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2019-01-03 04:10李艳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肢体优质骨折

李艳杰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 , 辽宁 铁岭 112000 )

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组织损伤,目前临床中治疗骨折的方式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1]。但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护理模式对于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4]。近几年,我院在骨科护理中推广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发现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了解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我院对2014年8月-2016年6月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4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40例进行研究调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23-75例,平均年龄(45.9±1.6)岁,包括单侧上肢骨折患者41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29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22-75例,平均年龄(45.5±1.5)岁,包括单侧上肢骨折患者40例,单侧下肢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骨折,排除合并脏器受损的患者;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排除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的患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骨科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指导。在接诊到患者之后,积极引导患者就诊,并对患者受损肢体的外部创伤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置,针对骨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优先安排就诊检查。就术前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手术流程、常见并发症等内容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适应性指导,为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指导,避免患者出现患侧肢体外旋以及内收的情况。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咳嗽以及排痰处理。全身并发症指导,对于出现贫血的患者应进行纠正处理,对于年龄偏大以及体质较差的患者进行全身支持疗法,对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以及高血压患者应先控制好病情后再进行手术。(2)人性化服务。在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中,都应当保持与患者的及时联系,教会患者床头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可采用呼叫器及时呼叫护理人员;针对无陪护人员的患者,应当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帮助和关怀。(3)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因为疼痛、肉芽组织生长造成的瘙痒、活动受限等因素出现负性情绪,对此,护士应当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保持患者心态平稳。如对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身体的免疫能力已经开始有所减弱,同时患者会对日后情况、是否能站立行走,是否能生活自理有所担忧,面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来进行现身说教,讲述手术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顾虑,并强化患者的自信心。(4)手术后护理。对于手术后的患者,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60分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尤其是血压指数,如果手术中出血以及创口等问题出现,将造成低血压的出现。对每60分钟的尿量进行记录,并进行吸氧以及止痛等对策。并发症指导,如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年龄较大,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手术后的几天应帮助患者进行咳嗽等指导,并进行扩胸运动以及深呼吸,帮助患者咳出痰液,保证口腔处于清洁状态,口腔护理过程中,需要每天2次。叮嘱患者进行饮水,每天饮水量不要少于1500ml,女性保持会阴清洁,每天清洗2次会阴部,留置的导尿管要保证尽量短,手术后麻醉消失后,每间隔4小时左右夹闭1次尿管,进行膀胱收缩功能的训练指导,尽量缩短拔管时间。同时泌尿感染发生中,女性多于男性,因此女性应格外注意。(5)生活管理。首先,在饮食方面,应给患者清淡饮食,增加饮食中蛋白质、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饮食摄入量,叮嘱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在患者恢复一定肌肉力量后,可展开早期康复训练,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渐的转移为床下活动、负重训练,加快患者肢体肌力功能的恢复。

3 评价标准:对比1个月后2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效果,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经X线检查发现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机体功能基本恢复为显效;经X线检查可见骨折情况明显改善,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为有效;均不符合上述描述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70×100%。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如下: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学结构,肢体活动恢复正常为优;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关节的恢复接近于正常的解剖学结构,肢体活动略有受限为良;均不符合上述描述,活动严重受限为差,优良率=(优+良)/70×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41例,比率为58.6%;有效23例,比率为32.9%,无效5例(8.5%);对照组中,显效35例(50%)、有效17例(24.3%),无效18例(25.7%),组间对比x2=8.7923,P<0.05。

5.2 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6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60例),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8333)。

讨 论

骨折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疼痛感,而大部分的骨折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恢复周期较长,在骨折恢复的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选择和应用将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愈合时间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5,6]。从骨折患者本身的观念和意识来看,他们对骨折治疗和恢复的健康知识并不十分了解,在治疗后,容易出现固定位移、固定不良等问题。

本研究所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包括了优质护理和优质服务两个方面,优质护理是从骨折的专业护理层面出发,通过康复训练、饮食管理等,加快患者康复;优质服务则是从人性化护理角度出发,通过心理干预,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生活帮助,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其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贯穿整体护理的角度,以患者为中心,并以整体护理模式为理念,从护理中对问题进行发现,并对问题分析,最后解决问题。患者从住院开始到出院,都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并为患者提供无缝隙以及连续性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评定,对资料进行收集,并找到护理难点和护理发现的问题,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有效率92.86%(65例),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68例),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王晓波[7]同样在其研究中指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患者骨折愈合有效率为95%,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各项数据均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均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促进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并保证患者骨折处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应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猜你喜欢
肢体优质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