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固态肥在线均质混合系统设计与混合机理分析

2018-12-21 03:48刘宏新相斌斌安晶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滚筒宽度导向

刘宏新,相斌斌,安晶玉,苏 航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

变量施肥技术是精细农业组成部分,对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1-2]。现有施肥机械采用变量施肥技术[3],但仅在线调整一种复合肥或多种单元肥施肥量,难以保证养分均匀配比,肥效差、利用率不高。在多种肥料颗粒排肥、混合和撒播过程中,易出现离析、类聚等现象[4],实现肥料在线混合成为变量施肥关键问题,经精确配比且均匀混合后肥料可实现按需施肥[5]。目前国内外混合机多为独立产品,体积庞大、混合时间长,不适于作为混合变量施肥机上混合单元[6]。因此,研制适用于变量施肥机械且可完成肥料在线混合混合装置尤为必要。本文针对高地隙中耕施肥机,设计机械式固态肥在线均质混合系统,可在线完成肥料混合和输送等过程。研究在线均质混合系统混肥及施肥效果,借助离散元软件EDEM作混合模拟仿真系统试验,分析影响混合均匀性相关因素,探究在线均质混合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与运行条件,对比分析台架试验,验证技术先进性与结构合理性。

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总体结构

机械式在线均质混合系统见图1。采用同步齿形带在外部驱动滚筒转动,便于滚筒驱动与安装及日常维护;系统与排肥器通过集肥盒连接,使多种肥料由导肥管进入滚筒内部;导肥管与导肥滚筒毛刷固连,便于进料和密封;筒体内部焊接螺旋状导向叶板结构,肥料颗粒跟随外驱动式滚筒筒体旋转翻动混合;可调支撑定位结构由倒U形支架和托轮等组成,通过可调螺栓调节滚筒纵向定位。滚筒倾斜安装可实现肥料颗粒混合连续向下输送。

1.2 工作原理

混合系统上联集中式肥箱,下联施肥单元。发动机通过液压泵驱动液压马达,一方面控制肥箱氮肥、磷肥、钾肥经排肥器流入集肥盒、导肥管进入外驱动式滚筒内,另一方面外驱动式滚筒为均质混合系统核心部件,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小齿形带轮,同步带传动完成转动。在转动滚筒中,肥料在肥料与筒壁间摩擦力与滚筒转动时产生离心力作用下,随外驱动式滚筒筒体旋转翻动,被提升至一定高度时脱离筒壁,按照某一轨迹呈抛撒状态,各肥料间产生对流运动。滚筒轴线与水平面有倾角,使肥料连续不断向下滑动,混合后肥料经落肥管进入施肥单元,实现在线连续混合施肥。

图1 均质混合系统结构及其应用Fig.1 Homogeneous mixing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2 混合机理与影响因素选择

2.1 混合机理

进入滚筒内的肥料在近壁区域随着筒壁、导向叶板旋转,此时少许肥料在叶板之间初步混合;随着滚筒转速的增加,其壁面和导向叶板对颗粒的携带作用增大,加剧了颗粒碰撞、摩擦的混合运动,肥料在中间区域抛撒并滑落,实现肥料颗粒间的交换。当速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大部分肥料流入内部区域,滚筒混合肥料的运动轨迹是一条不规则的螺旋状曲线,肥料随旋转翻动,形成螺旋抛撒状,可边混合边输送。

2.2 影响因素选择

为保证肥料颗粒在滚筒内呈散落状态,保证肥料混合的效果,肥料颗粒须运动到滚筒第一象限内,选取系统滚筒转速、滚筒安装角度滚、筒导向叶板作为影响系统混合均匀性因素。

2.2.1 安装角度

如滚筒水平安装即安装角度为0°,由于颗粒进入混合滚筒,无法及时向分肥端输送,造成滚筒内部肥料堵塞。如果安装角度过大,肥料颗粒在滚筒转动过程中,混合前到达分肥端,进入落肥管,影响肥料混合均匀性。

2.2.2 导向叶板宽度

导向叶板呈螺旋状焊接在滚筒内壁,其滚筒径向宽度为b。若导向叶板宽度b过小,对颗粒携带作用偏弱,仅靠壁面摩擦作用难以将颗粒携带混合,区域颗粒保持初始状态,混合效果不变;随导向叶板宽度不断增大,导向叶板携带作用增强,携带肥料颗粒增多,混合效率提高;若导向叶板宽度过大,被携带肥料颗粒未抛撒即被运送至分肥端,混合效果变差。

2.2.3 滚筒转速

保证肥料颗粒在滚筒内呈散落状态,正常输送,物料到达滚筒B点时临界状态应满足:

式中,m是固态肥颗粒质量(kg);g为重力加速度(m·s-2);D为滚筒内径,210 mm;ω为滚筒角速度(rad · s-1);n为滚筒转速(r·min-1)。

