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2019-01-03 04:10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护理人员

杨 敏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外科 , 辽宁 抚顺 113008 )

压疮主要是由于特殊体位在力学作用下形成的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限性损伤,压疮的特点是不易根治、病程长、发病率高等,压疮不但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还会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压疮仍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重点。骨折病人由于活动受限需长时间卧床及疼痛,发生压疮的风险大大增加[1]。笔者旨在探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提供临床实践指导依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骨折压疮高危患者(Braden评分≤12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8例病人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病例纳入标准:(1)病人年龄≥18岁;(2)病人的Braden评分≤12分;(3)闭合性骨折;(4)病人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书。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器质性疾病者;(2)Braden评分13-23分者;(3)严重低蛋白水肿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0-70岁,平均(56.64±4.42)岁;骨折类型:髋臼骨折12例,骨盆骨折10例,胫骨骨折11例,股骨中段骨折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0例,颈椎爆裂性骨折1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0-70岁,平均(56.61±4.40)岁;骨折类型:髋臼骨折13例,骨盆骨折9例,胫骨骨折10例,股骨中段骨折9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1例,颈椎爆裂性骨折1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观察组病人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24小时内采用Braden评分对病人的剪切力、摩擦力、营养摄取能力、移动能力、活动能力、潮湿程度、感知能力等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并将评分结果统一录入,在病人住院期间,若病人的病情出现变化需要再次进行评分。对于Braden评分≤9分的病人或医嘱要求限制翻身且合并有高度水肿、极度消瘦、大小便失禁者,按“难免压疮”进行申报;对于Braden评分≤12分的病人则以“压疮高危病人”进行申报。当病人的Braden评分分值到达危险临界值时,应逐级上报;高风险报告护理部或护士长;中度风险则向病区报告病区护士长;低风险报告高级责任护理人员。(2)压疮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压疮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着重培养护理人员关于压疮的预防措施、处置措施,根据具体的骨折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放置方法,每期培训均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到优质护理成员小组中。(3)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应详细交待受压部位的皮肤状况。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使用温水擦洗皮肤,擦洗的力度应适宜。对于不方便使用便盆或有尿失禁的病人,可短期留置导尿管,避免压疮及浸渍性湿疹的发生。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严格根据“勤更换”、“勤擦洗”、“勤整理”、“勤按摩”、“勤翻身”、“勤观察”六勤原则进行操作。(4)压疮管理干预。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由压疮研究小组成员及伤口治疗师为病人提供专业性的压疮管理干预。具体的压疮管理干预方案包括:①在病人的压疮高发位置贴一减压敷料;②为病人选择合适的气垫床,并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气垫床的压力;③若为枕颌带牵引患者,可在病人的枕骨粗隆、下颌角垫一棉垫;④若为行下肢骨牵引患者,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垫一小海绵衬垫,并在病人的大腿至踝关节位置放置一软枕垫;⑤对于穿“丁字”鞋的病人,指导病人选择稍大尺码的布鞋,并在鞋跟处垫一棉垫;⑥对于行踝套皮牵引的患者,则使用棉垫包括脚踝1周。体位垫一般选择弹性佳、密度高的海绵制作,一般选择触感好、柔软、轻便的面料制作,且要求体位垫的表面无缝隙。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勤换床单、勤翻身、营养支持,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加强病人的大小便管理,保持病人皮肤的干燥,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

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Braden评分变化情况及压疮发生率。Braden评分主要从摩擦和剪切力、营养状况、改变及控制体位的能力、活动能力、潮湿度、感知压力的能力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压疮风险越高,当Braden评分≤12分时则判定为压疮高危病人。

5 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Braden评分分别为(10.15±1.56)分、(10.12±1.53)分;2组比较,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的Braden评分分别为(20.07±2.13)分、(14.43±1.98)分;2组比较,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69%(3/64),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4.06%(9/64),2组比较,P<0.05。

讨 论

压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导致皮肤局部血流障碍,从而导致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坏死等。潮湿、摩擦力、剪切力、压力等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常见因素[2]。骨折病人由于活动受限需长时间卧床,加之手术、创伤、牵引、使用外固定支具、石膏固定、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骨折病人已经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3]。因此,加强骨折病人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对骨折压疮高危病人管理是确实有效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采用Braden量表对病人的压疮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为病人制定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采用皮牵引治疗的下肢骨折病人以及行枕颌带牵引的颈椎骨折病人均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措施[4]。此外,在本研究中,同时对病人的压疮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和持续的追踪,增强了监控力度,可及时发现压疮风险的征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在护理实践中,根据每个病人压疮的发生风险,分析每个病人的重点受压部位,采用高质量的体位垫,选择适当的体位,并减少受压部位的移动,有效减少了压疮的发生[5]。

综上所述,在骨折压疮高危病人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护理人员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