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索

  • MRI在诊断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敏感性分析
    00)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即颅脑外伤,通常发生在人体头颅部位,一般由跌倒、各种钝器、自然灾害、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伤所引起,其中以交通事故伤最为常见。研究发现,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通常伴有颅骨骨折、思维障碍、头痛呕吐、头皮裂伤等临床表现,并且合并嗜睡和昏迷等症状。在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中,包括颅内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等等,常常共同发生。但由于人体脑组织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特殊性,患者在发生损伤后能够对头颅部分功能造成影响,增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目前临床对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2023-11-05

  • MRI联合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00)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以轴索损伤为主的疾病,是导致脑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占创伤死亡人数的30~40%。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致病机制复杂多样,救治难度大,病情进展迅速[2]。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阶段每年仍需消耗巨额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压力[3]。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常并发急性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出血、脑池出血及基底节区出血,极易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对于患者预后生存率至关重要[4]。目前常使用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9期2023-09-26

  • IgA、IgM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预后的相关性
    鞘型)和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轴索型),其症状多不典型[1]。临床中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使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遗留运动障碍,为其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清Ig浓度的增减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3]。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时,其血液中IgA、IgM等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4]。吉兰巴雷综合征与血清IgA、IgM水平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7期2022-07-28

  • MRI检查诊断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效果研究
    00)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的以脑白质轴索弥散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脑组织损伤。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头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瞬间旋转,而颅内的灰质和白质之间存在质量差异,其运动速度不一,从而产生相应的剪应力,使颅内的神经轴索发生肿胀、断裂,严重时可撕裂毛细血管,诱发颅内局灶性出血。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损伤部位通常为白质与灰质的交界处、两侧大脑半球间胼胝体及脑干上端[1]。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CT 检查是临床上诊断颅脑损伤的主要手段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期2021-10-26

  •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0 引言弥漫性轴索损伤主要指患者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以轴索损伤为改变的一种原发性实质性损伤[1]。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这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2 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探讨分析32 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2020-12-25

  • MRI 在弥散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纪忠杰弥散性轴索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就是受伤后昏迷,临床表现为大脑及去皮层强直,意识恢复慢。弥散性轴索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1]。因此,临床对于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视,尤其是及时准确地对弥散性轴索损伤进行诊断,这对于临床早期采取精准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临床上对于弥散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主要采取影像学手段,其中的MRI 是近年来被临床应用到弥散性轴索损伤的一种诊断方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7期2020-09-18

  •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及与GCS评分、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娟 曹海泉弥漫性轴索损伤又称为弥漫性脑白质损伤,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易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是一种主要弥漫分布在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1]。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率高,占致死性颅脑损伤的29%~42.5%,其中小儿的发病率低。病死率也高,严重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高达40%~53%[2-3]。患者发生弥漫性轴索损伤后,会长时间昏迷,意识恢复慢,严重的病人往往伴有去大脑强直,去皮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9期2020-08-17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650)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一种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临床疾病,主要指患者头部在外力作用下受到重创,导致脑内神经轴索断裂或毛细血管出现损伤,属于原发性脑实质损伤。小灶性出血、广泛白质变性以及神经轴回缩球是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措,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1]。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挑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MRI诊断的价值予以了探究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1 月—12月时间段内,从我院挑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期2020-02-06

  • CT与MRI检查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分析
    5100)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一种原发性脑实质损伤,导致这种损伤的原因多是由于患者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出现外伤而出现的一种弥散性分布于脑白质病,以轴索损伤为主的病理性损伤[1]。这种病症属于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这种病症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广泛性脑肿胀和脑内轴索水肿,这种病症死亡率较高,并且预后较差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明确,以确认患者的病症治疗方案[2]。本次研究中,探究将MRI诊断应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断中的效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期2019-04-24

  • MRI扫描在诊断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02)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属于常见病,是指头部受钝力的作用引起的脑白质轴索出现弥漫性损伤为特征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目前,此病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引加重颅脑损伤,增加死亡率[1]。因此,尽早诊治对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临床多采用CT检查,在细微病灶检查中,CT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MRI扫描技术用于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本次研究针对MRI扫描在诊断弥散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2019-03-20

