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8-12-11 11:34代德凯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天问儒家思想国学

代德凯

国学者,中国固有之学问也。广义的“国学”,包含了包括经、史、子、集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而狭义的“国学”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思想是既入世又出世的,既是道德的也是超道德的,它通过不离人伦日用的道德行为为途径,以塑造超道德的“圣人”(或谓之“君子”“淑女”)人格为目的。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合格的接班人,是每所学校和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如今“国学课程”遍地开花的时刻,宜昌天问学校及时提出了“国学+德育”的教育构想,课程的设计接受了冯友兰先生的观点,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德育培养,通过讲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范畴(“礼、孝、仁、义、毅、志”等)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高尚的人格与气质。

德育教育需要一个载体——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每所学校都会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系统化。习近平主席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给我们的国学德育课程的提出指明了方向。

天问校名中“天问”二字取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名篇《天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们的校训。我们提出“国学德育”课程的构想,也符合学校校名所蕴含的内涵。

天问学校自创办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国学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十一年里,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问特色的国学教育之路,为我们现在提出“国学德育”构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学德育”课题的内容设计及依据

初中阶段三年六个学期,是一个人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怎样将德育内容落到实处,让这三年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起点,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了让德育教育有落脚点,我们提出了“六字”国学德育内容,每个字设计15个课时,内容来自于国学经典中选取的名句名篇,编辑成六册教材,每学期落实一册。

七年级:礼、孝(明礼懂孝)——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习惯有待在初中阶段矫正或提升,特别是礼仪和孝心。所以,我们在七年级提出“明礼懂孝”,教育学生“礼” 行天下,“孝”贯一生。

八年级:义、仁(晓义施仁)——八年级学生,一般是初中生叛逆期出现的时期,学生讲哥们义气,拉帮结伙等现象比较普遍,所以,我们在八年级就提出“晓义施仁”,教育学生重“义”要有度,施“仁”要有方。

九年级:毅、志(弘毅励志)——九年级学生,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抉择和最困难的时期,学生的意志力和志向要着力培养,所以,我们在九年级就提出“弘毅励志”,教育学生意志坚强,志向远大。

“国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及方法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巧妙设计文化墙——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校训遍布走廊上方,走廊立柱上精选经典名句,楼梯间是学生自己总结的“一日行规”名言;合理利用宣传栏——大型活动着力宣传:每学期的主题活动有宣传展板、大小宣传橱窗里的经典语录一学期一换;用好用透教科书——目前已经编辑成册正在使用的国学德育校本课程《礼》《孝》《仁》《义》《毅》《志》。我们学校国学导师顾景荣老师编著的《中华民族骄傲的100个理由》,也已经正式出版,10月份出书。

抓好两大途径。第一个途径是课堂渗透。主阵地是国学大课——每周每年级有一堂国学大课,顾景荣老师主讲《中华民族骄傲的100个理由》;班级小课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是利用早晨的经典诵读和国学德育相衔接,二是思品課教师主讲校本课程,全体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教育引导学生;三是班团会课。班团会课由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反思提高。第二个途径是活动落实。校园讲座——每学期,邀请相关专家、名人到学校做专题引领;班级活动——每逢传统节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游学课程——在游学过程中落实德育内容,学以致用:目前有成型的线路——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山东曲阜三孔圣地、西安兵马俑、重庆渣滓洞、广东长隆、浙江绍兴、浙江杭州、三峡大坝、屈原祠等;榜样示范——每月评选“礼仪少年”“国学明星”“国学藏书家”“国学小书迷”,将国学教育与各项活动有机结合。

成绩与反思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学德育”课程基本达成了以下目标:

(一)直观、真实、具体、通俗地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原典的内容,以小见大、阅微知著,从而为学生初步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

(二)了解儒家思想基本内容,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儒家代表著作,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轨迹,了解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深厚的历史影响,了解儒家之外其他诸子百家。

(三)理解儒家思想中的基本道德范畴,理解其在现实具体生活中的运用方法,鼓励其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激励高尚道德行为,塑造高尚人格,提高学生的气质与社交能力。

(四)具有阅读浅显国学经典的能力,引导其阅读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必读,《荀子》《大学》《中庸》《诗经》选读,并推荐相关的通俗的现代著作。

(五)尊重价值多元化,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不足的是,有些道理学生在理解上还需要时间的历练,教师在教育引导上还需要更具耐心。

〔作者系天问教育集团宜昌天问学校(天问书院)执行校长〕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天问儒家思想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屈原诗·天问
儒家思想与书法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