏连云港,南至福建东山岛,主要有长江口、舟山群岛、台湾海峡等水上交通重点安全保障区域,以及上海浦东、洋山港、江苏东部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保障区域。东海救助局目前拥有各类型专业救助船艇22艘,部署在连云港、长江口、宁波(舟山)、温州、福州、平潭、厦门等辖区内7大区域的28个救助待命点,执行全天候24 h动态待命制度。

目前,在长江上海段、黄浦江、长江口、洋山港及外高桥等水域部署了7艘船艇、6架直升机和1支应急反应救助队,进行全天候应急值守。针对本辖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围绕建立和健全海上溢油应急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东海救助局制定了相关预案,预防和控制突发溢油事态的发展。目前已在各救助基地、救助船舶、应急反应救助队配备了足够的围油栏、吸油毡、消油剂、木屑等清污物资,并将溢油应急处置能力作为技能考核的主要内容。

东海救助局还不定期举行溢油演练演习,积极参与实战,在演练和实战中检验溢油应急能力。在外高桥、吴淞口等水域举行溢油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救助直升机和专业救助船艇以及救助应急队员多方集结,进行溢油应急处置的综合检验。实战如:在长江口九段沙附近海域,“东海救116”轮和“东海救169”轮连续作战三天三夜,为荷属安的列斯籍“MAXIMA”(密斯姆)轮清除海面油污;在长江口灯船东北约124 n mile“达飞佛罗里达”号泄漏现场,“东海救101”轮、“东海救115”轮、“东海救159”轮、“东海救195”轮、应急反应救助队及直升飞机等救援力量,携带大型溢油回收设备前往现场进行勘察油污、清除溢油、应急守护、护航等救援工作,确保了船舶、人员安全,同时清除回收了海面部分溢油;在“桑吉”轮救助过程中,“东海救101”轮和“东海救117”轮进行人员搜寻与转运、伤员急救、对外消防、防污染、难船拖带等救助工作,消除污油共使用消油剂6.2 m3,对外消防炮出水冲击39 h,清污面积达53.7 km2。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装备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整个救捞系统只有一艘大型专业溢油应急船舶,现有的溢油回收设备仅能在60 m以浅实施抽油作业,如果面对大规模的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则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建议:为了提升应对海上油类和危化品船舶应急处置能力,东海救助局应联合科研院校开展溢油专项课题研究,加快建造大型溢油回收船,同时,应计划增购无人机、固定翼以增强搜寻勘查能力。

2)溢油应急防备物资储备不足。此次“桑吉”轮救助,面对超长距离、大规模应急物资调遣,后勤保障力呈现不足,“东海救117”轮远距离2次进行消防泡沫、消油剂等应急物资的装运,还购置个人危化品安全防护装备,影响了救援效率。因此建议:强化保障,加强应急物资日常储备,整合区域内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应急物资快速高效转运,有效应对超远距离重特大溢油污染事故。

3)应急预案亟待优化。溢油污染发生相对几率小,东海救助局虽进行过多次溢油污染应急演习,但实战中就凸显应急能力的不足及应急预案不够细化。因此建议:加强模拟演练,将应急演习常态化,提升在大风、浓雾、严寒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模拟演练,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运转效率和效果。

5 结语

当今,对外贸易和航运活动日益繁忙,新兴海洋产业日益勃兴,海上溢油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作为国家专业海上救援队伍,东海救助局唯有不断加强海上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保障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才能快速高效处置此类溢油突发事件、保障海洋环境清洁,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长江口溢油东海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基于Petri网的深远海溢油回收作业风险演化分析
海底输油管道溢油输移扩散特性
沉睡的船
东海采风作品选
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
成品油罐车 装油溢油原因及预防措施
长江口南槽航道安全通航对策
李东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