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写给青年》

2018-12-24 09:53李嘉乐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国术罗家伦

一部《无问西东》又一次将罗家伦带进青年人的视野,而他的《写给青年》也成了比较热门的读物之一。在今日的交流会上有不少讨论是围绕罗家伦先生对于强与弱的标准判断及态度展开的,我以为罗先生这些观点略显独断,且支持罗先生持这些观点的力量,应源于其尚武精神。

罗家伦先生乃国民党激进派人士,其所奉行的尚武精神并不是惩凶斗狠、热衷战争,而是绝不受压迫、敢于反抗不公的精神。正因如此,他的思想是进取而富有热情的,与当时的青年有极大的共鸣。譬如他所提出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为国立中央大学定下的“诚朴雄伟”的校训、他的办公室被日军轰炸至只剩一面墙时而丝毫不惧的表现,对于清华大学极具魄力的制度改革,以及毫不犹豫地解聘骚扰学生的荷兰籍教授等行为,均能体现他的尚武精神。“我们要挥着巨剑,割去陈腐。我们要廓清因循、颓废、软弱、倚赖、卑怯,和一切时代错误的思想——生命的毒菌。不但是打扫地方为了培养新的肌肉,而且是期待长成新的骨干。”

这种精神从本演讲集中也可见一斑。罗先生在提倡精神强健、思想完备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体魄的雄健,把拥有野蛮的身体当做成为强者的基本条件,这对于培养气魄宏大、作风果敢,性格坦率的青年大有益处,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罗先生的尚武精神可称得上一个民族进步的推力,但这种推力不是促使中华民族进步的唯一力量。物极必反,過分强调尚武精神,亦或将民族推向激进和极端,其结果与期待也将大相径庭。

不难发现,罗家伦先生的演讲稿中最常出现的词语是“必须”、“切莫”、“一定”,语气斩钉截铁,不留回旋余地,这正是他崇尚的尚武精神对他个人的认知与行为带来的弊端:较少变通、气盛、铁腕。罗先生在谈论悲观与乐观的一章中提到过:“......他只看到人生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人生的全部,他只看到了影子的方面,而没有看到灯光的方面。”这是对悲观者而言的,对武断者同样适用:“他只希望人们看到他想要展示的事物的一面,而选择性忽略了事物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国术。

毫无疑问,太极拳相较于拳击等运动的确显得阴柔,但该武术的精神并不全然是阴柔,而是阴阳辩证、刚柔相济;其目的也不全是实战,而兼有颐情养性、强身健体之用。若为了实战而习国术,首推朴实简洁、刚猛脆烈的八极拳,但罗先生跳过八极拳,单单拎出不怎么适合实战的太极拳做文章,从而否定国术。之前在罗先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秉承着恩师蔡元培先生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在校内强推军训,导致张岱年转学北大,沈有鼎被记过八次。他的想法做法,无论放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略显武断。

这种从一个群体中挑出不符合标准的个体而否定整个群体的思维方式同样体现在《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一章中。罗先生认为“弱的罪恶有三:第一就是贼天之性,对不起天赋的一切”,“弱者是衰颓,屈服,自欺,欺人”,“所以弱者的结果一定是自趋崩溃,自取灭亡。”这便是以个体否定集体、以偏概全。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有精力将天赋充分发展。比如一个人在学习化学方面有天赋,但他上不起学,并且在学习的间隙忙于劳作,最终他放弃了。他的确是屈服了,屈服于残酷的现实,但他并不衰颓、并不自欺欺人,而是为他的后代努力创造充分发展天赋的机会。如此他还是弱者吗,他还会自取灭亡吗?

诚如罗先生所言,人生的各部分都应和谐地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如他的强者的哲学认为的那样。“所谓强,不是指比武角力,好勇斗狠的强,乃是指一个人全部的机能、品性,以及其他一切的天赋,在每一个自然的阶段,都能尽善尽美地发展,而达到笃实光辉的地步,才算是强。”不但强者自身的生命是丰富的,他还从丰富自己的生命出发去丰富民族的生命,但天赋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无穷尽的,很少有人能将自己各个方面的天赋探索尽。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弃自身的多方面发展,而是说并非仅有强者才能丰富民族的生命。实际生活中,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在丰富民族的生命,他的自身并不一定是完美的,但社会会替他完善,因为社会乃个人的集合体,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与多元,它包容不那么完美的生命,包容有不同想法、不同观点的生命,它不是武断、不是激进,而是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尽善尽美。

罗先生的这些观点,的确是经过大量思考与探索而得出的,但我并不完全赞同它们,因其具有过度尚武精神而导致的激进与武断,这种激进、武断在当时而言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是破开青年们心中阴云的利剑,是斩断他们迷惘懦弱的锋刃,但时过境迁,这并不适合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尚武的精神与风气,同样包容它的副作用,但仅是包容,而不是盲目遵从。毕竟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于个人而言,是带动自身向尽善尽美发展的拉力,而不是将自己拦于强者的世界外的斥力。

作者简介:

李嘉乐(2001年12月3日—),性别:女,籍贯:南京市鼓楼区,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国术罗家伦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