  • CT、MR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法医学鉴定中应用价值分析
    15006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等特点,又称之为脑白质剪切伤,属于脑外伤疾病[1],主要是由于颅脑加速过程中,出现小血管损伤、神经轴索,若干预不及时,可引起大面积脑肿胀、血管劈裂、脑内轴索撕裂,后期可出现意识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需加强影像学检查,包括 X线、MRI、CT、超声等[2]。 而该文旨在探索对123例疑似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 (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选取)为试验对象,均进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2018-11-13

  • 弥漫性轴索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3006)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是造成重型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特点是轴索广泛的损害[1]。DAI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其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临床迄今为止尚无治疗DAI的有效药物和措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DAI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较多与DAI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相关的特异性强、灵敏性好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索DAI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DAI患者的症状、体征及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2018-07-10

  • 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000)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在临床上又称脑白质剪切伤,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损伤,由于大脑灰白质因外力旋转影响,造成脑灰白质交界处发生撕裂性损伤,导致患者脑部深层区域神经轴索出现肿胀及断裂损伤,继而引发患者丧失意识,其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预后性差[1]。临床表现以撕裂及轴索并行小血管破裂、脑内轴索水肿、脑肿胀等,因此采用有效的诊断方式在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尽早投入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CT诊断及MRI诊断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临床诊断效果,报道如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2018-01-22

  •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钟向球(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脑外科,广西 贺州 542600)R543.7B1004-2814(2017)12-1383-02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恢复良好率观察组76%、对照组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觉醒天数观察组(17.58±9.36)天,对照组(25.86±9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2018-01-03

  • 磁共振敏感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敏感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朱利威目的 研究和探讨磁共振敏感成像(SW I)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14-11—2016-11收治的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DW I及SW I扫描检查,对比和分析检查出的病灶情况。结果 MR I检出病灶81个,DW I检出病灶88个,SW I检出病灶112个。结论 联合DW I序列和SW I监测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0期2017-11-03

  •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孙文勇(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目的 评定CT技术、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入住本院检查、已确诊的35例患者,选择CT技术、MRI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对两种技术应用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入选病例中,CT技术确诊病例21例,检出率60.00%;MRI技术确诊病例34例,检出率97.14%(P<0.05);且两种技术检出病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2017-10-17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李培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李培建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标准常见颅脑损伤机制有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挤压损伤、挥鞭样损伤、胸部挤压伤、冲击伤、对冲伤及旋转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lasgow coma scale,GCS)是神经外科常用的评估患者昏迷程度的方法。GCS评分是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Teasdale和Jennett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将颅脑损伤分为3个等级:轻型,GCS评分13~15分,意识障碍<30 min;中型:GCS评分9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4期2017-09-01

  •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林成权(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边 133000)目的 治疗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时使用CT诊断和使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的探讨与分析。方法 将临床6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并对两组进行CT扫描进行诊断和使用MRI进行扫描诊断。查看两组扫描图像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中使用CT进行扫描的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扫描图像的无重叠阴影面积少于使用MRI进行扫描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2017-08-17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效果研究
    检查医学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效果研究涂瑞芳(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1 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CT、MRI检查,回顾其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并对检出阳性例次、病灶检出数目以及病灶位置、状态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1 例患者经CT、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60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8期2017-08-16

  •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黄金高 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400)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的80例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确诊率。结果:应用MRI技术的确诊准确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MRI技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1期2017-08-10

  • MRS对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意义
    S对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意义苏瑞芳(辉县市人民医院CT室,河南 辉县 453600)目的 探讨磁共振技术(MRS)对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病情分为DAI组影像(弥漫性轴索损伤)和非典型DAI组,各组30例。选取1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各项指标。结果 DAI组与对照组,非典型DAI组与对照组两两相比,在压部、基底节部位和胼胝体膝部,NAA/Cr明显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2017-06-23

  •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MBP及β-AP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8112)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MBP及β-AP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尹勇,余少雄,彭胜林(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 518112)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作为血清学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8分的40例DAI患者,依疾病分型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另选10例健

