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数学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探析

2019-01-03 12:11张水俊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粮仓数学知识中职

文 / 张水俊

数学学科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应紧扣运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这两个关键点,提升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而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激发与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讲,普通高中数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是基于数学知识本身所固有的理性思维技巧来获得的,而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则是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并始终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原则作为兴趣寻求的主要依托,将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实例引入到中职数学课堂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节内容时,中职学校教师通常都是利用浅显的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相关概念的引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从中领悟数学知识。具体来讲,笔者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买鞋的时候都有鞋码,有的鞋还会有中国码、英国码和美国码的标注,大家有没有见过呢?老师到商场要给父亲买双鞋,发现鞋盒外边都有各个国家的尺码对照表,如图1,大家看看有什么规律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美国码和英国码之间都存在着0.5码的差距,而中国码之间都是1码的差距,之后笔者抓住此机会引出等差数列和公差的定义。这个时候,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笔者又借助上述例子,引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笔者继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可以用公式将上述鞋码的第六项表示出来吗?”由于中国码的第一项为38,公差为1,那么第六项应该是由第一项与5倍的公差相加而得,即38+5×1=43。利用此种方式可以将美国鞋码与英国鞋码的第六项分别写出,并从中找出规律。最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以下题目,“数列{an},其首项为a1,公差为d,那么第n项应该怎么表示出来呢?”学生们通过上述鞋码规律的寻找,很容易可以写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以生活化的情境为例引入数学知识可以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寻找数列之间的规律时,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二、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教学目的所在,这也是教学活动的另一关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函数模型及应用》这一章中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时,除了要向学生讲述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外,还要在学生对其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例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二次函数存在一个极值点,所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求最大、最小值方面的问题是非常适用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以下生活问题:“农场想要围墙建立一个长方形的粮仓,现有原材料总长为120米,想要使建立起来的粮仓面积最大,应如何分配呢?”由于上述题目是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的,所以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也有较高的兴趣。同时,想要顺利解决此问题,还需要学生牢固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有的学生采取了数形结合的方法,使问题中的各个条件利用图像变得具象化,从而解答出问题。以下是具体解题过程,如图2,题目中要求粮仓的形状为长方形,所以可以设长方形的宽为x,那么长则为120-2x,粮仓的面积为(120-2x)x。通过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回归到了实际生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2 粮仓模拟图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当下中职学生的特点,抓好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粮仓数学知识中职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粮仓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