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合并同类项”的教学设计

2019-01-03 12:11王岩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单项式同类项支架

文 / 王岩

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系统有序地、可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技能并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两大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学”的一系列的支架下,跨越最近发展区。建构支架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更高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基于教学方式的教前思考

“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核心部分,建构在代数式的概念和会对单项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感受“类比情景-得出法则-探究原理-综合应用”这一知识链接建构的过程。在知识构建的诸多地方存在最近发展区,必然需要相应的支架给与支持与引导。

二、基于教前思考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的构建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请同学说说你对同类项有什么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同类项”的概念,尝试深挖同类项概念背后的实质——就是对单项式根据字母部分的简单分类,让学生再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为后面合并同类项做好准备。

问题2:请看下面的情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处理?

勤业中学在七年级开学时,公布了三种中餐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

现在七(一)班班主任要求小明统计数据,将七(一)班的就餐情况(荤、素、汤的具体情况)报给学校。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类比情境,将现实中具体问题的某些元素与数学元素相对应,本节课荤、素、汤做为一个支架,与数学中的同类项对应起来,荤、素、汤的合并为后面合并同类项做准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传递给学生。

(二)法则的建立

问题3:在PPT中展示2个苹果+3个苹果= _____个苹果,3个西瓜-2个西瓜=_____个西瓜。随之在横线直接放出答案,下面给大家做一个巧妙的替换,将苹果换成字母,西瓜换成字母 ,即请学生思考下面两个式子的结果:2b+3b=__; 3a-2a =__。

设计意图:将上述的情境以更简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为了反应稍慢的同学更好地接受这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很好地运用问题支架,将学生的已知区与未知区联系起来,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合并同类项。

问题4: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将若干个单项式进行合并,那么这些单项式符合什么特点时才可以合并呢?合并前后单项式的字母和系数都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核心,运用建议支架引导学生的思维到预定的轨道上,有针对地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看似提问题的方式,但是在每个问题中都隐藏了解决问题的要点,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问题,并条理化地归纳知识点。

三、基于教学设计的教后反思

任何教学模式的开发和推广最终都是为了教师的教,从而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变式或问题串,一方面,支架式教学要求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度和适应度,这也是知识掌握的关键;另一方面,合适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最近发展区的平稳过渡,也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处理这些问题和情境时,由老师组织学生合作上讲台演示讲解,这节课由法则到算理的层层递进,正是这样的环节和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最近发展区的过渡。

猜你喜欢
单项式同类项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支架远端流出道力学性质分析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