    海南医学 2017年4期2017-03-21

  • 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赵建营,张新军,张学军(山东省济阳县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目的分析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分析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格拉斯预后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格拉斯预后评分为122分,对照组患者为105分,试验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2017-03-07

  • 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效果分析张新军,赵建营,张学军(山东省济阳县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目的对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度弥漫性轴索伤患者50例,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之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死亡率6(24.0%),生存率19(76.0%),预后良好15(60.0%),对照组死亡率12(48.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2017-03-07

  • CT和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裴松霞 赵玲玲 贾 永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郑州 450053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行CT和MRI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07—2016-02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灶数量、检测阳性率。结果 4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经CT扫描,共检出阳性患者28例(59.57%),病灶40个;经MRI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2期2017-02-22

  • 辛伐他汀对大鼠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
    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史立信1,胡福广2,徐兆冰3,吴景春1,张文超1,王传海1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加速-减速装置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分为安慰剂组与辛伐他汀组,口服生理盐水与辛伐他汀14 d,另选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以经修改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mNSS)来测定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淀粉样-β阳性前体蛋白(APP)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测定轴索损伤程度,以Bielshow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3期2017-01-18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轴索损伤患者动态监测研究
    成像(DTI)对轴索损伤患者动态监测研究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榆林 719000)李华纪文军 陈轶郭宝琴朱志敏梁文娇陈苗摘要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轴索损伤后患者治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88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检查,测量同一患者相同受损区在1周内、4~6周、3个月以后的FA值,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DWI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6-07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
    王雅君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王雅君目的探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方法6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6例患者在受伤后的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其中15例患者良好,比例为22.73%;11例患者中残,比例为16.67%;14例患者重残,比例为21.21%;8例患者植物生存,比例为12.12%;18例患者死亡,比例为27.27%。结论通过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具有较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期2016-01-29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影像特点分析
    400)脑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影像特点分析路爱秋,马二奎,田星宇(房山区第一医院影像科,北京102400)目的分析CT和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该院确诊的36例脑DAI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点。结果36例患者均分别使用CT和MRI诊断,主要表现为颅内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点状病变,以大脑皮髓质交界处最多,其他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MRI发现病灶数量较CT多。结论CT和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3期2015-07-05

  • CT、MRI技术应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术应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研究葛仪龙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的诊断过程中, 对比评价MRI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评价MRI与CT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影像学检查后, 在52例患者中, 采用MRI的检查共确诊47例, 确诊率高达90.38%, 明显优于CT检查(53.85%, 28/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出的病灶数较CT检查结果显著增多。CT检查的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7期2015-05-08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5036)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发生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胼胝体和大脑与小脑之间的脑干上端[1];其基本病理表现为神经轴索弥漫性损伤、胼胝体及上脑干背侧局灶性损伤,即DAI三联征[2]。DAI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点是伤后原发性昏迷,表现为去大脑强直或去皮层强直,意识恢复较慢[3~5]。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DAI占20%,颅脑死亡患者中DAI占29% ~43%[2]。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手

    山东医药 2015年28期2015-04-04

  • 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311)李 洲 李建军 邢增宝王 飞 陈 峰 陈旺生 李长清目的研究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5期2015-04-01

  • 针灸结合临床康复综合性治疗弥漫性脑轴索损伤60例
    合性治疗弥漫性脑轴索损伤60例杨 洁 蔡文栋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廊坊 065000)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临床康复综合性治疗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20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其中1个疗程为7d,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1.6%(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

    陕西中医 2015年7期2015-03-22

  • α硫辛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
    过程中往往还合并轴索损伤,且轴索损伤程度与MS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因此,研究 MS轴索损伤机制及其相关轴索损伤保护作用正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α硫辛酸作为强抗氧化剂,可有效抑制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周围神经的保护功能已得到公认[4-5]。但α硫辛酸对MS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尚未明确。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可有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8期2015-03-15

  •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及意义赵永林,宋锦宁,马旭东,张斌飞,张明,李丹东,庞宏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 710061)目的 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后小G蛋白rab10在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DAI后rab10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随机分为1 d、3 d、7 d组及对照组。采用Gless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1期2015-02-23

