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国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2018-12-14 06:21彭燕宏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国企

彭燕宏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3—284—01

摘要 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企人员变动越发频繁,要求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本文对当前国企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时期如何加强国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国企 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人事档案属于人事管理的一部分,是对人才信息的一种完整记录,包括了个人履历、业绩奖惩等内容,可靠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选拔、干部任用、退休审核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时期,国企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步伐,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

一、国企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部分国企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管理中依然沿用傳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或者半手工管理模式,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偏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如果错误档案信息不能被及时矫正,则可能会对正常的人事调动造成影响。虽然通过人工修改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影响正常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如此,手工整理的方式工作量巨大,内容琐碎,容易增加工作失误的几率,对国企的人员调动和退休审核等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是硬件设施不齐全,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也限制了人事档案工作规划的效果,影响了企业岗位变化及人事升迁;二是人员能力问题,一直以来,国企人事档案人员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采用的都是手工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无法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需求。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导致管理人员自身能力有所欠缺,不足以适应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实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国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

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为国企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持,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情况下,其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得人事档案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一)及时更新认识

国企应该立足新时期自身的发展环境,高度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针对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例如,对当前国企普遍存在的信息系统硬件基础不足的问题,应该拨专款购置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保障。

(二)推动资源共享

现阶段,应该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向着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依托,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配合网络实现对于人事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技术人员应该加快构建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统一档案信息软件和信息格式,在减少信息输入难度的同时,缩短切换时间,推动人事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为国企人才任用以及退休审核等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支撑。

(三)加快人员培训

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其能够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恪守职业道德,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了防止意外因素导致的档案信息丢失等问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好数据信息安全防护,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备份,确保在出现意外事故时,人事档案资料不会丢失。

(四)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国企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同样重要,相关部门应该将人事档案管理的国家标准与国企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规范性,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严谨,尽可能减少其中的漏洞;二是效益性,应该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确保规章制度合理,能够逐步推动信息化管理;三是安全性,可以通过权限控制、访问控制以及信息加密等措施,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国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需求,需要切实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其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国企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猜你喜欢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国企
运动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