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更应做好民生新闻
——以《三峡日报》“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系列报道为例

2019-01-02 10:44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钱袋子系列报道欺诈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宜昌 443000)

“百姓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导向”,这是民生新闻的基本要义。作为党报,要做好民生新闻,就必须在热点新闻上“快速介入,抢先发声,持续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主流媒体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

党报做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深陷于琐碎,应从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中找到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切入点,形成有主流意识的民生报道。湖北《三峡日报》“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系列报道就是如此。该报道曾受到中宣部地方新闻局专题阅评,并获得2017年度湖北新闻奖二等奖、湖北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重大新闻项目策划奖。

一、为老百姓“站岗”,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要求,是党报做好民生报道的根本遵循。

人民网转载的《三峡日报》“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报道截图

作为地方党报,如何做好“增进民生福祉”这篇大文章?说到底,就是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效率至上”的原则常常左右着我们的视野,有些民生新闻并没有围绕“人”下功夫,做得不深不透,有时甚至“虚晃一枪”。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强策划。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恰当的报道切入点,策划出有规模、有影响、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报道,真实有效地服务好广大老百姓。

2017年春节后,一名老年消费者专门给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写信,反映一些不法商贩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以“贴心服务”等方式欺诈老年消费者。周霁书记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工商、公安、食药等部门联合进行整治,重拳打击欺诈行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三峡日报编辑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派出记者采访,很快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了《检查千余“两品一械”经营户立案调查三十一家(引题) 向欺诈老年消费者行为说“不”(主题)》的消息,并配发短评《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紧接着在民生版开辟“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专栏,以此拉开了连续报道的序幕。

近些年来,欺诈老年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保健品”营销活动,欺诈性更大。“天价”消费让许多家庭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三峡日报》抓住这个重大民生问题,推出系列报道,既为政府分忧,又为百姓服务,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中宣部《新闻阅评》称,“作为一份地级市报纸,《三峡日报》抓住帮助老年人捂紧‘钱袋子’这么一个很接地气的话题展开充分报道,是准确定位、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

二、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让民生报道立体呈现

与时政报道相比,民生报道独特性表现在“平民视角”“百姓情怀”,通常能够通过详尽的现场采访、鲜活的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地描绘新闻事实,充分反映新闻的原生态,让新闻更具接近性、可读性。

采写跟踪报道,揭穿骗局。《三峡日报》在专栏中通过新闻报道,曝光推销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骗老”黑幕。借助工商等执法人员和有关专家讲解,揭穿种种骗局。比如,一些“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现场抽奖”等活动,实际是吸引老年人参加的商业促销;有的患者活动现场“现身说法”,实际是一种职业的“托”;有的争相抢购某一商品的场面,实际是卖方雇人制造的假象,等等。揭穿这些骗术,就能够帮助老年人识别圈套、远离骗局。

推出个案分析,案例“醒脑”。报道中注重用案例提高报道的说服力。例如,一位马姓婆婆接到某公司电话,受邀参加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视频看到一种“金枪鱼油”软胶囊可以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活动现场,“专家”分别给两个猪腰子抹上“金枪鱼油”和水,结果抹油的变得很新鲜,抹水的则变黑了……这种个案分析,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识别保健品真伪。

刊登防骗常识,正面引导。帮助老年人防欺诈,一方面靠提醒,一方面靠引导。《三峡日报》十分注意从正面释放信息,他们陆续刊发了《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功效只有27种》《莫轻信一些保健品所谓“疗效”》等报道,及时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一家之言”。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帮助老年人去除偏听偏信、避免盲目消费。

配发系列短评,纵深开掘。为帮老年人捂住“钱袋子”,《三峡日报》的宣传没有停留在一般化、表面化,而是着力向纵深拓展。其发表的评论很有建设性、操作性,如,《时常提醒可纠“偏”》《拧成一股绳,才能扎得紧》等,短评还特别提到“儿女们劝父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讲道理,反复说案例”。这些评论虽短,但就事说理,令人信服。

三、注重媒体融合传播,提升报道阅读率

从当今媒体发展格局来看,传统媒体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传统媒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与新媒体融合,优势互补,共谋前程。

“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系列报道历时半年多时间,全媒体刊发消息、通讯、评论、图片300多篇(幅),稿件被人民网、腾讯网、中华消费网、大楚网、荆楚网等50多家网站转载,三峡日报官方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00多万人次。

在系列报道实施的过程中,《三峡日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资源同享、话题同设、推进同步,营造了打击欺诈老年人违法行为、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良好舆论氛围,真正实现了领导、专家和读者“三满意”。

三峡日报官方微博开设的“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话题,吸引了50多万博友参与互动。每位博友都有自己的粉丝或者朋友圈,他们身边都有老人、亲人,他们都认为不能任由不法商家去欺骗老年人。正因为如此,博友们才频频发声,参与热情出人意料,传播效果特别明显。

该系列报道也引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高度关注。该报曾刊发《三峡日报开设专栏,消息、评论、案例分析齐上,纸媒微博微信联动,揭穿保健品和医药医疗器械推销中各种欺骗行为(引题)——用新闻报道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主题)》的文章,重点推介《三峡日报》“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系列报道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人民网以《三峡日报全媒体联动用新闻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为题给予重点推介。文章称,《三峡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做好民生新闻上“全媒体联动”的探索和实践是可行的,方向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钱袋子系列报道欺诈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捂好你的钱袋子!警惕互金骗局
找准“好路子” 鼓起“钱袋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为百姓看紧政府“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