  • 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 轴突再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 轴突再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黄廷钦,宋锦宁,李 宇,胡明军,赵雅慧,刘晓斌,郭小叶,郑锋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 710061)目的 研究FK506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轴突再生相关蛋白神经丝蛋白200(NF200)、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凋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9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1期2015-02-23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0014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脑损伤,通常是颅脑受到撞击后,脑灰质和白质所受的惯性加速度不同,形成剪切力造成的[1]。DAI常引起轴索水肿、撕裂以及轴索并行小血管破裂,临床上轻者出现脑震荡,重者出现严重昏迷,常伴后遗症,病死率高。研究表明,轴索损伤的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轴索损伤的情况可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致残、致死率。常规CT检查难以发现DAI病变,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DAI病灶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9期2014-12-16

  • 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96例脑弥漫性轴索患者的疗效观察
    100)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在特殊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DIA 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可导致颅脑损伤病人死亡、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42%~62%[2]。其基本病变为DAI 三联征,包括神经轴索的弥漫性损伤,胼胝体及上脑干背侧局灶性损伤[3]。其中,临床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综合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保持水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11-25

  • 大鼠DAI特殊染色观察及NF-κB的表达*
    了分析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病理学变化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了NF-κB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构建了大鼠DAI动物模型.运用Glees-Marsland染色法和Weil氏染色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病理学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1 h即可观察到部分轴索肿胀、断裂,髓鞘水肿、分层等现象,24 h可见典型轴索收缩球形成,髓鞘崩解呈筛网状改变,72 h轴索断裂数量、范围及髓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9-06

  • EAE大鼠不同时间β-淀粉样前体蛋白与Nogo蛋白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05)。结论 轴索损伤可能在EAE早期即已出现,并呈动态变化。β-APP与NgR表达在EAE的病理进展过程中呈负相关。β-淀粉样前体蛋白;Nogo蛋白受体;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轴突生长抑制轴索损害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最早期及进展严重的表现,是MS永久残疾的重要病理因素[1]。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积聚在MS患者脱髓鞘斑形成的早期即可出现,被认为是轴索损害的一个特征性标志。轴索生长抑制因子受体Nogo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4年5期2014-05-08

  •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IDP);(2)轴索型,即以轴索损害为主的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1]。这两种GBS 亚型的发病率不仅存在地理分布差异,而且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预后,因此识别这些亚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本研究比较脱髓鞘型和轴索型GBS 临床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临床鉴别这两种GBS 电生理亚型寻求特异性的指标。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2 年1 月~2011 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7 例GBS 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GBS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4期2014-03-11

  • 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
    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分析邝业兴 谢志强 李炳森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江门 529300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的时间选择做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用局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DAI患者140例,随机平均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的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治疗结果并判定疗效。结果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率(60%)明显

    中外医疗 2014年22期2014-02-23

  • 环孢霉素A在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53000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指头部受到外伤作用后,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引起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而产生的一种弥漫分布于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脑实质损伤[1]。DAI是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类型,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国内外已有动物实验表明环孢霉素A能有效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该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采用环孢霉素A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98例患者的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2013-08-20

  • 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价值
    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价值王 军(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医院放射科,四川 广安 638001)目的 探讨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别使用CT和MRI对患者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分别用CT和MRI检查,发现CT检查共发现141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所占比例为7.1%,非出血性病灶所占比例为6.4%,MRI检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9期2013-07-02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5000)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徐 锐(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 钦州 535000)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其发生机制已基本明确。目前,医学界对DAI的研究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能够从亚细胞及分子层次出发对其展开研究,这使得我们对于DAI的病理生理过程越发的了解与认识,同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与发展,DAI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干预病变进展的治疗措施对降低DAI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7期2013-01-24

  •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大鼠锥体束损伤
    P)单位面积阳性轴索数和阳性染色轴索面积百分比、神经丝(neurofilament,NF)68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改变规律。 结果 实验组锥体束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A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和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呈持续性下降,伤后72h达到最低值(P<0.05),此与β-APP及NF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指标变化趋势相对应。相关分析证实AD、FA

