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研究
——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12-12 07:01李莉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6期
关键词:建模工程造价软件

李莉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泸州 646300)

1 BIM课程体系教学目标

通过梳理BIM工作流程所涉及工程造价专业任务,总结近年来国内高校BIM人才培养经验,结合目前行业对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要求,本文认为BIM课程需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通过BIM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BIM基本概念、理论及内涵。了解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基于BIM技术的未来,行业的发展。

(2)理解跨学科团队中协同作业的复杂性,提升学生协同工作能力。通过BIM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组建BIM团队,布置团队任务,以使学生能够体验和学习成员之间配合、协作与整合的复杂关系,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3)掌握一种或多种BIM建模软件操作,譬如Revit、SketchUp、鲁班三维建模操作。三维建模是后续BIM应用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建筑与其构件如何工作和彼此关联的重要工具,三维建模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BIM应用效果,故掌握三维建模是应用型BIM人才核心内容之一。

(4)掌握BIM信息模型应用。基于3D模型的应用,需掌握图纸的可视化、设计与成本关系、工程量提取与清单编制、碰撞检查、快速获取模型信息等;基于4D模型的应用,应掌握基于BIM的工程进度、资源与成本、安全与质量、场地与设施管理等;基于5D模型的应用,应掌握进度、预算、资源与施工组织之间关系、数据调度、计价与询价、信息存档等。

2 BIM技术用于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1 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学生喜欢三维建模软件,形象直观,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代替繁重的手算工作,在算量软件中直接计算输出结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过于依赖软件而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和掌握手算需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只知道软件导出了计算结果,却并不完全清楚自己计算出来的成果究竟是什么,识图的基础依然薄弱对算量规则的把握并不准确,仍然是BIM软件算量计价过程中的软肋另外,学生使用软件提交作业,复制重命名非常方便,对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而言,直接复制其他同学的成果这一恶劣现象不能避免,这为课堂的管理和成绩的评定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2)迷茫,怀疑BIM的发展方向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建模各专业模型之间的碰撞检查和编制进度计划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更多地体会到用模的乐趣,反而对于建模工作不能踏实去做,觉得软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命令就有些沾沾自喜,浅尝辄止软件操作用来干什么,当然就是软件的基本操作创建模型这自然也就带来了学生们的怀疑:难道神通广大的BIM就只是建模和碰撞检查。

2.2 应用型专科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应由专业能力和BIM能力两部分组成,即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BIM能力培养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穿插,逐步融合,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已经开始BIM课程,但该课程的设置只有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学科,BIM技术的运用仍然存在理论和时间两张皮的情况,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设置可以采用新开设课程、植入式两者相结合等方式,兼顾理论与实践,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3年专科教育,循序渐进,整个BIM教学过程是一个螺旋形的上升运动,以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目前BIM教育仅限于涉bim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将具体的学科和BIM相结合,没有将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所需的BIM能力串联起来,使得学生就业时能快速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能使用BIM工具快速完成工作任务。

2.2.1 建立“一模多用”,贯穿工程造价全过程

若在每门课程讲授时学生均新建一个BIM模型,则会大大挤占BIM专业应用的时间。为此,采用一模多用的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建模的问题,即在“”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布置一题建模的期末作业,作业内容包括建筑规模中等的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建模、Naviswork存档,为后续课程的BIM应用提供原始模型。通过一模多用的方式,减少了学生反复建模所占用的时间,深化了BIM应用知识,增强了学生应用模型的能力,串联起了全过程造价控制的BIM应用主线,为培养具有工程造价背景的BIM专业应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2.2 在现有课程中植入BIM内容

在现有课程中植入BIM内容,即在已有专业课程的所有部分都涉及BIM。这种方法注重BIM技术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BIM软件并不是某一特定软件,而是一系列软件的统称,它包括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分析、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安装算量与清单计价、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工具和建筑工程VR仿真系统等8个方面。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将BIM技术引入到专业课程中,如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和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BIM技术中的结构设计和VR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在土木工程施工工程计量与计价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增加部分BIM实验室授课内容。

2.2.3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总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提高在BIM环境下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作业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竞争力。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涉及BIM实践课程共10门,采用在原课程设计或实验课程中嵌入BIM实践内容方式进行实训,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4 成立BIM设计综合工作室

跨学科之间协作是BIM团队协同作业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BIM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成立BIM综合设计工作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跨学科的协同作业问题,BIM工作室应配备各学科(建筑、结构、造价)的指导老师,且在导师指导下组建跨学科BIM团队,成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低年级学生为辅。团队通过以大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竞赛等任务为载体,利用BIM知识和其他工具,定期举行任务进度汇报会,实现跨学科的协同作业。团队任务成果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行业专家、指导老师、同伴等依据相应的评判标准进行评分,作为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成绩。

表1

2.2.5 校企合作

高校BIM实践教学除上述措施外,校企合作是满足实践教学,实现BIM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既能获得企业资金、技术与教育培训方面的支持,还能克服BIM人才培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对教师而言,校企合作能使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实际工程,以此提高自己对BIM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深入领会如何将BIM融入目前课程当中,把握BIM在造价专业的教学方向和目标定位。对学生而言,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弥补了校内实践教学不足,获得了真题真做的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了BIM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BIM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相互渗透。

猜你喜欢
建模工程造价软件
禅宗软件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软件对对碰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工程造价之旅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