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铊中毒患者临床和电生理特征与治疗☆

2018-12-11 05:30文浩倪娜娜兰娟杨帆樊双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轴索脑电传导

文浩 倪娜娜 兰娟 杨帆 樊双义

铊(thallium)是一种质软、无弹性、银白色的稀有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含量很低,主要以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等化合物形式存在[1]。铊盐因无色无味并有剧毒,曾被作为灭鼠剂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后因环境污染或误食中毒而被大多数国家禁用[2]。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铊又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军事中,这些增加了人们职业性接触和口服中毒的机会[3-4]。铊与其化合物进入人体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同时还会引起肝、肾、心等脏器的损伤。因临床铊中毒比较罕见,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延误,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我们总结了12例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旨在引起临床重视,同时为临床的诊疗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①铊中毒组: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铊中毒患者共12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中急、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6],需排除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其他类型中毒等相关疾病。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慢性铊中毒;按疾病严重程度,急性铊中毒分为轻、中、重度,慢性铊中毒分为轻度和重度。②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年龄、性别与中毒组相匹配的受试者12例。两组相关检查均征得本人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回顾性收集中毒组与正常组的基本资料,中毒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现病史、既往史、治疗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等。

1.2.2 实验室检测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对铊中毒患者血铊、尿铊含量进行测定,该检测由医院专业人员进行。人体内的铊主要经尿液排泄,因此尿液检测最为重要,测定24 h尿铊含量是诊断铊中毒的金标准。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铊<2 μg/L,尿铊<5 μg/L;当尿铊浓度为 5~500 μg/L时,即可对身体产生危害,尿铊浓度>500 μg/L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7]。

1.2.3 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 ①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测:受试者取仰卧位,室温放松状态,采用美国尼高力(Viking Ques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中毒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 波 的 测 定 ,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相关指标。每个波波形重复测定2次以上,以有良好重复性的波形为可靠波形,所有检测结果参照崔丽英编写的简明肌电图手册正常值标准[8]。②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检测:受试者取舒适坐位,安静、闭目。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 32通道数字化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法安放头皮电极,对中毒组受试者进行录像与脑电图同步显示记录,每位受试者检测时间>20 min,由同一专业脑电图师完成。顺应性良好的患者进行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睁闭眼诱发试验。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构成比(%)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L,QU)]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铊中毒患者共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 22~60 岁,平均(44.0±12.4)岁,病程 1 d~5个月。其中急性铊中毒10例,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6例;慢性铊中毒2例,均为轻度。正常对照组共 12例,男7例,女 5例,年龄 20~59岁,平均(43.0±12.3)岁。两组受试者性别一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1,P=0.858),两组具有可比性。中毒组患者有2例因食用隔夜食物导致急性中毒,其余患者病因不明。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铊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12例)、胃肠道症状(腹胀、腹疼、腹泻、恶心、呕吐)(11 例)、毛发脱落(8 例)等为主;还常有伴随症状,铊中毒易引起其他器官与组织的损伤,其中以周围神经损伤(8例)、肝损伤(7 例)最为常见(见表 1)。

表1 12例铊中毒患者临床特征

2.2 神经电生理检查中毒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均在入院后的1周内完成,其中急性铊中毒患者检测时间距首次发病时间为2 d~1个月,慢性铊中毒患者检测时间距首次发病时间为3~5个月。①EMG检测结果:MCV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中毒组尺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延长;腓总神经、胫神经波幅降低且传导速度减慢(P<0.05,见表2)。SCV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潜伏期延长且波幅降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5 或P<0.01,见表 3);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各1例(例9、12),12例铊中毒患者EMG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②EEG检测结果显示:铊中毒患者中有7例行EEG检查,轻度异常脑电6例(例4~9),中度异常脑电1例且患者呈昏迷状态(例10),异常脑电基本波形、调节欠佳,视屏脑电监测均未见棘波、尖波出现。

2.3 治疗方法12例铊中毒患者入院时,血、尿铊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血铊 264(150,950)μg/L,尿铊 1180(380,7600)μg/L,符合铊中毒的标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补液、补钾、利尿、保肝、护胃、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口服普鲁士蓝、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等驱铊治疗,病情严重者进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其中普鲁士兰每日剂量250 mg/kg,将药物溶解于200 mL 20%的甘露醇中,分4次口服;二巯基丙磺酸钠肌肉注射250 mg/次,每日1次,连续3 d,停用4 d为一个疗程;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1次/1~2 d,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法及疗程。患者经治疗后,血、尿铊值明显下降,出院时血铊 2.9(0,30)μg/L,尿铊 5.3(0,70)μg/L。 12 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出院时病情均好转(见表4)。

