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绘本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Daddy Robot为例

2018-12-19 03:1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绘本核心素养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 101300)

引言

1.学科核心素养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学习能力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思维品质指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形成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多元思维能力;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1]

2.绘本教学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图文并茂、蕴含深意的英语绘本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教育专家鲁子问认为:小学英语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课堂上,具有素养发展特质的绘本阅读,不可或缺。[2]

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绘本教学资源,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做为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需要探索和实践的,它必将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我区引入的绘本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大猫系列和丽声系列,但全区普遍使用的是攀登英语分级阅读故事系列。这套教材在我区已经使用三年多了,从四年级开始,每周一课时。分级阅读故事系列还是比较受师生欢迎的,丛书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呈现,内涵丰富的故事选材,简单易懂的语言材料,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益的补充,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尤其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文本的基本分析与把握不到位,在设计与实施上没有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使得上述意义在实施效果上打了折扣。表现为教师过多的关注了语言知识点而忽视了故事的整体性,关注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故事内涵的挖掘,在教学方法上过多的进行了故事语言信息的处理而忽视了语言的载体即故事的情境性的关注。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就谈不上有效的落实。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本人对故事的理解、对文本的分析、对故事多重信息的挖掘、对故事寓意的感悟、直接影响着绘本阅读课的设计与实施,也直接影响着故事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绘本故事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下面,笔者就以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四级中的故事Daddy Robot 为例,探讨基于文本分析、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攀登英语故事阅读课的设计与实施。

1.品读绘本故事,多维度解读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挖掘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只有教师理解到位了,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多角度多维度品读故事绘本,包括故事情节、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故事绘本的图片背景信息、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故事中的隐含寓意等。使故事教学变得立体多维、饱满丰盈。

多维度看Daddy Robot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它有几个不同的线索贯穿始终:从Ben的情感变化维度来看,是一个从期待——失落——落寞——高兴的过程;从绘本的图片背景色彩变化的的维度来看,是一个从灰暗的冷色调到明快的暖色调的过程,配合着人物情感的变化;从Dad和Ben的位置互动关系可以看出,是从Ben’s Dad总是给Ben 一个忙碌的背影到Ben孤独的背影再到父子二人欢快的背影的过程;从故事情节来看,故事的主人公是从Dad and Ben——Robot and Ben——Daddy Robot and Ben——Daddy and Ben的发生发展过程。

故事虽然较短,但是信息量是丰富的,背景色彩、人物形象、人物表情、语言表述都随着故事的情节发生着变化,横向浑然天成,但又纵向自成一体。对于这些多维度的信息,教师在讲解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感悟、体会,那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将得到很好的体现。[3]

2.定位绘本教学目标,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基于以上的多维度文本解读,笔者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够理解故事大意,读懂故事情节,并能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故事;

(2)能通过观察图片背景色彩或人物对话体会故事人物的思想及情感变化,能初步了解一些绘本的表现形式;

(3)能推断或分析故事中所隐含的寓意;能就故事内容进行观点的分享与交流。

3.合理设计实施绘本,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读前找准故事的切入点,为故事的学习做好情感准备

本课故事的切入点可以有几个,如robot,Dad’s job,Ben’s hobby等,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更倾向于从Ben’s birthday入手,因为Ben’s birthday 是本课故事的转折点,也是能够引出故事所有人物的聚焦点,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课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

课堂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唱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营造氛围,活跃气氛。之后教师出示自己孩子过生日的图片,介绍到:This is a photo of my son’s birthday.We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im.He gets gifts and he is happy.并询问学生过生日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种经验分享,唤起学生的美好记忆和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之后,教师导入故事的教学,首先出示经过技术处理的11页的绘本(见图1),介绍故事情境并引发学生思考:Let’s have a look,this is our friend,Ben.It’s his birthday today.Is he happy? Who are with him? Can you guess?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一呈现图2至图5验证答案(见图2-5),学生会发现原来陪Ben 过生日的都是机器人。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体会Ben 心情,引起学生共情:How does Ben feel? 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olor is the picture? It’s brown.What are the small white things like? Snow.So,Ben feels sad and cold in his heart.Where are Ben’s parents? What happened to Ben?Let’s read the story.