由于颗粒在线连续供料,混合时间有限,若转速过低,肥料无法形成翻滚,其运动呈“滑动”状态,各成分初始层位置保持不变;滚筒内壁对颗粒带动作用较小,此时主要依靠导向叶板携带颗粒翻动,抛撒不及时,肥料混合不均匀。因此分析其下限临界速度。由上述分析可知,肥料至少刚好运动到第一象限,才可在第一象限内抛撒。

3 EDEM虚拟仿真

部件工作过程伴随大量颗粒运动,存在重力、摩擦力等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7]。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分析系统工作过程中颗粒运动情况,了解影响设备性能主要因素及参数合理取值范围,减少样机试制盲目性[8]。

3.1 模型建立

①肥料颗粒模型建立:从三种颗粒肥中随机抽取100粒,用精确到0.001千分尺三维测量,由式(2)计算肥料颗粒等效直径D及球形率φ。

式中,L为肥料颗粒长度;W为肥料颗粒宽度;T为肥料颗粒厚度。

经计算可知氮肥、磷肥和钾肥颗粒等效半径分别为:3.531、4.348和4.019 mm,其平均球形率均在90%以上,因而采用离散元法仿真分析时,可将肥料颗粒创建为球体构型[9]。

②全局变量设置:转动件与壳体材料设定为钢,肥料颗粒间,肥料颗粒和壁面间受力采用Hertz-mindlin(no-slip)模型分析。设置全局变量参数如表1所示。

③装置模型:经分析,在CATIA软件中创建三维模型,简化修改结构设计。将样机模型导入EDEM软件中,设置导向叶板与滚筒固连,滚筒为转动件,设置其类型和属性。为最终得到肥料经混合系统排到地面效果,首先设置长5 000 mm、宽2 100 mm、高10 mm几何体模拟地面。该几何体位于落肥管下方,依据相对运动原理,将装配体运动转换为地面几何体简单运动。

④颗粒工厂:施肥标准化,玉米施肥水平N 150 kg· hm-2、P 112.5 kg · hm-2、K 45 kg · hm-2。对应集肥盒上3个入肥口分别添加一个虚拟工厂作为生成肥料颗粒虚拟区域,在仿真过程中分别装入氮肥、磷肥及钾肥,颗粒半径服从正态分布。

⑤其他参数设定:在仿真过程中,设置固定时间步长为Rayleigh时间步长15%,仿真时间与几何体转动部件结束时间相同,数据保存时间为每0.01 s迭代保存1次。网格尺寸设置为最小颗粒2倍[10],在EDEM中建立混合系统的仿真模型。

表1 全局变量参数设置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fertilizer particle

3.2 仿真试验因素与指标

3.2.1 仿真试验因素

以滚筒转速n,滚筒安装角度α以及导向叶板宽度b为影响因素作仿真试验。

3.2.2 评价指标

结合施肥机械质量性能评价指标[11],确定在线均质混合系统性能试验主要评价指标为:三种单质肥料配比变异系数。配比变异系数越小表明各行肥料排量差异性越小,各种肥料分布均匀程度越高,系统混合效果越好。

采样区域网格宽度需包含所有颗粒,需研究网格长度。单元格不同长度对其混合效果影响如图2所示,在180~240 mm变化时,曲线较平缓。为研究玉米施肥效果,e需大于玉米株距,因此,选择e=180 mm分析混合均匀度,综上可选取地面颗粒分布范围作为抽样区域,设置单元网格为180 mm和400 mm。

图2 单元网格长度对配比一致性变异系数影响Fig.2 Effect of unit grid length 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统计每一抽样单元网格中氮肥、磷肥及钾肥颗粒质量mN、mP、mK,将三者相加得到当前单元网格中总质量mi。抽样区域中氮肥、磷肥及钾肥颗粒总质量表示为MN、MP、MK,三者相加后全部颗粒质量表示为Mi。

3种肥料在当前单元网格中配比为:

3种肥料总体最佳配比为:

肥料在当前单元格中配比偏离度为:

将各肥料相对应所有配比偏离度数据取变异系数:

式中,σ为配比偏离度标准差;n为取样单元数;λi为取样i单元内肥料配比偏离度;-λ为全部取样单元内肥料颗粒平均配比偏离度;CV为肥料配比变异系数。

3.3 仿真方案

3.3.1 单因素仿真

针对上述分析,对滚筒安装角度,导向叶板宽度,滚筒转速作单因素仿真。

滚筒安装角度:经仿真预试验初选角度范围为0°~20°,五个水平分别为0°、5°、10°、15°、20°。

导向叶板宽度:导向叶板宽度初选在0~80 mm内,其水平值为0、20、40、60、80 mm。

滚筒转速:经上诉理论分析及仿真预试验将滚筒转速初定为10~90 r·min-1,水平值定为10、30、50、70和90 r· min-1。

将单因素仿真响应指标数据导入EXCEL中生成各趋势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随安装角度增大,各配比变异系数呈先降后升趋势;随导向叶板宽度增大,各配比变异系数呈先降后升趋势;随滚筒转速增大,各配比变异系数呈先降后升趋势,但相比下降幅度,在取值范围内上升幅度较大。

