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在获得感中落地

2018-12-11 11:34魏迎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园长布置创设

魏迎春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深远。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此,恩施州民族幼儿园制定了班级环境创设制度、班级环境创设评估标准,并成立检查评估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各班进行一次环境检查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班级的墙面布置;区域活动创设及材料投放;家园联系栏布置等。评估的程序是:班组长进行5分钟自评,讲解本班环境创设意图及特色;评委和幼儿交流,了解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评委根据观、听、访进行综合评分;最后按评估结果对获奖班级给予奖励。

质疑:“布置环境也定制度?”

制度一经公布,引起了很大反应,老师们抵触、牢骚、质疑、困惑和不解……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一系列情况:

“这么精致、漂亮的环境,孩子为啥不爱护?”大班张老师有些沮丧地说,“谁把墙上的画撕了?我辛辛苦苦布置的环境,孩子们一点就不爱惜。”张老师不禁质疑,这环境布置究竟是让孩子受益,还是让老师受累?

要检查环境啦!赶紧加班。环境检查前夕,幼儿园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甚至到了晚上还能看到班级透出的灯光。检查时,有老师介绍:“为了布置这个主题墙,我们花了不少心思,琢磨了3天才做出来……”也有老师感叹:“嗨!如果再推迟两天检查就好了,昨天晚上加班到8点半也没把这面墙做出来。”

花了那么多精力和物力布置的环境,舍不得换!新一轮环境创设开始了,教师又来领材料了,可他们也犯嘀咕:“贴了撕,撕了贴,花了那么多精力和物力布置的环境换得真让人心疼!”“这个学期我偷了懒,检查过后就没怎么换,结果被园长批评了几次,说我主题墙整个学期无变化,活动区材料更换不及时,不利于幼儿的学习。”

如何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出现上述问题,症结主要在于:一是教师对环境创设的认识还不够;二是教师对制度有本能的排斥,对于长期在环境创设问题上习惯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的教师来说,制度的建立意味着环境创设要求规范;制度的执行就意味着需要检查、达标、考核,本就辛苦琐碎的工作又将背负新的竞争和压力。

化解:让教师有获得感

由于角度不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总是在观念和行为之间形成对立,这是很正常却又比较棘手的事情,制度被认可与否直接影响执行效果。只有教师从内心接受这项制度,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成共识,制度才能顺利地被执行,环境育人的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开解教师的疑问,给他们成长的空间,让他们从制度中找到获得感。

制度是大家的。在全园教研会上,业务园长组织老师们交流,使教师清楚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明白此项制度的建立不是给他们压担子,鼓励教师根据制度的各项规定和执行中的困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经大家一致表决,对制度做适当的调整。比如,在奖励的问题上,教师对环境创设好的班级给予等级奖表示异议,认为一等奖、二等奖概念比较模糊,缺乏针对性。应该根据各班特色设立创意奖、特色奖、幼儿参与奖、温馨奖等,这样有利于鼓励大家在环境布置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拓展教师的创造空间。

取长补短,优化学习场。“园长摄影师”一词成了幼儿园的流行语。因为平时查班,业务园长必定一手拿本子,一手拿照相机,将各班的主题墙、活动区、走廊、楼梯……凡有特色、有创意、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的画面尽收相机之中,到了教研日,这些珍贵的素材便是最好的学习材料。除了为教师搭建班与班、年级与年级、园内与园外相互学习的平台外,幼儿园还频频派教师到省内外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有一位老师在一次参观学习后,写下这样的反思:“以前我做任何事不屑于看别人,喜欢‘闭门造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才能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通过不懈努力,教师变了。在环境创设座谈会上,教师的声音此起彼伏:

“没有制度以前,布置环境找不准方向,只知道把墙面贴漂亮了就达到要求了,殊不知区角活动的创设,班级心理环境的建立也同等重要啊!”

“辛辛苦苦布置的环境,孩子像个看客,没一天新鲜劲儿就过了。现在我让孩子跟我一起动手设计,布置出来的环境虽然没从前漂亮,孩子却宝贝得不得了,天天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指着自己的杰作说:‘这是我做的!孩子高兴,家长也欢喜……”

“以前怕孩子们到活动区去玩,因为收拾整理是个大问题。从上学期我班开始运用标志管理以来,就把我们给解放了。例如:进区标记、玩具归类标记……”

教师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获得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方向,有了获得感,这些有感而发的反思,在幼儿园里已经屡见不鲜。

探索:特色环境创设路径

制度合理,执行有力,幼儿园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过去启示未来,反思孕育创新,我们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环境创设路径。2006年,以“民族教育”为题的园本课题正式确立,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具有民族特色的育人环境也逐渐彰显出来。

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认知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環境,力求在环境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她们充分利用幼儿活动室墙面、班级走廊,将民族教育内容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富有童趣的画面装饰在墙上,形成无声的教育环境。

结合民族教育目标和内容,教师还把民族文化教育及时地贯穿到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自由,促进幼儿积极地参与环境创设。他们大力挖掘本地资源,努力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丰富区角游戏内容。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师、幼、家长三方集思广益,变废为宝,自制玩具……这些都是教师创设环境的智慧之举。

从观念的转变到对制度的认可,从执行的困惑到收获累累硕果,一切都显示,这个被教师接受的制度以其独特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健康成长的双赢效果。

(作者系恩施州民族幼儿园园长)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园长布置创设
我要当动物园园长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