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养-产-种”结合模式浅析

2018-12-19 10:33裴志勤栾英凡薛喜飞
猪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沼气池沼液沼气

裴志勤,栾英凡,薛喜飞,秦 帅

(1.邯郸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北 邯郸 056001;2.邱县农牧局,河北 邯郸 057450)

当前的环保治理工作给畜禽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对畜禽粪便、尸体、污水、废气等排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特别是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对养猪业的影响更为深远,想要落实控制载畜量、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等工作,就要求养殖企业必须考虑环境情况,对粪污及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有效利用。以前畜禽的粪便也许是笔收入,现在却是笔不小的投资,“投入增、收入减”成为养殖业的新常态;另一方面养殖粪污又是宝贵的资源,用之为宝、弃之为害,养殖企业应该寻求粪污有效的循环利用模式,将粪便变废为宝,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探索粪污有效综合循环利用模式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2018]2号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中提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指在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通过生产沼气、堆肥、沤肥、沼肥、商品有机肥等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对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各环节进行全程管理,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设施装备配套率,堆肥、沤肥、沼肥等还田利用的,应依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合理确定配套农田面积。

农业部印发的《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要求“到2020年,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

“十二五”期间的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十三五”期间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任务之艰巨,工作力度之大,使得养殖企业对粪污治理及合理循环利用必须加以考虑,高度重视,并开展工作。近几年邯郸市的一些规模猪场根据自身猪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环境,探索并开展了猪粪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

1 区域内成功案例

1.1 智寿源林牧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个2万头规模二元种猪扩繁场,养殖品种为长白、大白、杜洛克,猪场有现代化猪舍24栋,猪舍建筑采用整栋多单元式全漏粪与半漏粪结合的水泡粪结构,配套建有200 m3的沼气池 24 个(如图 1),1 000 m3沼气供应站1个。猪场粪尿污水直接由地下管道自动流入沼气池,猪舍地下建设纵向地火取暖火道,并使火道与沼气池池壁相连,将农作物秸秆压块固化代替原煤通过地火加热,为猪舍取暖并使沼气池实现中温发酵正常产气,解决了北方沼气池冬季不产沼气的难题,日产沼气1 500 m3,通过“沼气联网入户”使阳邑北街1 000余户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同时沼渣沼液用于近667 hm2果树的施肥和灌溉,实现有机果品生产。通过“猪-沼-果”即“养-产-种”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粪尿污染零排放,实现生猪养殖和林果种植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以养殖、种植为一体的,生态、环保、高效综合发展模式。

图1 智寿源林牧有限公司沼气池

1.2 华威养殖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种猪存栏650多头,育肥猪存栏5 000多头,年出栏生猪10 000多头的市级种猪场,建有高标准猪 舍 30 栋,1 000 m3和 1 200 m3沼 气池各一座(如图2、图3所示),猪场每年所产粪污,可全部通过沼气工程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渣沼液,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沼气作为朝冠村500余户村民部分生活用气,每年户均节约1 000余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还配合50 kW/h沼气发电机组,每天发电15 h,供养殖场及周边设施用电。“养种”结合方面,公司承包养殖场附近30 hm2土地,种植树木、蔬菜,用所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另外还与河北鑫伯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提供沼液有机肥,用于牡丹、玫瑰等多种类花卉种植,多类树木种植,该公司是通过配备专门沼液运输车进行灌溉。该公司的“养-产-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图2 华威养殖有限公司沼气站

图3 华威养殖有限公司沼气池

1.3 凤凰山庄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三面环山,是一家年可提供优质二元种猪5 000多头,优质商品猪10 000多头的市级种猪企业。该公司建有1 000 m3沼气池两个,沼渣沼液作为肥料配套灌溉生态果蔬采摘园(约13 hm2的樱桃树,约 1.3 hm2的草莓采摘大棚),2018年又与村委会签订合同,利用山地种植约25 hm2的中药材:柴胡、连翘。

类似的案例还有:如凯航牧业发展的生猪养殖与核桃树种植相结合的模式;畜源牧业发展的是生猪养殖与小麦、玉米种植相结合的模式,金鹏牧业所生产的沼气作为场区及整村居民生活用气,沼渣沼液施肥等,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2 存在的问题

1)种养结合虽然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企业和种植户的认可,但是他们对粪污与配套耕地的承载能力匹配的问题还不完全了解,调研中发现,很多养殖场虽有固定对接的土地,但部分与土地承载力不配套,存在粪便施用量超过耕地承载能力,沼渣沼液没有通过二次处理,会造成浓度过大或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虽然表面上实现了种养循环,但仍会造成农田土壤污染;另外,粪污中多余的氮(N)、磷(P)随地表水或水土流失流入河道污染地表水、且渗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养殖粪污不合理处置,加剧了土壤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2)养殖企业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养猪业的价格波动大,再加上养殖业的高风险,每年的收入能稳定、不亏损,已经非常难。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节能环保,改善环境,减少排污,就需要配套设施完善,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建、新建上,造成企业负债增加;

3)专业人才及科学指导欠缺。养殖企业致力发展“循环性种养结合生产运营模式”,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运用更先进更科学的技术,助力企业发展。但目前,专业型的人才,酬劳高、人才匮乏,企业规模不够大,确实人才难求。

3 关于发展养猪业“养-产-种”结合模式的建议

1)以“就地消纳、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主体,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为导向,保证养殖品种和种植品种的科学配套,本着“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的原则,实现生态养殖,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直接或间接增加收入;

2)建议规模养殖场自行流转土地,发展种植,或者与公司合作、与周边农户合作,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政府也应该对流转土地实施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给予政策和资金的优先支持;

3)种养结合是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行业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当前环保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加强养殖企业与种植企业对“种养循环”模式的重塑,促进他们增强循环发展意识,即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环保成本)的同时,增加收益途径,间接地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减少化肥的使用率以及降低使用化肥带来的生产成本;

4)切实落实“利用即减排”, 种养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相匹配,粪污还田利用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粪便养分及成本(种养平衡、以地定畜)、无害化处理、足够的贮存空间、 土地的承载力。

猜你喜欢
沼气池沼液沼气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沼气发电工艺中沼气干燥设备的应用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