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深化小学

2018-12-24 10:04郭建英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郭建英

摘要: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动手实践。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学习上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来完成抽象的概念知识与形象思维之间的沟通。动手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更好,更深入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上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实践教学

引言:

数学是最基本的学科,是最早期的必修课,但是数学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学习离不开动手实践,实践出真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加入动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更有效的完成数学学习。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乐趣

“在学习中感到乐趣”对于教师和学生皆有好处。对于学生而言,有乐趣就愿意学;对教师而言,学生愿意学,教学变得很轻松,课堂的质量也就得到保证。那么怎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呢?根据教学实践结论,在小学课堂上进行动手实践教学,学生们边学边动手实践能让他们感到乐趣。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章:辨认方向一课中,如果单纯的拿书本上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平面坐标然后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肯定是索然无味。但是,如果老师上课时便跟每个小组发一份“藏宝图”,在图上绘制出坐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命令,在对应坐标处找出宝藏。这样一来学生们热情大涨,学得有趣,学的快。

二、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

小学数学大纲要求,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实例表明,动手实践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的方式。

(一)理解掌握概念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所理解与认识的世界是直观形象的,而数学的很多概念是抽象的。让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们乐意接受的具体形象事物,是实践教学的一大优势。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章中有一个概念: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一个抽象又陌生的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动手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教师事先准备三个长度分别为7、3、2厘米的小木条,让第一组学生把这三个木条摆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拿出另外三个长度分别为7、3、5厘米的木条,让第二组学生把这三个木条摆成三角形。结果是第一组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这三个木条摆出一个三角形,而第二组学生很轻松的摆出了三角形。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7厘米、3厘米、2厘米的木条摆不出三角形,而7厘米、3厘米、5厘米的木条能摆出三角形呢?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的动手实践,然后发现问题,最后得到结论。学生在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概念)会更加深刻。

(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大要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数学能力的增长。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中,有一个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公布这个结论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书本上多个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将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加减运算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也可以准备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的纸板,让学生将纸板的三个角减下来,对应拼接,看看拼出角的度数。最后教师把经过学生们的动手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得出三角形得内角和等于180°这个课本概念。

科学上少有凭空想出来的定理,多数得是经过多次实践才得出来的。实践教学也是如此,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最后得出结论。为学生们打开奇妙数学世界的大门。

三、学会动手实践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源于实践,基于实践,用于实践。所以,教师要实践与应用两个观点融入平日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平日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认识方向这一章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教室或者学校的平面草图,然后指出教室或学校里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或建筑,让学生们读出它们的方位,多次训练,锻炼学生们对方向的认知;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让学生们用测量工具测一测自己身边的东西的长度,例如课本,铅笔,窗户,教室的长与宽。从而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学习了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体积与体积单位后,可以给学生们安排一个课外任务:第一步,测量一盒方形牛奶盒的长宽高,并求出它的体积;第二步,假设一个厂房大小与教室一样,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度可以事先告诉学生,避免发生危险。然后求出教室(厂房)的体积;第三步提问:假设要在这个“厂房”中堆满牛奶盒,求需要多少个牛奶盒?让学生们动手测量,计算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的效果,也实现了书本上的数学与现实的对接。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四、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需要教师引导和训练的。人多力量大,一个人不可能独自解决所有问题。而这一点在数学上尤为突出,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学生相互协作,多方努力,多方配合。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正方形长方形面积测量一章里有一个测学校的绿化面积,教师可事先选定一块绿化地,然后让学生带着测量工具测量这块绿化土地面积。由于土地面积并非规则而且测量任务繁重,单人难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事先对班上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测量,小组内的成员自由分工,面对问题时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小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数据汇总,得出绿化地总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单人动手实践变成了团队合作,而数学也由独立、乏味、抽象变成了合作共赢、有趣与贴近生活。

五、结束语:

对于数学这一以抽象为主科而言,小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不完全合格,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仍沿用着自己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直观的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的特意帮助与引导,数学对于他们而言是相当乏味的。因此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鄧世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的探索[J]. 教育, 2016(6):00226-00226.

[2]李静. 积极动手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教学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7(9).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