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营商环境

2018-12-13 08:00马正其
紫光阁 2018年12期
关键词:涉企放管服营商

马正其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重申了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一贯立场,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有力推动者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民营经济起步发展40周年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建制40周年。民营经济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逐步恢复发展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作为民营经济的服务者和监管者,40年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与改革开放同行,伴民营经济发展,始终不渝地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个时期关于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政策,始终如一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从改革之初履行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职能、参与培育建设城乡集贸市场,到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并见证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奇迹与辉煌成就。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仅有14万人,没有私营企业。1980年,温州市工商局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1989年,私营企业允许登记之后,总量不过9.05万户。2018年3月16日,北京一家私营企业领照,成为我国第1亿户注册市场主体。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已达7137.2万户、私营企业3067.4万户,分别增长了509倍和338倍,两者合计超过市场主体总量的95%,提供了3.6亿个就业岗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4年以来,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积极助推“双创”,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环境极大改善。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围绕创业营商的难点痛点,先后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全程电子化以及“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加快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这些改革举措使我国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力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新设私营企业由改革前的日均0.64万户提高到2018年的1.71万户。全国实有个体、私营经济主体从商事制度改革前的5755万户发展到1.02亿户。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46位,较2013年上升50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第28位,较去年跃升65位,五年累計上升130位。

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市场监管的普遍方式。公示系统社会影响持续扩大,累计访问量达488.7亿人次,2018年日均访问量达5356万人次。与此同时,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竞争执法和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通过一系列努力,公平竞争审查、反垄断执法、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网络和广告市场监管、市场安全和质量监管全面推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和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日益显现,民营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优化政务服务,打造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2015年以来,根据国务院部署,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全国性的小微企业数据和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名录,集中公示各类扶持政策及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信息,推进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建设。截至11月底,名录集中公示中央和地方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9312件,提供申请扶持导航2823项,为推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参与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协同落实综合性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进得来、活得好。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清理非法定检查和罚款。部署开展全国涉企收费专项检查,重点围绕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落实、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企业物流和融资相关收费开展检查,依法查处各类涉企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费负担逐步减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营商环境的显著改善为新时期民营经济的高质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支持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准入不准营”难题依然突出,在公平竞争、促进转型等方面仍有差距。要按照中央精神,坚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站式”服务助群众办理证照无忧。 10月18日,青岛市即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济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指导个体工商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办理营业执照。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减证照、压许可”,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便利民营企业投资创业。一是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通过“照后减证”,减少各种“玻璃门”“旋转门”,让企业既能进得了市场的“大门”,也能入得了行业“小门”。二是对标国际先进,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分阶段、分地域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年底前实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个工作日,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三是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再取消14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四是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审评审批改革。推进临床试验改革,实施优先审评审批,加快推进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品上市。五是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2018年年底前实现向全社会公开商标数据库,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

强化竞争政策实施和规范统一监管规则的建立,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强化竞争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健全竞争政策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坚持竞争中立原则,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依法制止和纠正各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二是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方式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实现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公平公正监管各类市场主体。三是强化反垄断执法,开展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滥收费用、强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优化政务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为民营企业创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以涉企收费为重点,深入整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二是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整治“红顶中介”,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取消后由中介机构和部门下属单位变相审批及违规收费、

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三是继续深化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以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名录为抓手,聚合政策红利,促进扶持措施落地,拓展名录平台功能促进银商互动,支持金融创新,助力解决融资难题。四是积极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在“网络通”基础上,尽快实现“数据通”“业务通”,以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作者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涉企放管服营商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加强涉企收费长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青海省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实施意见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一批涉企收费项目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湖北赤壁:全面降费 落实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