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机制初探

2018-12-29 08:11解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自贸区传统文化

解浩

【摘 要】构建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机制,可以精炼为“1+3+N”动态传承机制,即“一个传承机制+三大驱动系统+若干传承载体”的创建理念,自正系统重在以“五位一体”为切入点和参照点,推促传统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并自我创建;激励系统重在激发传承载体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自觉自发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社会运行系统重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程中各种平台与载体的联动和更新。

【Abstract】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 can be refined into the dynamic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1 + 3 + N", that is, the creation concept of "one inheritance mechanism + three driving systems + several inheritance carriers". The self-correcting system mainly takes the " five in one" as the entry point and reference point to promote the self - awakening, self-reflection and self-cre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ncentive system focuses on arousing the initiativ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carrier of inheritance to voluntarily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 trade test area. The social operation system emphasizes the linkage and renewal of various platforms and c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關键词】自贸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Keywords】free trade zone; traditional culture;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048-0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作为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宝藏,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炎黄儿女开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将优秀的文化基因融入自贸区建设,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在河南省实施的“国字号”重大发展战略,更是河南借势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生产要素链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均衡发展的建设模型中,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传统文化的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科技支持与创新空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新环境下焕发生机,使文化传承与自贸区建设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自贸区融合发展的实现,对增强自贸区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为了应对TPP、TTIP、PSA等国际背景给中国未来国际贸易环境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政府适时实施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经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运行与经验推广,我国短时间内相继设立了11个自贸试验区,其目的在于通过促进一系列政策变化,如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和政府监管,力图通过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社会效率,来检验中国是否能够适应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和测试自由贸易的要求,进而将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后,河南自贸区的货物贸易不仅面临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国家的全方位挑战,也面临美国、欧洲的星星燎原民族主义风潮的强力冲击,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带来的潜在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探讨推动自由贸易与对外开放以及自贸试验区的全球传播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具有跨学科的、包容度高的综合理论框架加以分析。

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正式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后,己经数十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习近平认为,“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推行‘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助于克服和解决当今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更是对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的当代挖掘。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暗合着人类的共同关切,符合“内和乃求外顺,内和必致外和”、“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逻辑,内蕴着新型权力观、义利观、文明观和交往观,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指向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

3 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机制驱动系统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建设自贸区是构筑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实的基石。自贸区搭建了国际合作的舞台,首先形成利益共同体,其次形成责任共同体,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传统文化的融入,就是搭建责任共同体,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驱动系统拟确立自正、激励和社会运行三个驱动系统。

3.1自正系统

重在以“五位一体”为切入点和参照点,推促传统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并自我创建。

河南自贸区的设立,国家使命很明显,即要立足“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立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立足新时代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可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均衡发展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型升级的现实诉求。同时,在河南自贸区建设规划中,开封片区和洛阳片区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背景下,都承载着重点发展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以及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建设等重任。

自贸区在建设文化传承平台进程中,要注意密切结合本地的特色文化,来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如洛阳、开封片区,依托“四馆一站”(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文艺汇演来传播河洛文化与黄河文明。另一方面,要紧抓高校这一文化传承主阵地,成立河洛文化国家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研究中心,让最广大师生时时刻刻接触传统文化的微妙灵魂。郑州在嵩阳书院开办嵩山文化大讲堂,开封在敦复书院开办文明中原大讲堂等各类文化讲(学)堂,创新“图书馆+书院”模式,就是让古籍里的文字不再沉睡,真正融入寻常百姓的精神生活中。

宣传塑造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如具有大师色彩的优秀学者高有鹏。他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历史文献中的民俗、民间文学等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研究;

二是深入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努力发掘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意义;深入研究地域文化性格的生成因素及其与文化艺术的复杂关系;

三是关于中国古典神话的历史文化研究,钩沉历史文化文献,梳理中国古典神话谱系,勾勒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神话时代。

借助出神入化的现代传媒,将之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完美融合,打造出一批文化传承以为浓厚的优秀的艺术精品。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东京梦华》《武则天》三部原创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东京梦华》是大型实景水上演出,融合了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郑汴洛地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一是举办文化节,如开封举办年文化节、清明文化节、民俗文化节、菊花节等,洛阳举办牡丹文化节,打造“牡丹的盛会,百姓的节日”,都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二是举办各种庙会,如洛阳关林、龙门、白马寺三处大型庙会、郑州中岳庙会、开封万岁山庙会等。庙会源于我国古代隆重的祭祀活动,其实质在于信仰,其群众基础深,大部分庙会都是群众自发举行的。庙会上的民俗活动,如舞滚灯、踩高跷、顶香炉、甩大刀、采莲船、舞龙、舞狮等,演员、道具都来自民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3.2 激励系统

重在激发传承载体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自觉自发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激励思想,如易经中刚健有为、修身内省的自我激励,儒家中孟母三迁的环境激励,“文王拘而演周易”愤启悱发的教育激励,春风化雨、顺其自然的隐性激勵等等。融入机制的激励系统:

首先要自贸区加强宣传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与自贸区建设的关系。

其次,自贸区要充分挖掘片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与自贸区产业相结合,让产业文化化,即各种产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凸显产业特色,也能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再次,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清各片区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本片区内不同文化遗产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不脱离自己的“根脉”,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3.3 社会运行系统

重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程中各种平台与载体的联动和更新。

根据美国学者埃茨科维兹“大学一产业一政府”“三螺旋”理论模型,自贸区在与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产业部门等创新主体合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为指导,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人才力合作、资源利用共享、运作运营共同发展为重点,通过借助市场需求纽带相互连接在一起进行传统文化传承,三者次序平等,形成“三位一体”格局,呈现出三种力量相互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这种“螺旋式上升”使得政府与大学、产业部门互为犄角,合作竞争。高校被赋予某种企业职能,企业明确市场变化,通过与高校联合培训,满足目标用户需求,把握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成为事实上的教育者之一,而自贸区则通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研究与项目合作,成为市场主导力量。基于“三重螺旋”理论,社会运行系统中的政产学研合作,自贸区必须加强与“产”、“学”的合作,只有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为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提供制度保障,化解各主体间内在利益冲突,才能保证传承融入机制有效运行。

4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机制

构建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机制,可以精炼为“1+3+N”动态传承机制,即“一个传承机制+三大驱动系统+若干传承载体”的创建理念。自正系统重在以“五位一体”为切入点和参照点,推促传统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并自我创建,激励系统重在激发传承载体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自觉自发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社会运行系统重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程中各种平台与载体的联动和更新,三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传统文化建设的常态化互动与可持续共赢。

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农耕文明,要与以现代文明为基础的自贸区相融合,必须要借助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只有如此,才能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协调,才能使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精神等植入自贸区、现代人的内心,并进而得到传承与弘扬。

5 结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收录,必须要很好地继承下来。历经历史风霜雪雨锤炼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新时期最富有价值的资源“宝藏”。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中央,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迈得更加稳健,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近几年来我国关于文化发展最突出的主题之一。因此,在自贸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對中国的了解。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王栋,黄蓓.入世以来的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J].中国商贸,2012(10):229.

【2】赵立周,杨捷.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元逻辑探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 56-60.

【3】陈俊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利用模式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5):118.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自贸区传统文化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