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2019-01-03 12:10张海军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民间监管

文 / 张海军

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金融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免疫系统”,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本文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个维度,论述了构建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路径,以期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将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发挥出来。

一、互联网金融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出现的金融风险

广泛运用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金融交易运行方式。通过优化资源,将中间环节省去,使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提升,并且还能使传统金融交易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互联网金融交易将中间环节省去,使资金供需双方直接接触,这样会有新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产生;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队伍不断壮大,一些受众仅有较低的风险识别能力,缺乏完善的金融知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不同程度的金融损失。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中一些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使金融风险的几率增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负外部性带来的风险

私人成本或收益向外部社会溢出时所产生的一种效应,被称为金融的负外部性。日渐深入的全球一体化严重冲击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并且使金融的负外部性加剧。相比于传统金融,负外部性的存在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信息科技带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广泛使用的信息科技,使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风险。在被盗取信息,遭受黑客攻击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信息安全风险。二是操作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操作失误带来的。因为是由人来操作计算机,所以各种人为因素都会带来操作风险,并因此引发金融风险。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性很强,在使用科技信息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会成倍增加。而传统的检测技术,对于这种具有虚拟特征的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又很难真正发现,由此会使风险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二、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政府金融审计监督的主导作用

首先,政府金融审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宏观性的特点,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监督中,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它不仅能公正地评价和判断互联网金融风险,同时还能进行强制性审计。对互联网金融与其他社会行业的关系密切观察,使之对互联网金融的评价和判断更加客观和严明,以实现对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作用。其次,从微观视角上分析,由各个地区审计部门和中央共同组成政府金融审计,主要是对市场上较为大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监管;从宏观视角上分析,主要是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体系和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审计。总之,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金融审计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能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降低。

(二)民间金融审计为主要力量

民间金融审计也称社会审计组织,是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按受委托从事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独立的法人组织。在我国,民间审计组织是事业性组织。作为主要力量,民间金融审计的特点,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较广的覆盖面。它运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互联网金融审计出现盲区时,能迅速做出专业判断,并针对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民间金融审计在互联网金融审计中,能够支撑和辅助政府金融审计,填补盲区,将更多的金融风险排除,并对消费者权益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内部金融审计为核心

因为具有内向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内部金融审计能对金融机构的各项信息指向有效获取,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防范。同时,因为隶属于金融机构,非常了解机构的内部情况,因此能发挥很好的监督作用。

三、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的实现路径

为了维护金融的稳定,实现对上述风险的有效防范,我国确立了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并举”的监管原则。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监管互联网金融。同时,通过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法经营和规范性提供保障,但目前实施的金融监管还不能匹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首先,监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力度,监管主体不明。除了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纳入第三方支付外,其他的互联网金融还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还具有相对较短的筹建时间,在能力和资源方面都严重匮乏,不能实现有效的自律监管。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一行三会常常各自为政,使当前监管体制出现监管漏洞,不能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识别。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管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制定和实施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将政府金融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施在薄弱环节的有效监控,真正弥补漏洞。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使监管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进行规范。为了更好地净化互联网金融,政府应打击网络金融犯罪,使识别金融审计风险的能力逐步提升。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为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如诈骗、非法转移资金、洗钱等。同时,还使犯罪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此,应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政府金融审计方式不断改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揭露和打击。

最后,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监管中,政府金融审计的作用。由于具有独立性和强制性的优势,政府金融审计能对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揭示,并严格监督互联网金融机构。针对问题,不断完善和调整。在提高金融机构的监管效率方面,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金融审计特有的再监督职能,使金融风险的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充分利用民间金融审计这一主要力量,保证金融安全和稳定

首先,为了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聚焦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真实性审计,将民间金融审计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使民间金融审计成为消费者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主要倚仗。为此,对于民间金融审计,政府部门应充分放权,并严格审计项目的真实性、互联网金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状况。其中项目真实性审计是指为了对融资信息的可信度和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在规定互联网金融中的项目融资额下限的前提下,审计超过某一限额的项目。

其次,为确立政府金融审计的主导地位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应将民间金融审计相关资料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使政府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的化解和防范上,运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保障金融安全。

(三)突出内部金融审计的核心监督作用,推进互联网金融的高效发展

首先,加强对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审计力度,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突出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使金融风险从内部得到化解。凭借着独特的高科技信息风险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更加关注。通过内部控制,测试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风险和薄弱环节,并有效地应对,从源头上扼杀风险。

其次,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对机构效益性的审计和活动效率高度重视,以实现对经营管理的改善。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结构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低效治理和混乱经营。而利用内部金融审计,能对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和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低效环节进行准确揭示。

四、结语

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金融具有较低成本、方便操作、较低门槛的特征。这些优势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增大。由此,对互联网金融审计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督体系,能使问题从根源上得到彻底解决。本文分析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简单介绍了构建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管体系的路径,以期对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民间监管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