(2)读中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全方位理解故事

① 构建故事整体脉络

整体理解故事有助于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故事发生的来龙去脉,更好的把握故事的主旨。基于对文本的分析,笔者将故事进行了情节的划分,通过分阶段处理故事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脉络,整体理解把握故事。

情节1:有了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笔者将故事书第2页(见图6)作为情节1来处理,即了解关于Ben’s Dad的一些信息,如:He is a great engineer.He can make any robot.He is always busy.教师把这些信息浓缩成短语板贴在黑板上(见图7)。

情节2:笔者将故事的3—6页(见图8)作为情节2来处理,重点理解Ben和Dad 之间的日常活动状态。

采取的方式是问题导读、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共同交流分享的方式。如:What does Ben want his father to do? Who does these things with Ben in fact? Why? Is Ben happy? Why? 学生获得的答案是:Ben wants his father to play chess,play basketball,read stories to him.But in fact some robots do these things with Ben because his father is busy.Ben has so many cool robots but he is not happy at all.He wants his father to play with him.这个环节的板书如下(见图9):

情节3:在理解了情节2之后,教师追问:Does Ben’s father love him? 学生带着这个疑问组内阅读故事7—15页(见图10),找出Ben的爸爸是否爱Ben并说明原因。

学生获得的答案是:He loves Ben.Because he is so busy but he remember Ben’s birthday and he wants to give Ben a special gift.He act as a daddy robot and plays with Ben when he knows Ben’s idea.等。并最终构建板书如下(见图11):

通过上述故事情节的划分,不仅降低了故事的理解难度,还以故事人物的情感为主线,讲述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脉络清晰,逻辑合理。

② 深挖故事细节

在故事的讲解和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对绘本细节的挖掘不仅可以增进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在Daddy Robot 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对以下内容有所关注。如:

①故事第6页(见图12),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is Ben looking at?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得出:He is looking at a photo of his father and him.并引导学生领悟到这说明虽然Ben有很多的机器人,但都代替不了对父亲的渴望。

②故事第7页(见图13),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Does dad love Ben?学生在此刻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Yes,he does.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No,he doesn’t.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 I think he does because he remembers Ben’s birthday and wants to give Ben a special gift.同时,教师还可以继续启发学生思考:Why does Ben’s father make so many robots for Ben?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到,对于Ben的爸爸来说,robot是最好的礼物,因为它们可以陪着Ben玩儿。所以他一直在给Ben 各种不同的机器人。

③ 故事第9页(见图14),教师可以提问: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addy robot and other robots? 并引导学生关注到Daddy robot looks like daddy and he will hug Ben.这幅图不仅说明了Ben 对爸爸有真实的情感需求,而且也说明了Ben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爸爸很忙,所以希望爸爸能做出一个Daddy Robot来,这样既可以能像爸爸那样陪他,也不会耽误爸爸的工作。

④故事第10页(见图1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Dad的表情,因为从Dad 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Ben的要求还是很震惊的,他开始意识到了Ben的失落和需求。正是这种意识,才有了后面行为的发生。

⑤故事第13页(见图16),教师引导学生观察Daddy robot 是robot还是daddy?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Ben 的爸爸能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这次却自己亲自装扮成daddy robot呢?这说明Ben的爸爸意识到了Ben 真正需要的是他的陪伴,因此以满足Ben的愿望的方式把自己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Ben,并开始替代各种机器人陪伴Ben.

⑥故事第15页(见图17),引导学生观察本页绘本的颜色,体会到虽然是Ben和Ben’s dad的背影,但色彩的明媚还是说明了主人公快乐幸福的心情。

3.读后谈一谈感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理解了之后,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听、读、说、演的活动学习语言并再次体会人物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完故事的真实感想,这些想法可以说给故事中的爸爸,也可以说给故事中的Ben。通过这个活动梳理学生思维,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同学间不同观点的分享启迪思维,发展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教学设计会更从容,故事挖掘得会更深刻,实施会更到位,语言的学习与人文素养的结合会更好的实现双赢,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绘本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绘本
绘本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绘本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