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更贴近学生

2018-12-11 11:34陈洁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本职业学校

陈洁

2018年,湖北省進入新高考改革元年。有一门全新的课程加入高中课程体系——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这一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它不是仅靠理论教学就能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明晰发展方向的目的,而是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借助多种手段来实现。高考改革的导向是“从选拔到选择,从课堂到课程,从成绩到成长”,生涯规划教育恰是要教会学生认清自己、学会选择,进而合理规划人生。

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实施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需要从校园延伸到社会。我们需要调动一切资源来实现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目标。虽然有地方教材和课程标准,但教师也要注意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因此,当面对生活经历不同的学生时,教学过程是需要我们“再加工”的。因此,生涯规划课程的校本化会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生涯规划课程要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融合。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认识自我、了解同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将特色发展与生涯规划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更具特点,同时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说学校的社团活动等都可以纳入到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来。

确立符合学校生源特点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所以课程的内容要与生源特点相匹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各年级任务,可以将生涯规划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高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个人兴趣、特长、性格和能力;帮助学生了解高考信息和职业;教授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指导学生填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第二阶段:高二,帮助学生了解与个人兴趣、特长和性格相适应的工作和职业类型;帮助学生理解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可能的机会等;带领学生体验各种职业环境。第三阶段:高三,帮助学生制定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可以采取选修和必修相结合,也可以活动实践课程为主,理论基础课程为辅,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与必要信息,以满足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需要。

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能力。生涯规划对高中生从高中走向更高层次的高校或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影响高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文凭,具有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合理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生涯课程的校本化过程能够让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对课程有更深的思考,在探索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

生涯规划课程校本化最核心环节是课程教材的校本化。学校需要组织专业教师及专家以统一教材为基础进行校本化编写,要贯彻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生涯规划课程也需要评价,但是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价不能仅依靠分数手段,课程评价需要三方参与:学校、学生、家长。通过学生跟踪测评、家长问卷等方式来评价该课程为学生带来的收获。

生涯规划课程不单是一门课程,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念,其影响能贯穿人的一生。让生涯规划课程更贴近学生,才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校本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