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欣赏课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优化发展

2018-12-24 10:04吴洁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欣赏课高职

摘要: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项高职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是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规范,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建设完善的音乐欣赏课程,使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本文分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音乐欣赏课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优化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优化发展

1.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而开设素质教育,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不重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较大影响。为了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做好素质教育工作,而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2)公共艺术教育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课程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意识也得到提升,公共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使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在文化学习中得到强化,使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真、善、美的艺术熏陶得到培养。

(3)公共艺术教育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 促进作用。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融入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更加文雅,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和活动就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美育,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使学生通过积累艺术知识,文化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4)公共艺术教育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包括气质、人格、修养等,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是培养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专业的艺术人才,而是使学生从思想、情操、品味、审美观念等方面了解各类艺术文化,正确的理解人文精神并有所创新。

2.音乐欣赏课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优化发展

2.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1)在课堂上重视多元音乐文化的创新性教学。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是由人类历史不断进步发展而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我们在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的同时,还应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特色文化表示尊重,并在增加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的教学,使学生既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还树立起时尚、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对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共享,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如可以在音乐欣赏课的第一堂课入门课中融入“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内容,挖掘中国当前流行歌曲中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和欣赏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同时使该门课程实现了创新;(2)在课堂内外使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作为音乐欣赏课主导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的经历和丰富文学艺术修养有直接关系。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生活的观察,利用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另外,还可在课堂上利用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转化成物质,使课堂效果更加丰富。

2.2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分析,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缺乏充分的重视、缺乏长期规划、任何教师缺乏较高的素质、课程设置机械照抄、教学效果缺乏创新等问题。在这众多的问题中,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亟需解决音乐欣赏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问题。具体的做法包括:(1)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教师文化底蕴增强。大学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修养、良好的教学能力、崇高的敬业精神有重要的意义,而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大部分是从艺术院校毕业,具有薄弱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加重要。艺术教育的教研室应该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使其个性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体现;(2)通过艺术教育渠道的拓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高职院校应为教师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如举办“艺术教育读书学习会”、“教师专场音乐会”、“艺术教研室教师基本功展示比赛”等活動,使其以身示范,并通过民族优秀音乐精粹的弘扬和国内外音乐作品赏析的普及,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使高职艺术教育观念得以强化,使高职大学生对身边艺术的高雅的魅力做到真正的领略。

2.3强化隐性课程的激励机制

隐性课程指的是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在学校情境中呈现的课程,其中的“隐性”是和课堂教学的“显性”定义相对的,既不反映在课程规划中,也不在正式教学中表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类隐性课程通常指的是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课外艺术团训练等,一定程度延伸和补充了艺术教育教学。因为这种隐性课程如舞蹈队排练、合唱队训练等都在课外进行,没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和制度规范,因此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致对学校整体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同等看待艺术教育显性和隐性课程,使其激励和管理机制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如教师定期进行隐性课程教学,在课时中加入工作量等。保障各种机制的规范化为音乐欣赏课课内外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并且可以起到激励和制约师生的作用,保障高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从整体上呈现出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的认识艺术教育为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服务的重要性,把艺术教育和学校的整体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优化和创新音乐类显性课程,挖掘开发隐性课程,使大学生审美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丽蓉.音乐欣赏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优化与发展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39-40.

[2]李斌.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优化发展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

[3]魏娜.高职院校公共艺术音乐鉴赏课教学设计的研究[J].文存阅刊,2018(09).

作者简介:

吴洁(1985年11月--),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讲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合唱艺术。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欣赏课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非艺术类高校音乐欣赏课考试改革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