    法医学杂志 2012年4期2012-11-18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3400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在脑组织内产生剪切力,导致神经轴索受损,甚至断裂,毛细血管撕裂等损伤特征,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目前,DAI被认为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生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诊断和治疗困难。如何有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减低其致死及致残率,是颅脑损伤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7-01-20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4期2012-01-23

  • 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病理学的研究
    7)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病理学的研究陈仁辉(福建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福建福州 350007)目的: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轴索病理学改变及c-Fos蛋白的变化,为DAI的早期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1方法:参照Marmarou的打击负荷伤模型,建立大鼠DAI动物模型1运用神经纤维特殊染色法观察轴索的病理学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的变化1结果:嗜银染色于打击后1 h即可观察到部分神经纤维不规则增粗、肿胀、少数断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9-25

  • 5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15001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nal illjury,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1]。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 ~ 42%,死亡率高达39.3%,致残率达25.0%,临床治疗尚无明确有效药物和措施,多数患者预后不佳。笔者所在科室2004年1月~2010年月6月收治56例DAI患者,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7岁,致伤原因多为车祸及坠落。临床表现:①意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7期2011-08-15

  • 轴索损伤在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细胞增生和继发的轴索损伤。近年研究认为在MS患者及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动物模型发病早期即有轴索损伤,与炎性破坏有关[1],并发现异常磷酸化tau蛋白与慢性缓解复发EAE和继发进展MS中神经元和轴索缺失相关,导致组织变性,使疾病向慢性阶段进展[2]。我们拟建立EAE大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发病早期轴索损伤的标记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12期2011-07-31

  •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疗①
    003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Axonal Iniury,DAI)是指头部受到外伤作用后,主要弥漫分布于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一种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广泛性白质变性及死亡率高为其特点。下面就我院近几年对该病的诊疗及未来进展方向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52岁,平均35.5岁,发病原因均为颅脑外伤。1.2 临床表现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近1/5,是仅次于继硬膜下血肿的致死性颅脑损伤,最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1期2011-05-16

  • 弥漫性轴索损伤42例临床分析
    文刚 武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弥漫性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也是闭合性脑损伤的严重类型之一。以其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是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既往依赖病理学诊断,近年来由于CT、MIR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成为可能,充分认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现对阳谷县中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4例,女

    当代医学 2011年24期2011-04-01

  • 弥漫性轴索损伤28例诊治体会
    77300弥漫性轴索损伤28例诊治体会刘培东 宋厚侠 贾继强 李贵侠 褚衍胜 王绪超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枣庄 277300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2006-01~2010-01收治的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16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6例,轻残2例,恢复良好2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其致残率、植物生存发生率及病死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7期2011-02-11

  •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现状
    0050)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现状邓 磊(天津市天和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050)弥温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定的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于1982年由Adams等[1]正式命名。典型的DAI易发生在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区、上部脑干及基底节等部位[2]。其主要特征为轴索肿胀和轴索回缩球形成,伴脑实质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肿胀、变形,血管周围间隙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交通意外致弥散性轴索损伤 46例的诊断治疗
    1月共收治弥散性轴索损伤 46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 3.24%,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9.5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交通事故伤,其中男 32例,女14例,年龄 11~69岁(平均 40.38岁)。入院时全部处于昏迷状态,GCS计分 3~5分 9例,6~10分 37例。1.2 体征 入院时双侧瞳孔散大者 6例,单侧瞳孔散大者13例。一侧肢体偏瘫者 11例,四肢肌张力增高者 26例,单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者 15例,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者 23例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2010-08-15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40例
    21)脑部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特殊外力作用下,发生以神经轴索断裂、肿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损伤,是颅脑损伤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6.7±12.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高空坠落伤5例,重物打击伤2例。所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0期2010-08-03

  • 弥漫性神经轴索损伤 60例诊治体会
    0140)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类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诊断与治疗较困难,病情危重,患者持续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病死率极高。2005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 60例 DAI患者,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女 28例,年龄 15~65岁、平均40岁,受伤时间 1~24 h。其中车祸伤 36例,坠落伤 6例,打伤 18例。入院时 GCS评分 3~8分 32例,9~12分 20例,13~15分 8例,均不同程度昏迷,昏迷时间

    山东医药 2010年25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