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十九大精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2019-01-03 12:10卢带群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政政治

文 / 卢带群

青年强,则中国强,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国际与国内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这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大学生涯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光,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十九大的引导下,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位高校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隆重开幕。会上明确了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更高的要求,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主席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弘扬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引领工作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的 要求培养时代新人

其一,新时代的来临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在哪呢?新在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新飞跃;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在众多的“新”元素下,必然要求高校教师要以全新的思想与姿态去应对新的教育工作要求。

其二,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主体。他们的新特点,需要教师去面对。

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预备军,95后大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他们思想活跃,追求新奇,自我为中心特征突出。95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优越,思想趋于个性化和理想化,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一,因网络还缺乏严格的监管机构和手段,使得他们过于放纵自己的言论,加上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不足,导致各种不良信息泛滥。第二,信息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过于依赖智能手机,导致“宅居”现象很常见,甚至可以几天不出门,缺乏实际人际交往。第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接触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理想信念,使得他们有更高远的目标。在消费观念上,他们追求时尚,追求品牌,但是自控力差,理财意识薄弱,轻易去网上借款,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更具功利性。

其次,青年最富有朝气与梦想,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95后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的新时代,意味着高校教师要以一种“新”的思维去开展教育工作。教师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否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进而起不到政治思想引领的效果。

二、弘扬十九大精神,加强思政课的 改革与创新

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课程,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要途径,是输送新政治思想理论的主阵地,是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形势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思政课的改革,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都已经不是老模样了,学生的出勤率不再依靠点名来进行。但仍然有些民办高校思政课还是出勤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

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正确与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政治思想。如河北工业大学的思政课上,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活用起了学生们的手机。随着课程的开展,思政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技术,向学生们的手机“传”送了一个问题“写出你关注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词热词”。学生们提交了自己的答案,通过网络传到服务器“云端”,并随即在课堂的投影布上展示出了自己的答案。这种方式受到了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的欢迎。又如,北京某高校的思政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创建了备课系统平台,一旦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好文章、好案例、好图片,就可以上传到备课系统平台上共享,这样就更大可能地实现了互利互惠、资源共享。

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摒弃老一套的思政课程体系,构建起包含哲学社会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三、高校教师要做到牢记教育使命、不忘初心

习近平主席在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中提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坚持立德树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我们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还适用于高校教师应当是以身作则,先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想要成功引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师本身必须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人民教师。多历史遗址都保护得很好,各种陵园、纪念碑、展览馆,有内容、有细节、有故事。2018年省委宣传部公布了首批共54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名单,江门市有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以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粤中司令部和政治部所在地3处入选。2018年3月,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江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革命历史大讲堂——社科专家话江门红色文化名片”活动在江门举行。活动现场重点推介了周文雍、陈铁军、镬盖山六壮士、开平南楼、谢创、林

四、结合地方特色,发扬传统,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

江门市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基路、恩平“三老”、中共鹤山支部旧址(鹤山雅瑶宋氏大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鹤山宅梧余氏宗祠、恩平大田励英学校)、东湖公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十张江门红色文化名片。这说明江门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看得到”“记得住”,还能“传得出”,能够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江门市高校教师应当研究提炼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以它们为载体,教育引导学生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应有的贡献。可以以当地特色举办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把它们创设为校园传统文化,并一直传承下去。如,在建党节、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里,举办江门市名人学习活动、演讲活动、歌舞活动等,以举办活动的形式,提升江门高校学子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还可以借此学习先烈们的励志故事,缅怀历史。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加强党建工作,以此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如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学校可通过成立宣讲团、举办校园文化节、印发学习读本、举行十九大主题微课拍摄等活动,切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五、结语

高校是培养与输送人才、创造与传播知识的重要社会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上,又承担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师应当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探索引导学生政治思想方向的着力点;应当不断思考,肩负起伟大的教育责任,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