表2 两组MCV比较

表3 两组SCV比较

3 讨论

铊中毒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近些年因职业性接触及投毒事件有明显上升趋势。铊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容易在神经系统、肝脏及肌肉等含钾量较高的组织中蓄积,同时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2]。根据病程的长短,铊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铊中毒通常因短时间摄入大量铊而引起明显的中毒反应,一般为口服导致,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食用隔夜食物导致的急性铊中毒,发病时间较短,病情严重;慢性铊中毒一般由长期职业性接触导致,病程较长,症状与急性中毒相似,但较为缓和[9]。本研究发现,铊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肢体出现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以下肢更为常见,其中足部痛觉过敏是铊中毒的突出表现;②胃肠道症状:腹胀、腹疼、腹泻、恶心、呕吐通常是急性铊中毒的早期临床表现;③毛发脱落:毛发脱落是铊中毒的特异性体征,通常在中毒后的1~3周出现,这种脱发是可逆的,一般在病情恢复后会逐渐长出。同时还发现大多数铊中毒患者伴随着周围神经、肝、心、脑等组织及器官的损伤,能够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影响疾病的预后,这些发现与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是一致的[5,10]。此外,有研究表明[11]铊中毒患者还可见皮肤的损伤,如干燥、脱皮、皮疹、痤疮等,患者甲床上可见横行白色条纹(Mee线),症状严重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还会出现情感淡漠、抑郁、嗜睡、谵妄、抽搐、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4,12],这些均是铊中毒的临床特征。

电生理在神经系统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较为客观、定量的反应神经功能。临床通常以EMG与NCV结合,根据测定的结果可以判定是否存在运动或感觉神经的病变,并可协助判断脱髓鞘和轴索的损伤。通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提示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损伤,波幅降低一般提示周围神经轴索的损伤,而F波可以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8]。本研究将铊中毒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进行比较,NCV检查发现铊中毒患者周围神经可见髓鞘与轴索的损害,中毒组较正常组运动及感觉神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及传导速度减慢,且提示感觉神经轴索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另外,中毒组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各1例,F波出现率下降是脱髓鞘病变的最早表现,提示铊中毒可能会引起近端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此外,EEG常作为评定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能较好的反应神经系统的损伤及预后[13]。本研究经患者同意,12例患者中有7例行EEG检查,轻度异常脑电6例,中度异常脑电1例且患者呈昏迷状态,异常脑电基本波形、调节欠佳,提示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可能对铊中毒的诊断有辅助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不同的时间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电生理表现,需要动态的分析不同阶段的电生理特点,病程的长短会对神经传导测定的结果产生影响,如神经传导测定时,不能反应2~3周以内近端轴索病变;神经轴索断伤的早期表现为损伤部位远端刺激正常,近端刺激波幅下降,而在1~2周后近端与远端波幅均下降[8]。此外,中毒患者神经传导测定与临床表现也可能存在差异,如神经传导结果明显异常,临床感觉障碍轻微,提示慢性损害的过程,同时神经变异的患者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由于铊中毒比较罕见,本研究中铊中毒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检测的时间也不一致,因此铊中毒对于神经系统的损伤,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表4 12例患者治疗过程及前后血铊、尿铊值(μg/L)

铊中毒的治疗以解毒剂、清除毒物、促进排泄为主。导泻、洗胃可以促进毒物从胃肠道排出,而补液、补钾、利尿可以促进毒物从肾脏排出。目前,普鲁士蓝作为解毒剂被广泛应用于铊中毒的治疗,不仅可以减少铊的重吸收,还能增加肠道的分泌,从而加速铊从体内排出[14-15]。 此外,二巯基丙磺酸钠、硫代硫酸钠等金属螯合剂或络合剂均有较好的驱铊作用,也可以应用于铊中毒的治疗[16]。对于症状严重或病情特殊的患者,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均是不错的选择。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泵出,经血浆分离器分离出含铊的血浆,可迅速降低患者体内铊的含量,持续时间短且安全有效,但需要大量的血浆支持。血液灌流通常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吸附血液中的铊后重新回输到人体,可以达到快速驱铊的目的[17]。本研究在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血铊及尿铊含量进行测定,对患者进行药物、血浆置换或血液灌流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疗程为1~8周,治疗后患者血铊及尿铊含量明显降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这表明尽早的行驱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铊中毒在临床上比较罕见,遇到典型的临床症状或不明原因的周围神经病伴随毛发脱落时,就应高度怀疑本病。电生理作为神经系统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够定量、客观的反应铊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本研究发现铊中毒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运动及感觉神经均有累及,其中感觉神经髓鞘与轴索的损伤更为严重,运动神经的损伤以下肢为主。此外,检测脑电图的铊中毒患者均发现基本波形、调节欠佳的异常脑电。本研究中部分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但电生理检查已有变化,因此电生理检查对铊中毒患者神经系统病变较为敏感,能够早期提示神经系统的损伤,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目前,铊中毒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尽早的行驱铊治疗是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8-19]。在临床上,铊中毒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于有接触史的患者,即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应进行排查,防止漏诊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远期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轴索脑电传导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CT和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