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初探

2018-12-29 08:11李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贫困人口精准扶贫

【摘 要】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乡村贫困人口脱贫仍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论文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入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进行元素分析,并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人口受益方式提出建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poor population is still a difficult point in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Starting with the concep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paper makes an elemental analysis of the benefit mechanism of the poor population in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benefit the population in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tourism.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扶贫政策;贫困人口

【Keywords】rural touris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poor population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072-02

1 引言

鄉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既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扶贫负担,又可以帮助乡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同时还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可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

在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6年,直至2011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从国家政策方面首次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扶贫的方式与手段。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理念。

我国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偏僻的农村,而这些贫困地区中,有部分地域由于独特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等蕴含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才可能建立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将乡村精准扶贫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指具有一定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和市场基础的贫困乡村,通过旅游产业开发,深入每村每户,且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从而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实现整体脱贫致富目标。

较以往的救济式扶贫、财政补助扶贫等外来“输血”式扶贫模式而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更具有可持续性,它不是简单的“精准扶贫”概念的套用,而是一种基于旅游资源的内生性产业扶贫模式,是要求结合本区域的旅游资源实际,将国家提倡的精准扶贫理念和相关政策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到乡村旅游开发中去,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产生经济和精神一起脱贫的双重作用。[1]

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元素简析

3.1 实施主体

实施主体是指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能够从乡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个体,在这里的“个体”所指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做出作出贡献的个人,也可以是集体、企业、政府和社会机构等等。实施主体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战略的主力军。另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烦琐的系统工程,景区规划、设计、建设与营销,服务人员的培训,配套设施的完善,等等,所涉及的人员广泛、环节众多、投入巨大,必须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以此保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和效果。

3.2 帮扶客体

帮扶客体所指的是被帮助扶持的对象。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帮扶客体就是泛指乡村贫困人口。实施主体要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是否具备开发价值进行系统调查。同时,还需要对所在地域的乡村贫困人口进行统计,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制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行性报告,科学分析在当地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效益和可实现效果。如果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方案可行,就要去询问当地乡村贫困人口的意愿,无论多优秀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计划如果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同意都是无法执行的,并在随后的建设与开发中进行跟踪评估与维护改进,从而使乡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得到本质上的持续提升。

3.3 乡村旅游资源地的开发

乡村旅游的宗旨应该是旅游度假,是选择乡间野外,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等为特色的一种旅游形式。因此,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务必遵循乡村旅游自身的本质特征,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乡村旅游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定的季节到一个经规划的乡村, 去感受美丽田园风光, 参加村民的栽种、收割, 参加村民的婚礼、葬礼、祭祀, 亲手采摘、制作、品尝时鲜蔬菜, 参观果园、采摘品尝时鲜水果 , 去放牛、去牧马、去捕鱼、去狩猎, 了解村民的疾苦, 考察农村的教育等等。[2]乡村旅游从地域资源角度可以分为“田园活动型、聚落居所型、民俗文化型、纪念资源型、综合型”等五个类别,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为游客呈现出与城市中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气息。

3.4 扶贫方式的选择

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方式上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是从居住地角度考虑,村民居住一般比较分散,可以通过整体搬迁或土地流转置换来提高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和开发的效率,一方面,土地的流转和置换一定情况下可以让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形式入股旅游开发,让村民离土不离乡,更自觉地投入到景区建设维护中去;另一方面,村民的集中安置可以提升景区的环境和商业的管理效率,如一些需要较多水电和产生较多垃圾的餐饮娱乐场馆相对集中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持和能源利用的安全。第二是从乡村贫困人口劳动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贫困人口分为具备完全劳动能力、具备部分劳动能力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三种,对于前两种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景区经营者应当根据培训情况和个人意愿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去,使其得到稳定的生活来源;对于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政府及一些公益组织应加大扶持和保障力度,使其可以正常生活。

4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方式探索与建议

首先,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是贫困人口,而不是贫困地区,因此,要掌握乡村贫困人口数据,并按照前文提到的“具备完全劳动能力、具备部分劳动能力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来分类引导,通过培训来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增强村民的参与信心和动力。

其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需要政府主导,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政府主导,行业协调,金融调节,村民参与,全社会协同”,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是贫困人口受益的基础模式。尤其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要站在乡村贫困人口受益的角度进行考察和可行性分析,进而制定指导性发展规划;要加大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当地贫困居民参与的权益;通过政策引导和税收杠杆,吸引社会资本协同攻坚。

最后,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不合理,会打击主动参与的热情,削弱持续参与的动力,不利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针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①实行股份制经营。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应该让村民尤其是贫困人口通过货币、土地使用权、文化资源等入股参与到旅游经营中去,以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收益。②鼓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旅游经营。一方面要求旅游企业提供一定量的岗位,通过对村民尤其是贫困人口进行培训让其上岗任职;另一方面,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到手工艺品制作销售、食宿服务、交通运输等旅游相关的服务性工作中来,政府要制定和实施优惠奖励政策进行相应引导。③成立联合发展基金。政府应当督促旅游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从旅游收入中定期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返还乡村旅游的一定比例税收,甚至引导一部分公益资金,成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联合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当地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贫困人口参与旅游项目借贷、旅游人员培训等项目。④利益的再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機制。村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机构成部分,他们尤其是贫困人口应当享有从中获取最低收益保障的权利。[3]

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通过贫困人口受益机制与方式研究与探索,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开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从而保障贫困人口真正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屈小静.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J].人民论坛.2017(11):33.

【2】李彪.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8):222-223.

【3】游资源特征的扶贫开发模式与策略——以秦巴山区陇南市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02):51-57.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贫困人口精准扶贫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