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分析

2018-12-24 10:04马辅良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措施小学语文

马辅良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一个世纪以前,国门被打开,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上最惨痛的历程。自此之后,由于国力的衰弱,我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经济建设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把目光投入到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建设上。重温经典、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开始席卷全国。中小学成为开展传统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这篇文章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措施

引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几个鼎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占据了文化的主流阵地,文化发展到唐代,李白杜甫等一代大家的出现,奠定了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到了宋代,除了辛弃疾、苏轼创立了豪放词派,提高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外,程朱理学对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明清小说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后代小说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我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留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和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责,推动传统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到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想到《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著作,不错,包括这些著作在内的很多不朽名作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私塾教育启蒙时用的就是这些课本。这些著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读起来郎朗上口,易读易背。虽然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为珍贵的遗产。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且对其进行广泛的传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儿童期就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小学阶段,则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阶段。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大多朗朗上口,易于吟诵,“风雅颂”“骚赋文”“唐诗宋词”,想一想就让人心驰神往,读起来更是气韵横生,更别说这些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审美、文化教养、道德情操等等文化意蕴了!传统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之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大力度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塑造出具有优秀民族魂的中华好儿女。

三、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不够重视

从目前各个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来看,很多学校都不够重视这方面的教学。课本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有限,学校又不愿意拿出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开发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这就造成教师“无米下炊”的情况,导致传统文化传播滞留不前。

2、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限,不能胜任传统文化内容的教授很多师范院校并没有开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程,所以,许多教师在师范院校上学时,并没有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过,走出校门后,又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和进修,所以,很难驾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內容,遇到相关的知识点,往往轻描带写的带过,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3、唯分数论的观点仍然存在,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从学校的领导到老师,都知道传统文化好,但是,要让他们拿出大量的时间花在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上,有时候就舍不得花时间了,总认为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做几道习题、多讲几套卷子来的实惠。毕竟做题的效果近在眼前,而传统文化教育要想开花结果,需要好长时间的培育。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力措施

1、利用节日进行文化传播与熏陶,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以传统节日作为依托,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信息。例如,在端午节给学生讲屈原,讲《楚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秋节给学生讲李白,讲《静夜思》,讲诗歌中的漂泊与羁旅情节;在重阳节给学生讲王维,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唐诗中思亲怀远题材;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最开放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节日氛围,借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声、影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教师用说教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其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很多小学生都很难理解和吸收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借助于现代化手段,可以播放一些古诗文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情境、图像、声音多种形式的配合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授《锄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农民在夏日劳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劳作的辛苦。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并能与诗中情感产生共鸣。

3、家校共建,教师和家长合作,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小学生是一个十分容易塑造的群体,在学校里,小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在家庭里,小学生会时刻受到父母观念的感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取得家长的支持,才能巩固学校的教学效果,实行家校共建方针,有利于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和希望,是未来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先生曾大声呼吁“少年强则中国强”。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先贤的呼声犹在耳畔。面对国际形式的千般变化,面对世界格局的不断变更,我们应该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传统文化教育又必须从儿童抓起。我们的小学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渗透,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吟诵中领会《诗经》《楚辞》的高雅瑞丽,在倾听中感受唐诗宋词的端庄秀丽,在对每一个方块字的认读中从心底热爱上我们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照.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J].素质教育论坛2014(8).

[2] 文章.传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J].小学语文教育2017(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措施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