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全面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2018-12-15 21:36王保贵
国防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兵动员国防

王保贵

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是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只有紧盯信息化战争发展演变,大力加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才能有效提升国防动员建设质量效益,增强平时动员准备、战时动员保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充分认清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意义

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军事需求的本质特征,深入分析其对国防动员活动的作用机理和现实表现,充分认清需求引领推动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军事需求的前瞻性引领着国防动员建设的基本方向。军事需求源于国家军事战略需要,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发展,是从长远和全局谋划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产物,体现着较强的前瞻性特点,引领着国防建设的基本方向。国防动员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国防动员必须以军事需求为牵引,瞄准可能的战争威胁,通过研究预测未来的作战对象、作战环境和作战模式,确定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做到打什么样的仗,就有针对性地做好什么样的国防动员准备。

二是军事需求的多样性影响着国防动员建设的规模结构。近年来发生的几场信息化局部战争越来越表现出前后方一体、军民一体的体系对抗性。这种战争形态下的军事需求,逐步向经济、社会、法制、科技、文化等体系拓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据此,国防动员建设必须满足未来战争对人力、物资、财力、技术、信息等各方面的需要,形成系统完备、快速精准、融合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

三是军事需求的动态性决定着国防动员建设的时效要求。军事需求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战争形态演进、安全环境变化、国家利益拓展、科学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增强,军事需求的内容、结构、规模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军事需求的动态特点,要求国防动员建设必须能够根据军事需求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动员准备的内容、结构、规模、布局和完成时限,实现“供”和“需”动态对接、无缝链接。

二、科学确定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措施办法

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与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持续深入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好谁提需求、提什么需求、怎么提需求、如何落实等这些基本问题。

一要明确责任主体。新体制下,军事需求成为调节“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主要抓手。体现在国防动员建设领域,就是要厘清军委国防动员部、战区和省军区系统在军事需求工作中的具体责任。在需求关系上,战区主要是着眼军事斗争准备,研究并向军委国防动员部提报国防动员需求;同时也要根据各省军区(警备区、卫戍区)反恐维稳和应急救援实际需要,协调落实应急行动兵力需求。军委国防动员部主要是结合战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动员潜力储备实际区分动员任务。省军区系统主要是在军委国防动员部的组织领导下,协调地方政府,对接落实各类动员需求,满足战区方向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同时也围绕完成担负的反恐维稳和应急救援任务,向战区提出应急行动兵力需求,支援配合做好应急处突准备。战区与省军区系统互为需求侧、供给侧,军委国防动员部是调节端。在责任落实上,战区机关由军事需求部门牵头负责,军委国防动员部由动员征集部门牵头负责,省军区系统可由各级战备建设部门牵头负责。

二要规范程序标准。一方面,要规范需求提报落实程序。可将军事需求从提出到落实的过程区分为5个阶段:研究提报阶段,由需求单位结合方案计划和遂行任务实际研究提出原始需求;汇总审核阶段,由各军级单位对收集的原始需求按领域分类别进行汇总整合,邀请相关院校专家和专业评估机构介入,对军事需求的合理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评定;协调对接阶段,“供”“需”双方围绕军事需求落实,在内容、标准、要求等方面协调达成一致;规划落实阶段,“供给侧”结合经济社会建设实际,积极调动资源,统筹规划抓好需求落实;检查评估阶段,结合训练演习和遂行任务实际,由“供”“需”双方组成联合评估小组,对需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调研,督导解决存在问题,形成军事需求调整反馈的闭合回路。另一方面,要规范需求提报落实标准。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规范名称类别标准,区分行业系统编制军事需求名称目录,并逐一对军事需求名称进行标准化定义;二是规范数量质量标准,通过规范指标体系和计量标准,统一描述规模、数量、能力(性能)等具体要求;三是规范效益标准,定义军事需求向军事实力转化过程中的消耗、产出等概念,提出军事需求提报落实的成本、投入、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要求;四是规范时间标准,对需求提报的进度、周期、时限进行统一表述;五是规范影响性标准,采取统一标准定量描述需求实现过程中对各行业系统产生的影响。

三要健全制度机制。一方面,健全需求定期提报制度。结合国情实际,可将需求提报分为3类:一是规划需求,以5年为一个周期,结合国家经济建设五年规划,在本轮规划的第4个年度展开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军事需求提报,确保军事需求能够自上而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年度需求,以每年为一个周期,在规划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新年度作战、训练和遂行任务需要,于当年12月31日前提出下一年度军事需求调整计划,结合年度工作筹划进行研究论证;三是临时需求,针对突发情况临时提出军事需求,由“供”“需”双方研究对接后,报上级单位批准。另一方面,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在战区框架下建立军事需求落实督察小组,成员由战区军事需求部门、军兵种部队、省军区系统和地方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定期对需求对接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根据评估督察结果,分析需求落实情况对军事行动的影响程度,研究建立奖惩机制,及时奖优罚劣,推动工作落实。