图3 各因素对配比变异系数影响Fig.3 Effect of each factor 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3.3.2 多因素仿真

根据仿真预试验确定各变量水平范围:滚筒安装角度 α∈(0°,10°),导向叶板宽度 b∈(21 mm,60 mm),滚筒转速n∈(30,75 r·min-1)。

本试验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作3因素5水平仿真试验,各仿真因素水平编码如表2所示。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3个因子对响应值(N、P、K三种肥料配比变异系数)影响,同时优化滚筒最佳结构参数与运行条件。

表2 混合仿真试验因素水平编码Table 2 Coded and levels of simulation test factors

3.4 结果分析

3.4.1 仿真实验结果及回归模型建立

仿真完成后,选择抽样区域,统计并计算后得到氮肥、磷肥、钾肥相关数据,仿真试验结果见表3,表中x1、x2、x3分别为滚筒安装倾角、导向叶板宽度和滚筒转速等仿真试验因素对应编码值。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仿真数据作方差分析如表4所示。

回归分析仿真结果可得,氮肥、磷肥及钾肥配比变异系数回归方程,由表4可知,滚筒安装角度x1,滚筒转速x3对氮肥配比变异系数CVN影响极显著(P<0.01);导向叶板宽度x2,滚筒安装角度与滚筒转速交互项x1x3,滚筒安装倾角x12对氮肥配比变异系数CVN影响显著(0.01<P<0.05);滚筒安装角度与导向叶板宽度交互项x1x2对氮肥配比变异系数CVN影响较显著(0.05<P<0.1);导向叶板宽度与滚筒转速交互项x2x3,导向叶板宽度二次项x22,滚筒转速二次项x32对氮肥配比变异系数CVN作用不显著(P>0.1);对于失拟项,作用不显著,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剔除不显著因素后回归方程(7):

根据模型各因素回归系数绝对值,可知各因素影响氮肥配比变异系数排序为:滚筒安装角度>滚筒转速>导向叶板宽度。

表3 仿真试验方案与结果Table 3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plan and results

表4 配比变异系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Table 4 ANOVA 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model

由表4可知,滚筒安装角度x1,滚筒转速x3,滚筒安装角度与滚筒转速交互项x1x3,滚筒转速二次项x32对磷肥配比变异系数CVP影响极显著(P<0.01);导向叶板宽度x2,滚筒安装角度二次项x12对磷肥配比变异系数CVP影响显著(0.01<P<0.05);滚筒安装角度与导向叶板宽度交互项x1x2,导向叶板宽度与滚筒转速交互项x2x3,导向叶板宽度二次项x22对磷肥配比变异系数CVP无显著影响(P>0.1);对于失拟项,作用不显著,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剔除不显著因素后回归方程(8):

由此可知磷肥配比变异系数影响排序为:滚筒安装角度>滚筒转速>导向叶板宽度。

由表4可知,滚筒安装角度x1滚筒转速x3对钾肥配比变异系数CVK影响极显著(P<0.01);滚筒安装角度与滚筒转速x1x3,滚筒转速二次项x32对钾肥配比变异系数CVK影响显著(0.01<P<0.05);导向叶板宽度x2,滚筒安装角度与导向叶板宽度交互项x1x2对钾肥配比变异系数CVK影响较显著(0.05<P<0.1);导向叶板宽度与滚筒转速交互项x2x3,导向叶板宽度二次项x22对钾肥配比变异系数CVK无显著影响(P>0.1);对于失拟项,作用不显著,模型拟合良好。剔除不显著项得回归方程(9):

各因素对钾肥配比变异系数影响排序为:滚筒转速>滚筒安装角度>导向叶板宽度。

3.4.2 双因素影响规律分析

双因素对配比变异系数影响规律见图4。由图可见,各因素交互作用对配比标准差影响规律与单因数分析结果一致。

图4 肥料配比变异系数响应曲面Fig.4 Response surface of variation coefficient

当滚筒转速n=52.5 r·min-1固定在“0”水平时,滚筒安装角度和导向叶板宽度对配比变异系数响应曲面图4a所示。当滚筒安装角度一定时,肥料配比变异系数随导向叶板宽度增大而呈减小趋势,在21~40 mm时下降较为明显,超过40 mm时下降缓慢;导向叶板宽度一定时,配比变异系数随滚筒安装角度增大呈先降后升趋势,在0°~5°时下降趋势较为显著,当安装角度超过5°时,下降趋势较为缓慢,超过10°有缓慢上升趋势。

