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幸福可期

2018-12-11 11:34张敏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家校师生微信

张敏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快乐;喜欢自己做的事,就幸福。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着,这无疑就是最幸福的。

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我”四处寻找那一撇,“那一撇”代表什么呢?商人说是金钱,政客说是权力,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工人说是工资,学生说是分数……“生活”告诉“我”那一撇是——幸福!

人生不过三万天,没有它什么都是浮云!而曾经的我,丢失了“那一撇”!

南辕北辙 丢失幸福

曾经的我,总喜欢以一种“霸气侧漏”的气势来掌控学生,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我带的班秩序井然、成绩靠前,家长对我心服口服,领导自然称赞有加。我也沉醉在这种毫不妥协的管理模式中感觉良好,没想在从教二十年的拐点,却遭遇了滑铁卢——

2015年秋留任九年级,面对又一届重组新班,我胸有成竹暗自轻狂:这场战役,要赢得更漂亮!没多想直接复制往年的治班理念,等不及学生从暑假回过神,就把班级氛围调控成了中考备战的节奏。以为是给了孩子们一个“下马威”,不料被他们先打了一“闷棍”。

那年的教师节正逢中秋节假,下午时分将同事们戏称的“八大金刚”逐一警告谈话后,骑车时发现新换的电动车竟然没气了,吃力的推车出校门找修车铺。一路还在抱怨车的质量问题,可修车师傅检查后肯定地说,车胎是被人放气。我哭笑不得:怎么有这种事?真是第一次遇到!

权当是孩子们“自作聪明”的恶作剧吧,我不想深究,一心期待第一次月考,想看看这批孩子的实际成绩到底怎么样。不想小试牛刀的初战全军溃败,这可真是从教二十年的第一次遇到!

不服输的我加大严管力度,盲目自信我们班的孩子绝不是最差。可接下来的期中考试再次惨败,唯一安慰的是自己的科目名列前茅。可我是班主任啊,接连两记“闷棍”一下就把“我”头上“那一撇”打飞了,全身虚脱发起了高烧,感觉糟糕透顶!

正当我沮丧之时,又发生一件让人更受伤的事:我的办公室与本班教室相邻,钥匙孔居然被502给黏住了。一大早兴冲冲地上班,却生生吃了个闭门羹。看着一教室或读书或私语或吵闹或发呆的学生,我怒火中烧,也悲从中来,泪水夺眶而出,这“后妈”当得真憋屈……接连几次的战绩挫败,我黔驴技穷身心憔悴,哪里寻得到幸福的踪迹!

改变自我 找寻幸福

生活还要继续。强打起精神召开家长会,家长热切的支持给了我莫大的动力。我很快“站”了起来,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班級的整体成绩还是提不上去?学生频频恶作剧是不是在提醒我,一味强逼,是他们最反感的事?茫然无措的我选择了从书籍、网络中找寻答案。

当我流连书本,沉溺在名师大家的教育理念中时,才发现自己的思想是多么陈旧浅薄:单纯追求分数的教育根本就是短视功利的行为;好成绩不是硬逼出来的,而应“以生为本”,点燃他们的小宇宙;真正的教育是示范、是影响、是唤醒,首先教师本人必须是一个热气腾腾、热爱生活、爱岗敬业的人。

当我不再“汲汲于分数,戚戚于名次”时,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自我的反思和调整之上,将所思所悟运用于班级管理和教学之中。学习名师做法,联手家长齐抓共管;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加强与科任教师高效沟通,实行包保责任制;邀请上届优秀学子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实施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并坚持改变自我以写促思,以思助教。当我将思考与实践疏理成文相继发表在各大核心刊物上时,九(5)班的班级风貌和月考成绩也节节攀升。这届原本让人“心灰意冷”的“熊孩子”在中考时华美逆袭叫人惊喜连连:不仅破天荒一名学生考上孝感高中,而且过县一中线达19人,过一中实验班的八人。这一年的中考,创下了我带毕业班的又一次巅峰记录。??

一扫曾经的倦怠和彷徨,工作越干越有劲:今年元月,作为“全国知名班主任”,我的个人先进事迹通讯稿《光阴即使漂染青丝,灵魂依旧没有白发》在《德育报》专版推介。还荣获了湖北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健康课堂”教科研“先进个人”“湖北省第二届十佳新锐班主任”,首届“孝感教坛英才”等荣誉称号。

郑立平老师曾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快乐;喜欢自己做的事,就幸福。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着,这无疑就是最幸福的。在追求职业幸福的路上,我刚刚起航已闻花香,远方胜景令我无限神往!?

创新教育 浸润幸福

近年来,大量的读写反思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付诸行动。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特征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创建具有人文特色的班级文化,给学生思想的引领,文化的熏陶,达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家校携手,黄金搭档。只有与时俱进开创新教育,方能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创意课堂序列化。针对本班学情,开发创意迭出的班本课程:微信播报我主持、课前三分自由秀、我来过把老师瘾、早读午练暮自省、好书推荐爱阅读、周末周记五个一、班级博客我更新等,充分“挑逗”学生求知欲。

通过广泛征集、班干定夺、责任到人的部署,成立各类“主题策划组”,进一步落实“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改理念,使创意课堂序列化。这些活动收益的不仅是学生渐涨的卷面分,更是对其核心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让师生寓教于乐“做中学”,实践摸索“学中做”,既锻炼了能力,又收获了欢乐,并由此对学习和生活生发出热爱和感恩之心,一举多得!

搭建平台多元化。创建《梦之翼》班级博客,打造学生的精神家园、知识超市、学习乐园,开辟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将学生的精彩佳作在班级博客留存展示,各小组争着写稿,抢着发表,我写你评他点赞,不亦乐乎!如今,上传的师生原创作品近800篇,两年多的时间,点击量已达到50000多次!

顺应时代发展,创建“梦泽实中”微信公众号,师生原创同台推送成常态,佳作同刊发表不是传说。那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开创愉悦感,让孩子们彻底的爱上写作,爱上学习!如此教学相长,师生彼此成全的境界,是不是最幸福的教育生活?!

课堂外延时尚化。微时代背景下,朋友圈是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交流工具,充分利用这一便捷的沟通平台,开辟家校携手育人的外延“新课堂”——班级微信群,建构家校合育新模式,实现“微”创新。

指导学生模仿新闻联播的形式,轮流在微信群进行每晚8点的文字和语音两种方式播报,向家长汇报当天的班级要闻和作业公告,既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校的学习动态,又通过这种途径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便利的沟通方式,不仅把学生的课堂时空延伸到课外,也将家长请进了我们的时尚课堂。微信互通平台不仅是家校携手育人的“新渠道”,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新课堂”。

利用班主任的职务便利搭建家长互育平台,让家长引领家长,铺设起沟通互动的桥梁。家长群是一个强大而丰富的资源库,组织家长每月定期开展“家长互育”在线分享,在互动分享中更全面了解、认识孩子,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子经验,互相解释疑惑,交流教子体会。

家长间的真诚携手,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教育资源,汇聚教育合力,激活了教育的巨大生产力,实现了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使孩子的关注和培养达到了和谐统一。如此高效的家校合作,完美的黄金搭档,难道不是教育幸福的模样?!

(作者单位:云梦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家校师生微信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微信
麻辣师生
微信
微信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