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农村养老探析

2019-01-03 12:10李燕伟胡玲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敬老院儿女

文 / 李燕伟 胡玲

一直以来,家庭养老作为巴彦淖尔市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及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老人最赖以养老的家庭养老方式出现了问题,从而使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一、巴彦淖尔市农村养老现状

根据笔者调研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巴彦淖尔市有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场所116家,共设置床位11450张。其中,城镇养老机构有25家,床位5302张,农村牧区养老机构共63家,床位5746张。在农村牧区的63家养老机构中,农村敬老院11家,共设置床位2114张;农村幸福互助院52所,建筑面积133884.2平方米,建设资金18819.2万元,建设户数1816户,现入住老人1122人。就农村养老方式而言,巴彦淖尔市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分别是老人自我养老、依托儿女的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包括农村敬老院和农村幸福互助院)三种,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演变以及家庭规模的变迁,巴彦淖尔市农村养老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二、巴彦淖尔市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空巢老人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通过笔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村老人空巢化情况明显增多。一是部分农村家庭,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外地工作,并且成家立业,由于各方面原因,父母依然守在农村,成为空巢老人;二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出去外边打工,并且选择在工作的城市安家落户,在城市中定居,生活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大部分人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还没有条件把父母接过来,而自己因为工作忙一年也很少回家,这就导致父母留守村里,通过种地维持基本生计。这种空巢情况的出现,大大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再加上现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家庭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

(二)老人身心健康缺乏关注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负有抚养责任,而当父母年老的时候孩子必须赡养、孝敬父母,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父母付出在先、儿女赡养在后的情况,本就使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难免会担心自己老了孩子不孝顺。而且,目前的社会现实是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却忽视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他们简单地认为养老就是让老人吃好、喝好,对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缺乏重视和正确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与此同时,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身体各项机能也在不断下降,身体状况好一点的还能帮忙做一些家务,身体状况差一点的什么也帮不了。基于自己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老年人的思想负担是很重的,他们担心被社会抛弃,被子女嫌弃,担心之后没有依靠,长此以往,必会形成心理疾病。而作为儿女,大部分人由于每天忙工作,跟父母的交流不多,部分人认为,只要父母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很少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长此以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缺乏关注必然会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农村经济落后,养老经济压力较大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小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农作物耕种,一旦遇上自然灾害的发生,农民的收入很低,有的甚至没有收入。而农村成年子女也正处于“上养老下养小”的“夹心代”,上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下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培养儿女上学,本来收入来源较低且不稳定,再加上家人一旦生病,还要支付医疗费用,这些使得农村成年人的养老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一对夫妻需要在照顾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农村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使得农村人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比较大,影响到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和水平。

(四)农村老人思想观念保守,不愿意入住养老院或农村互助幸福院

自古以来,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有了儿子自己老了就会有依靠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在农村更是如此。即便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一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女儿,老年人也更愿意依靠子女养老,而不是去敬老院或者农村幸福互助院。因为在老一辈人心中,除了无儿无女、无家可归的老人之外,只有那些儿女不孝顺的老人才会被送到敬老院,如果有儿有女被送去养老院是一种耻辱。在农村老人的观念里,他们也曾经给父辈养老,现在也非常希望儿女对自己尽孝,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因此,农村老人对去养老院进行养老是非常排斥的,也很难接受,除非被逼无奈。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农村老人即便有条件去敬老院或幸福互助院也不愿意去。

(五)农村养老机构条件相对简单,提供的养老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巴彦淖尔市的农村牧区养老机构(包括农村敬老院和幸福互助院)共63家,床位5746张。但是,这些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薄弱,配套措施简单,虽然政府有资金投入,但是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而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拿不出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机构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另外,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养老服务知识,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机构的入住率。

三、完善对策

(一)加大宣传,转变农村老人养老观念

在农村老人心中,“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去敬老院是很没面子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已经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做好农村老人的养老工作,改变老人的养老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大宣传、转变老人观念是我们要做的重点工作。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儿女,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农村老年人更多地了解敬老院养老、农村幸福互助院、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现代养老方式,转变农村老人传统的养老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安度晚年。

(二)关注身心健康

很多农村老人因为常年的辛苦劳作,到老的时候行动不便,再加上失去了大部分劳动能力,感觉自己不能为家人做什么,心里难免会觉得拖累儿女,所以,心理负担比较重。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到老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儿女,要特别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平时有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让他们了解更多社会上的新鲜事;鼓励老人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锻炼身体;让孙子辈的孩子多看望老人;同时,帮助老人培养更多的爱好,比如:下棋、唱歌、跳舞等,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老人身心健康。

(三)加强经济保障

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老人养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能够提高农村老人养老质量,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老人经济保障。一是不断加大对老人的经济扶持和投入,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的农村老人给予特殊照顾。二是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养老金的给付标准,让更多的农村老人参保并且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为提高农村老人养老质量奠定经济基础。

(四)提高农村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很多农村老人不愿入住农村养老机构的原因是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势在必行。一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经济投入,毕竟很多农村养老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政府,政府经济支持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政府财政毕竟有限,所以,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拓宽农村养老机构经济支持渠道。二是加强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思想水平,同时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

(五)宣传孝道,鼓励有条件的子女对老人进行家庭养老

现代社会,年轻人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家庭方面,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很多家庭都是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位老人,同时,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很多年轻家庭步入二胎时代。因此,他们面临的情况不仅是赡养四位老人,同时还要抚养和教育两个孩子,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精力方面压力都很大,有的时候确实是力不从心,有的家庭甚至小孩还得找保姆照看,同时照看四位老人确实不现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面临这种情况,我们提倡每个人都应该有孝道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老人接过来,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儿孙膝下绕”是大部分老人的心愿,作为子女,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安度晚年,别真的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后悔莫及。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敬老院儿女
冬日花开农事忙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天山儿女
敬老院的微笑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作品选登
火场救人
左手右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