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2018-12-19 05:31罗景梅冯家钢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滴度赋值甲状腺癌

罗景梅,冯家钢,詹 东,孟 琦,沈 芸*

本研究创新点:本研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饮食碘摄入、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甲状腺结节的B超及CT征象、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等多个方面探究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因素。全面而系统地为临床医师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提供了借鉴。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触摸、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行影像学检查而意外发现。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推广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面对逐渐增多的甲状腺癌患者,如何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率及避免过度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内分泌和甲状腺外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646例行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住院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并行手术切除的6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9岁。按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按年龄将患者分为 20~29、30~39、40~49、50~59、60~69、70~79 岁 6 个年龄段。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饮食碘摄入情况)、病史(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血脂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CT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清降钙素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1.2.1 基本资料及病史收集、血脂检测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参照2003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2],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低,18.5~23.9 kg/m2为体质量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询问患者饮食碘摄入情况,主要包括加碘盐摄入情况(<5 g/d为少,5~10 g/d为中,>10 g/d为多)及海产品摄入情况(<1次 /周或<4次/月为少,1~3次/周或 4~12次/月为中,>3次/周或≥12次/月为多);有无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并确保诊断可靠;有无甲状腺癌及除甲状腺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

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脂,室温下离心(离心半径为15 cm,转速为4 000 r/min,离心10 min)后4 h内进行检测。使用罗氏公司生产的Cobas 8000生化仪。采用酶比色法,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本研究血脂异常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

1.2.2 甲状腺超声检查 采用德国GE Logiq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4 MHz。患者的超声检查均由本院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完成。按标准检查方法观察结节的数目、性质、低回声情况、边界、形态、结节内血流情况、纵横比、边缘是否成角、内部有无钙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等声像图表现,然后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结节内血流情况。并对部分实性结节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弹性分级从低到高分为5级;以弹性分级3级为界,<3级考虑为良性,≥3级考虑为恶性。

1.2.3 甲状腺CT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2.5 mm,螺距0.984∶1。观察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内部有无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

1.2.4 甲状腺功能检测 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后置于2~8 ℃于24 h内完成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试剂盒,批间变异系数<4%。参考范围:促甲状腺激素(TSH)0.55~4.78 μU/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60.00 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滴度<60.00 U/ml。

1.2.5 血清降钙素测定 采用化学发光法,使用罗氏公司生产的Roche cobas 6000&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试剂盒,批间变异系数<3%。参考范围:男<18.2 ng/L,女 <11.5 ng/L。

1.2.6 术后病理检查 使用德国徕卡公司生产的LEICA RM2235冰冻切片机,LEICA ASP300S脱水机,美国热工公司生产的SHANOON HISTOCENTRE 3包埋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OLYMPUS CX41光学显微镜。术后病理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腊、石蜡包埋,切片厚5 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经有经验的病理医师诊断,以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为最终确诊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因素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及病史 6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男149例、女497例,男女比约为1∶3。良性结节354例,以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多见(252例),其次是甲状腺腺瘤(70例)、腺瘤性甲状腺肿(2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6例)等;恶性结节292例,以乳头状癌占绝大多数(288例),其次是髓样癌(4例)。良性结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3±12.3)岁,恶性结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11.8)岁,恶性结节患者平均年龄较良性结节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5,P<0.05)。男性患者中恶性结节74例(49.66%),女性患者中恶性结节216例(43.46%),男、女性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3,P=0.182)。不同年龄段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29岁、30~39岁、40~49岁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均高于50~59岁、60~69岁、70~79岁患者,30~39岁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高于40~49岁患者,50~59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高于60~69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malignant nodules among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不同BMI、饮食碘摄入情况、甲状腺癌家族史情况、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同超声影像特点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 6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依据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结果,不同性质、低回声情况、边界、形态、结节内血流情况、纵横比、边缘成角情况、内部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术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302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诊断相符293例,诊断不相符7例;术前超声诊断恶性结节344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诊断相符285例,诊断不相符57例。根据公式得出术前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为97.60%、特异度为82.77%,诊断符合率为89.47%。

2.3 不同CT影像特点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 共85例患者行甲状腺CT增强扫描,依据CT影像结果,不同边界、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术前CT诊断良性结节32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诊断相符30例,诊断不符2例;术前CT诊断恶性结节53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诊断相符39例,诊断不符14例。计算术前CT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68.18%、诊断符合率为81.18%。

表2 不同指标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n(%)〕Table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malignant nodules among different factors

表4 不同CT影像特点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n(%)〕Table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rate of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T characteristics

