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教育城区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8-12-11 11:34王萍刘靖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名师智慧信息化

王萍 刘靖华

近年来,黄石市铁山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率先在全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科学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智慧教育城区,有力促进了铁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坚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城区建设

顶层设计科学,发展方向定位准确。2016年,铁山区制定并实施了《铁山区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以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教育”的新型学习模式为发展方向,按照“服务教学、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以加强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拓展应用为中心,深入推进区域化“三通两平台”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全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组织架构完善,推进过程严谨有序。铁山区成立了分管教育副区长任组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校校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教育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区政府抓统筹保障、区教育局抓组织实施、区教研室抓教学应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抓服务保障、学校抓具体落实、区教育督导室抓评估考核”的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政府投入巨大,全力保障设备升级。铁山区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已投入700 余万元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初期建设,智慧教育城区的硬件配备初具规模。步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铁山区又投入600余万元,通过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项目,全面完善和升级校园数字化设备。

以平台应用推广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2017年,铁山区全面使用教育智慧云平台以来,区属各中小学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科研方式、改变了学生学习习惯,优化了教育管理,构建了一个集“教、學、考、评、管、学习空间、家校共育”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

教师教学有了新变化。一是备课的变化。传统的备课中,教师寻找教学资源很辛苦,费时费力。在平台上备课,教师可以随意下载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自己的教学设计也会自动分享到平台上。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智能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截图提取,然后利用手机等终端把生成的这些截图直接上传到相应的章节中,成为课堂授课时的教学资源。二是授课的变化。教师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播放图文和音、视频文件,利用平台工具进行绘图、圈点、板书,还可以随机点名、计时、评价,将优秀资源现场截图或者打包发送到班级圈,留给学生回家复习巩固。云平台对教师的授课数据信息管理及时更新。三是教科研的变化。教师人人开通了学习空间,大家在空间里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心得,彼此关注活动。各校在平台上成立了若干个名师工作室,围绕名师工作室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解决了小学校教研难问题;解决了教研形式化问题,通过平台记录和反馈,压力传导后,督促各教研组、教师认真教研;解决了教师帮扶问题,通过名师参与引领,以老带少,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学生学习有了新气象。一是智能作业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做完智能作业后,能够立即知道作业对错,并可以点开自己做错的题,查看解析,如果看不懂还可以点开智能辅导,学生对错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训练。现在,早中晚都要登录云平台已经成了很多学生的习惯。经常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昨天没有布置智能作业?甚至有学生悄悄地找到老师,希望单独给他布置智能作业。智能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二是智能作业能促进学生主动交流、探究。我们从平台上看到,学生完成智能作业后,会经常去查看别的同学完成作业的情况,一旦发现其他同学的作业答案与自己的不同,就会留言询问。学生以主动交流的形式提前参与到作业反馈中,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探究热情与自信。

家校沟通有了新途径。家长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家校客户端平台,查看学校及班级动态、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每日作业及作业完成、批改等,还能在平台与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相较传统的家校沟通联系,现在的交流渠道更畅通,沟通更加翔实、便捷,密切了家校联系。

校园管理有了新模式。学校利用平台,建立了学校圈、教师圈、班级圈进行日常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提升了管理水平。学校各部门在平台上及时公布部门信息,更新动态,如学校德育处每周公布德育管理情况;教务处每周公布教师备课、授课情况,公布学生使用情况及各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数量、作业完成情况等,教科处每月通报空间交流情况,工作室开展活动情况。

教育督导有了新提升。区教育局平台监控系统和全区学校云平台互联互通,可以即时查看教师在平台上的备课、授课、学生作业等情况,也可以查看学校、班级以及教师、学生、家长平台的使用率。平台监控系统为全面促进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形成了覆盖学校、师生教与学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

以信息化应用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2017年,铁山区政府拨付专款,建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打造智慧教育城区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和信息素养的形成。

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2017年以来,全区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达2000余人次;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课活动,380余名教师参与了听课、研讨活动;举办了铁山区教育信息化论坛,邀请省内外教育信息化专家传授经验,更新了全区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各校均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测试人人过关的培训和考核,教师信息技术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能力的提升和信息素养的形成。

推进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应用。全区师生通过自建资源、交流资源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录制了300余课时视频资源在铁山智慧云平台供师生点播;区属中小学班级教室使用数字资源教学达到100%,师生使用信息化资源已形成常态。人人争优,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活动,如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展示活动为抓手,组织全区师生参加微课大赛、教育信息化展示课比赛、网络学习空间评比活动、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展示活动,屡获佳绩,进一步促进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加大教育信息化教科研力度。大力实施名师工程,2017年首次评选区级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和教育信息化标兵,各校成立以铁山名师、教育信息化标兵为首的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交流、研讨。积极申报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并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打造信息化教学团队。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随着智慧教育城区的大力推进,铁山教育一定会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黄石市铁山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名师智慧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