当导向叶板宽度b=40.5 mm固定在“0”水平时,滚筒转速和滚筒安装角度对配比变异系数响应曲面如图4b所示。滚筒转速一定时,肥料配比变异系数随滚筒安装角度增大呈先降后升趋势,在0°~5°时下降趋势较为显著,安装角度超过5°时,下降趋势缓慢,超过9°则缓慢上升趋势;滚筒安装角度一定时,配比变异系数随滚筒转速增加先降后缓慢上升,在30~52 m·s-1时下降较明显,当滚筒转速超过52 m·s-1时,下降缓慢,超过70 m·s-1时缓慢上升。

当滚筒安装角度α=5°固定在“0”水平时,滚筒转速和导向叶板宽度对各肥料配比变异系数响应曲面如图4c所示。滚筒转速一定,肥料在21~40 mm时下降较为明显,超过40 mm时下降比较缓慢;导向板宽度一定时,肥料配比变异系数随着滚筒转速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在30~52.5 m·s-1时下降明显,超过60 m·s-1时,缓慢下降,超过70 m·s-1时出现缓慢上升。

3.4.3 最优参数组合

综合考虑 x1、x2、x3对 CVN、CVP、CVK影响并寻优,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确定各因素最佳条件编码值为:x1=1.59,x2=0.92,x3=0.30,即最佳参数:滚筒安装角度为9.27°,导向叶板宽度为51.08 mm,滚筒转速为56.55 r·min-1。在此条件下,在线均质混合系统各肥料配比变异系数分别为:CVN=1.08%,CVP=1.07%,CVK=1.80%。参数圆整后,滚筒安装角度9°,导向叶板宽度51 mm,滚筒转速57 r· min-1。

4 样机试制与试验

4.1 样机试制

试验台架如图5所示。滚筒安装一端铰接,可实现安装角度可调。

4.2 试验方案设计

为模拟肥料颗粒排出及落地效果,采用试验台架固定,利用传送带相反运动原理,分肥端接落肥管接近传送带表面(距其表面3~5 cm)。

①试验仪器和设备:电机(2台三相异步电动机,排肥电机型号:Y2-90L-4,功率1.5 kW,转速1 390 r·min-1;混合电机型号:YE2-80M2-4,功率0.75 kW,转速1 390 r·min-1);变频器(2台);蜗轮蜗杆减速机(2台,速比分别为1∶5与1∶7.5);排种器试验台等。

图5 试验台架Fig.5 Test prototype

②试验方案:以三种肥料配比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以滚筒转速n与滚筒安装角度α为试验因素,滚筒转速水平取值域为(30,75 r·min-1),相对变频器调频范围(17.5~43.75 Hz),安装角度水平取值域(0°,10°)试验,观察混合肥料均布情况。

③试验结果:首先选取滚筒转速57 r·min-1(对应频率33 Hz),以安装角度(水平值分别为0°,4°,9°)为试验因素,在线均质混合系统混合施肥过程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α=0°时,水平安装,肥料不易被输送,播撒肥料较少,收集区域混合肥分布不均;α=10°时,因安装倾角过大,肥料未混合即落在传送带上;安装角度α=9°时,三种肥料分布均匀,混合效果良好。

选取安装角度α=9°,以滚筒转速(水平值30、50、57、75 r·min-1)为试验因素作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可知,滚筒转速n=30 r·min-1时,转速过低,肥料未充分混合即输送至分肥端;滚筒转速n=75 r·min-1时,转速过高,肥料单位时间内播撒量较少,均布度较差;滚筒转速为n=50~57 r·min-1时,混合均匀,均布度较好。

为直观观察肥料混合情况,将3种肥料作染色处理:磷肥红色,钾肥灰色,尿素白色,以滚筒转速57 r·min-1,安装角度9°开展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经系统混合后,肥料混合效果较好,分布均匀,与仿真效果接近,满足设计要求。

样机试验表明,技术方案可行,可实现在线均质混合功能。各配比变异系数与本文分析结果相同,误差在合理范围,通过转速或者安装角度适当调节可达设计要求。

图6 不同安装角度试验情况Fig.6 Tes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installation angle

图7 不同转速试验情况Fig.7 Tes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speed

图8 混合效果Fig.8 Mixing effect

5 结 论

a.影响配比混合均匀性排序为:滚筒安装角度,滚筒转速度,导向叶板宽度。

b.系统最优参数组合:滚筒安装角度9°,导向叶板横向宽度51 mm,滚筒转速57 r·min-1。

猜你喜欢
滚筒宽度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我们成功了
复合剪刃滚筒飞剪开发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滚筒截割轨迹规划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除铁器皮带滚筒调偏措施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