表3 不同超声影像特点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n(%)〕Table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2.4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6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TSH检测,恶性结节患者TSH高于良性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检测的患者共395例,恶性结节患者TGAb、TPOAb滴度均较良性结节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 甲状腺结节性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病理检查结果(赋值:良性=0,恶性=1)为因变量,性别(赋值:男=0,女=1)、年龄(赋值:实测值)、BMI(赋值:体质量正常=0,超重=1,肥胖=2,体质量过低=3)、饮食碘摄入情况(赋值:少=0, 中=1,多=2)、甲状腺癌家族史(赋值:无=0,有=1)、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赋值:无=0,有=1)和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实性情况(赋值:否=0,是=1)、低回声情况(赋值:否=0,是=1)、边界(赋值:清=0,不清=1)、形态(赋值:规则=0,不规则=1)、结节内血流情况(赋值:不丰富=0,丰富=1)、纵横比(赋值:<1=0,≥1=1)、边缘成角情况(赋值:否=0,是=1)、内部钙化情况(赋值:无=0,有=1)、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赋值:否=0,是=1)及TSH(赋值:实测值)、TGAb滴度(赋值:实测值)、TPOAb滴度(赋值:实测值)为自变量。

采用进入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肥胖、饮食碘摄入多,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丰富、纵横比≥1、边缘成角、内部有钙化,TSH升高及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6)。

2.6 伴、不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超声影像特点比较 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中超声检查显示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共183例,其中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1例,甲状腺癌不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12例(均为反应性增生)。伴、不伴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结节内血流、内部钙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2.7 血清降钙素检查 共624例患者行血清降钙素检查,其中血清降钙素升高患者共4例,升高的数值为96~1 569 ng/L,年龄43~61岁,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均为甲状腺髓样癌,其中2例同时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5 μg/L)。

3 讨论

近10年来,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甲状腺癌发病率更是在最近数十年增加了2~3倍,且甲状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4],但甲状腺癌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早期表现较隐匿,因此临床上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成为诊治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在术前无创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避免恶性结节患者延误诊治,而且可以避免手术切除良性结节。

3.1 年龄及性别特点 有研究发现年龄较低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高于老年患者[5]。本组资料也显示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平均年龄较良性结节患者小,尤其是20~49岁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较高。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提示甲状腺癌不同于多数恶性肿瘤,并非以老年人多发,而是更易侵犯中青年人,这可能与性激素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对此,本研究后期将行进一步研究。在性别构成方面,本组资料与吴娟等[6]的报道类似,虽然甲状腺结节男女之比为1∶3,甲状腺结节好发于女性,但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发生率并不高于男性。

表5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TSH、TGAb及TPOAb滴度比较Table5 Comparison of the TSH,TGAb titer and TPOAb titer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表6 甲状腺结节性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thyroid nodule

表7 伴、不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特点比较〔n(%)〕Table7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imaging among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rcinoma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cervical lymph node enlargemen

3.2 病理特点 对646例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特点进行分析,其中良性结节多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居多,恶性结节以乳头状癌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7]基本一致。

政策一:3月1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政策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工作部署,从2018年开始,在河北、内蒙古、安徽、河南、海南、宁夏、新疆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区)率先开展试点,2019-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范围。

3.3 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与甲状腺癌 本研究中,肥胖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KITAHARA等[8]在2011年通过对413 979名正常女性和434 953名正常男性10年随访研究证实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BMI有关,结果显示肥胖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肥胖导致脂肪组织分泌脂肪因子及炎性因子失衡,机体内环境紊乱,其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等分泌增多,而抗炎因子(如脂联素)分泌减少,机体处于慢性、亚临床炎症状态。TNF-α通过作用于上皮细胞促进活性氧类的产生,使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表达,从而加快癌症的发展进程[9]。本研究不同高血压、糖尿病史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目前尚无文献报道高血压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但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是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10]。高三酰甘油血症人群中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甲状腺癌[11]。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样本量不够大,分析相关因素时存在一定局限。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为代谢综合征组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今后将收集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

3.4 饮食碘摄入与甲状腺癌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饮食碘摄入多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LI等[12]研究指出,碘过量时,以过氧化形式存在的碘会大量聚集在甲状腺细胞中,损伤线粒体、细胞膜,进而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甲状腺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所以,采取“个性化”补碘,保持适宜的碘营养水平,有利于降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3.5 肿瘤家族史与甲状腺癌 肿瘤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有肿瘤家族史者更易罹患肿瘤。文献报道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甲状腺癌家族史有关[13]。本研究中不同甲状腺癌家族史、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间有明显差异,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其均未能进入方程,故未能进一步分析是甲状腺癌家族史还是除甲状腺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更相关。但是根据恶性肿瘤的基因遗传学,对于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定期随访。

3.6 超声影像学特点 常规超声无创、方便、费用低、无放射性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高频超声可以检出直径<2 mm的甲状腺结节,可发现直径<10 mm 的甲状腺微小癌,成为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首选辅助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单发、多发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恶性结节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甲状腺结节数目不能作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指标。

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有明显差异,低回声和非低回声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有明显差异,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两者均未进入方程,不能作为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指标。但是多数恶性结节呈实性、低回声,此时需结合其他超声征象进一步判断良恶性。