四要注重过程调控。着眼最大限度发挥军事需求对国防动员建设的牵引调控作用,突出抓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一是要严把提报审核。坚持任务牵引,依据战备方案和相关保障计划,结合遂行任务的实际需要,科学测算军事需求,既要避免因需求“短缺”削弱军事效能,又要防止因需求“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要强化军地对接。国防动员军事需求能否及时有效、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军地双方负有共同责任。要着力强化军地齐抓共管的意识,把落实军事需求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在决策层实现对接;以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为抓手,把落实军事需求纳入具体建设项目,在执行层实现对接;积极协调出台配套政策,把落实军事需求纳入政绩考查评估范围,在监督层实现对接。三是要突出实践检验。结合联合作战演习、国防动员演练、部队跨区机动、非战争军事行动等重大活动,分项目、分阶段组织军事需求的进一步论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精准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军事需求的客观性、准确性。

三、注重把握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关键环节

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就是要在平时工作中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强化强军指向、确立实战标准、突出重点领域、革新方法手段,在把握关键环节、突破瓶颈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一要发挥军事需求的引领作用,加强国防动员建设顶层设计。军事需求的提报和落实涉及军地两大系统,涵盖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工业等多个部门领域。坚持需求牵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顶层设计,就是要自上而下加大“统”的力度。在国家层面,要统筹好需求与规划,将“军事需求”纳入五年规划统一安排部署,确保自上而下得到贯彻执行。在战区层面,要统筹好需求与供给,围绕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一方面履行“战”的职能谋划战略方向军事力量建设,发挥好需求侧作用,另一方面落实“稳”的要求确保战区安全稳定,发挥好供给侧作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军区(警备区、卫戍区)层面,要统筹好军用与民用,结合辖区实际将军事需求落实融入经济社会建设,避免“两头热”“重复建”造成的资源浪费,也避免“两头冷”“没人管”影响国防动员工作落实。

二要发挥军事需求的调控作用,优化国防动员潜力建设。新体制下,必须发挥军事需求的调控作用,积极作为、主动求变,增强潜力建设工作的针对性。要突出重点领域潜力建设。着眼保障作战需要,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加强具有直接参战和保障功能的兵员、物资、通用装备、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关键领域潜力建设。要突出各个领域协调发展。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军事需求种类繁多、相互关联,潜力建设既要注意兼顾各类动员内容的需要,也要掌握好各项动员内容的比例,实现各种资源的配套补充、协调发展。要突出信息技术力量配备。充分发挥地方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企业技术、人才优势,拓宽军民两用高技术人才的编组范围,加大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器材、设备、设施生产储备力度,更好地满足未来战争需要。

三要发挥军事需求的杠杆作用,撬动国防动员方式转型。军事需求的调整变化影响潜力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动员方式的深刻变革。要积极适应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先进信息系统,按照单区域集中动员、多区域抽组动员、跨区域连片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分解动员任务,逐步提升动员信息化水平。要改变重规模数量、轻质量效能的“全面建设、全面准备”的动员方式,以动员资源能够满足现代战争的客观需求为尺度,以动员速度能够提供随时随地的适时保障为标准,突出动员重点、优化动员流程、控制动员范围,逐步提升动员精确化水平,推动国防动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四要发挥军事需求的驱动作用,加强民兵队伍建设。民兵队伍是国防动员系统一支重要力量,必须着眼国防动员系统担负的使命任务,以军事需求强力驱动民兵队伍建设。要按照任务常态、队伍专业、管理规范的要求,优化省、市、县三级民兵结构种类和数量布局,将民兵队伍编建由产能落后、发展受阻的企业逐步转向航空航天、网络空间,以及测绘导航、电磁频谱等优势新兴企业,强化民兵编组质量;按照“互联网+”“军网+”模式,创新民兵管理手段,实现民兵全员额全过程全要素全时段精确管理,增强民兵管理效能;突出打基础强能力、抓规范正秩序,探索以常态备勤强化训练落实的方法路子,逐步提高民兵实战化训练水平;加强民兵分队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协调军地相关部门加大对民兵应急处突、抢险救援专用装备和给养物资投入力度,合力提升民兵分队遂行任务能力。

五要发挥军事需求的主导作用,深化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军事需求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性、源头性问题,牵引着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随着军事需求的逐步拓展,军民融合也必须向更多维度、更深广度拓展。在融合领域上,要将原来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保障、人才培养、国防动员领域的融合,逐步向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边海防管理等领域延伸;在融合项目上,要由传统的“衣、食、住、行”需求品生产项目,逐步向支援作战行动的信息通信、气象水文、遥控预警等新兴项目拓展;在融合实体上,要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向国有、集体和非公经济等多元经济成分延伸,使军民融合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国防动员发展的动力引擎,在实现军事效益的同时也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民兵动员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飒爽英姿女民兵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民兵”一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