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善国防动员体系重大问题研究

2018-12-15 21:36王淑梅
国防 2018年2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战略

王淑梅

“战事未起,动员先行。”国防动员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这一重大决策为新时代国防动员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完善这一体系需要高度关注以下5个重大问题。

一、从战略高度思考国防动员问题

国防动员,是战略层次的问题,是实现战略政策的工具。基于此,把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总体规划,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防动员面临的形势任务,迫切需要把国防动员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国防动员事关打仗和应急,影响平时和战时,涉及军队和地方,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动员问题。

把国防动员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制定国防动员发展战略和国防动员规划体系。国防动员发展战略,是军事战略方针和国家安全战略在国防动员领域的具体细化,是筹划指导国防动员建设和准备的总方略。制定这一战略,需要研究2035年甚至是2050年的战略环境、战略定位、战略指导、战略目的、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等内容。国防动员规划体系,是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系统谋划。根据国家和军队“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安排,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动委”)已制定了国防动员建设“十三五”规划。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短期的实施计划,从而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国防动员发展规划体系。

二、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的调整完善,现已形成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国动委组织协调,军队和政府齐抓共管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这一体制在国防动员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新要求相比,还需要加以完善。

一是政府系统中负责组织国防动员的主管机构尚未健全。国家国动委综合办公室设在国防动员部,国防动员各专业办公室大多设在军队,实际由军方主持。二是国防动员应战体系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分离。2003年“非典”事件后,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加强,与国防动员应战体制一体化的要求渐行渐远。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首要任务是强化政府在国防动员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调整优化国动委办公机构设置,解决政府国防动员职能弱化问题。同时,按照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和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体制与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有机整合,使二者在动员的各个环节上实现一体化发展。

三、配套完善国防动员法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国防动员法规制度,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等,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等,国防动员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但是,与依法治国、依法治军和依法动员的要求相比,国防动员法规制度覆盖范围和配套程度还不够,民用资源征用补偿、国防勤务和海外军事行动等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一些法规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应按照相互衔接、体系配套的思路,抓好现有国防动员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废除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要求的法规;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国防动员骨干性法规,健全配套专项法规,加快制定《国民经济动员法》《装备动员条令》等行业性法规制度,逐步构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为主体,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套的动员法规制度体系。

四、加强国防动员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基础工程。与其他领域和学科相比,我国国防动员人才队伍建设起步晚,专业人才极其匮乏。美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成立了武装部队工业学院,为军队和政府部门培养国防动员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在军队和地方都设立了动员部门,也有专职的动员岗位和人才,但至今还没有一所国家级院校专门培养动员人才。动员系统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别的领域或部门转行而来,部分人员亦没有经过动员培训,妨碍了他们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也制约了国防动员职能使命的发挥。

应按照军地合力、有统有分的原则,把国防动员人才培养提上议事日程,努力造就一批能把握国内外动员大势、研判动员发展方向的决策人才,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动员管理人才,苦干实干、善于创新的高素质动员参谋人才。要搞好动员人才的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动员骨干人才建设;要合理规划学科专业、教学规模、梯次结构,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防动员人才;要拓宽动员人才成长路子,加大选送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的力度,完善军内外任职代职制度,拓展动员工作人员的视野和能力,实现人才成长和推进动员工作的同拍共振。

五、加快创新中国特色国防动员理论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国防动员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理论,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要加强习主席关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重要论述研究。习主席对国防动员有着不解之缘,对国防动员怀有浓厚感情。他从基层农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做起,先后担任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关的县、市、省级和国家级领导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国防动员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国防动员理论创新的魂与纲。应扎实推进习主席关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理论建设研究,这是指导国防动员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力推进国防动员理论现代化的起点。

要加强国防动员战略指导研究。研究拟制国防动员发展战略,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的意见,出台未来10年国防动员应战应急能力建设指导纲要,定期发布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白皮书。推进国防动员研究机构建设,打造国防动员高端智库。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动员的特点规律和内在机理,深化国防动员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国防动员战略理论体系。

要加强国防动员现实问题研究。响应领袖关注,顺应实践需要,在做好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牵引,推进国防动员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究。当前,特别要深入研究破解国防动员委员会与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二者的关系、军委国防动员部履行组织指导国防动员的职责与战区履行战时组织协调国防动员及调配动员资源职责之间的关系、作战指挥链与动员链之间的关系等重大现实问题,从理论上释疑解惑、拿出对策,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扫清理论障碍。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编写.国防法规概览[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汝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4]黄大富.国防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