本研究显示,不同形态、纵横比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有研究发现,纵横比≥1提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大(特异度92.5%,阳性预测值66.7%)[14]。这种超声表现可能与恶性结节的生长特性即离心性生长有关。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所以,其可作为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显示,不同边界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间有明显差异,但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其未进入方程。既往认为边界不清是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但有些良性结节也显示这一特征[15]。所以,边界不清不能作为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节边缘呈毛刺状,常提示结节为恶性(灵敏度48.3%,特异度91.8%)[16],本研究也提示边缘呈毛刺状,即边缘成角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SEIBERLING等[17]发现的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钙化率分别为78.8%和38.7%。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部钙化与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发生有很强的关联(OR=3.643),是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通常认为微钙化反映病理切片中的砂粒体,后者多出现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而良性结节如发生组织坏死也可出现钙化,但多为粗钙化或环状钙化。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警惕内部钙化,尤其是微钙化。

本研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有明显差异,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未显示其与恶性结节的发生有关,不能作为预测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声像图可见淋巴结被膜完整光滑,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纵横比≥2,髓质回声增高无中断或变形,CDFI可见淋巴结内有丰富的彩色血流自淋巴门向皮质逐渐变细。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被膜间断可见,单个或多个群集,形态不规整,边界不光滑,髓质结构紊乱,内部回声不均匀,纵横比<2,淋巴门偏心并可见部分淋巴结互相融合粘连,CDFI可见淋巴结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增多,呈高速高阻血流信号[20]。所以,结合淋巴结肿大的特点可协助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较早,如果能够较早确诊,可有效提高生存率。本研究通过对183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伴、不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结节内血流、内部钙化情况有明显差异。PATEL等[21]研究也表明,甲状腺结节内部血流丰富和微钙化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所以,结合肿瘤的代谢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现有研究结果,超声提示微钙化和血流丰富预示甲状腺结节恶性程度较高,伴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对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超声弹性成像近年来在甲状腺结节的检查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反映的是生物组织内部弹性特征的信息,而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病理情况下,组织弹性通常会发生改变。本研究中,不同弹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间无明显差异,与AHN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可能与弹性成像中需要人为施压,主观性较强,稳定性不足等因素有关。

目前尚未发现哪一种超声特征能独立预测甲状腺癌,但是结合几种超声特征,可以筛选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或恶性度更高的结节,从而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协助鉴别其性质及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3.7 CT影像学特点 拟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术前可行颈部CT检查, 显示结节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寻找可疑淋巴结, 协助制定手术方案[1]。本研究中,CT扫描提示结节边界模糊、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较高,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23]。但边界模糊、颈部淋巴结肿大未能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不能作为预测甲状腺癌的指标。但因行甲状腺CT的病例数较少,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将收集更多病例进一步考证。

本研究通过分析超声和CT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看出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较CT更具优势。

3.8 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特点 有研究表明,TSH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参考范围内,随TSH的增高,变为恶性的可能性增大,TSH和甲状腺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24]。本研究恶性结节患者TSH亦高于良性结节患者,且TSH是预测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

TPOAb和TGAb是主要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是临床上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标志物。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甲状腺癌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间存在联系,尤其IgG4阳性的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5]。有学者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甲状腺癌与慢性炎症之间相互影响,RET/PTC基因激活后可以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发挥促炎反应,增加免疫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分泌,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发生[26]。本研究中也发现恶性结节患者TGAb、TPOAb滴度较良性结节患者高,但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TPOAb滴度有统计学意义,TGAb滴度未进入方程,提示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与BOELAERT等[27]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有研究发现TGAb滴度不仅与甲状腺癌有关,且与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28]。所以,以后将收集更大的样本量对TGAb滴度及TPOAb滴度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及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

3.9 血清降钙素与甲状腺髓样癌的关系 甲状腺髓样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本组4例患者术前均无任何症状,均于体检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恶性结节倾向,术前发现血清降钙素明显升高(其中2例伴CEA升高),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MACHENS等[29]认为,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反常的CEA表明MTC处于进展期:>30.0 μg/L的血清CEA预示着颈中央区和同侧淋巴结的转移;而>100.0 μg/L的血清CEA则提示颈对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所以,对已证实或高度怀疑MTC的患者要注意CEA的检测,CEA与CT同时检测有助于了解MTC的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30~49岁人群。年龄较小、肥胖、饮食碘摄入多,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丰富、纵横比≥1、边缘成角、内部有钙化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尤其结节内血流丰富及内部钙化更多见于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检测甲状腺功能,TSH、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结合患者以上多项指标综合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倾向,必要时行细针穿刺活检协助鉴别,以避免过度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超重或肥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饮食碘摄入过多,以预防甲状腺癌及其他相关疾病。其他可能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意义的指标将进一步研究。

作者贡献:罗景梅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文献查阅及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罗景梅、冯家钢进行论文及英文的修订;詹东、孟琦参与资料整理,进行统计学处理;沈芸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与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滴度赋值甲状腺癌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学生为什么“懂而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